《消化道历险记》 第三章(二)

时间已到夜里十点半,天空是少女心满满的粉红色,光线依然亮到可以看清骑单车穿过镇子的小女孩夹克上有个海狮图案。又有一个男人进了厨房,他名叫马塞尔,刚从狩猎营地回来,早些时候有人在那里看到一群独角鲸。独角鲸是一种中等大小的鲸,头上有根突出的长牙,像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一样。
马塞尔把一个白色的塑料袋扔在桌子上,袋子在落下时还轻微反弹了一下。“穆克图克。” 尼鲁加尤克赞赏地说,穆克图克(Muktuk)指的是一片未经烹调的独角鲸皮。纳托克摆了下手说:“我之前吃过穆克图克,吃了一大片呢。”他用手在身前比划出一个精装书大小的方形。
尼鲁加尤克用小刀挑了一小片穆克图克递给我,受我的生长环境影响,我本能地想拒绝。我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新罕布什尔州度过少年时代的,对我来说肉仅仅指肌肉,意味着胸脯肉、腿肉、汉堡肉饼和肉排;内脏不是自己吃的,是捐给吃不上饭的人的,我只知道肾脏的形状像咖啡桌。我难以想象一个寻常人家把内脏当作晚饭,更别提是生内脏了,生肉皮更是不可想象。
我把鲸皮从尼鲁加尤克的小刀上取下来,摸起来还带着外面空气的寒意,独角鲸特有的颜色让人心感不安。穆克图克的味道很难形容,像蘑菇?像核桃?我有充足的时间去想一个形容词,因为嚼烂它几乎要花和狩猎独角鲸同样长的时间。我知道你不会相信我说的话,就跟我不相信纳托克一样,但穆克图克的口感给人一种很高级的感觉(再次强调,还很健康:和胡萝卜的维生素A含量一样高,维生素C也很丰富)。
我很爱吃鸡皮和猪皮,为什么面对穆克图克我就畏缩了呢?因为文化塑造着我们的食谱,其影响比我们意识到的要强得多,而文化对陌生的东西并不太友好。
美国政府也曾试图把内脏推上餐桌,不过加布里埃尔·尼鲁加尤克提倡内脏是因为健康考虑,美国政府则是因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把大量的肉运往海外提供给美军和盟军士兵,国内的肉食供应面临困难。1943年《饲养员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每个美国士兵每天要吃将近一磅肉,这一年开始,美国国内肉类实行配给制。但配给只针对分割肉,内脏依然敞开供应。军队不要内脏既是因为内脏更易腐烂,还有其他原因,《生活》杂志就指出:“士兵们不爱吃内脏。”
但平民也不爱吃内脏。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RC)聘请了一个人类学家研究团队,由受人尊敬的玛格丽特·米德领导,目的是研究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人们是怎么界定能吃的食物的?怎样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呢?研究稳步开展,建议被起草,报告被发表,其中就包括米德在1943年著作《改变饮食习惯的问题:饮食习惯委员会报告》。战时配给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首先要为内脏想一个委婉好听的称呼。如果继续用“下水”、“腺体肉”这种肉类加工行业中的术语(注1),人们是不大可能自愿把内脏买回去做晚饭的。“小肉粒(Tidbits)”横空出世并流行开来,《生活》杂志就用诗意的语言写道:“名为‘小肉粒’的肉食,丰裕充足”,不过“花样肉(variety meats)”成了最大赢家。“花样肉”含义足够模糊,带给人一种心满意足的愉悦感,勾起人们对蛋白质和黄金时段电视节目的联想,眼前仿佛能看到舞蹈表演和闪亮的装饰。一“脉”相承(注2)的是,呀!不好意思。是类似的是,营养师和厨师们被鼓励“聚焦内脏菜肴的命名”。在菜名中加些法语效果会更好。1944年的酒店管理文章中就包括“皇家奶油炖脑(注3)”和辣牛舌。
另一个策略是从娃娃抓起。“婴儿来到这个世界时,并不知道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心理学家保罗·罗津写到,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了多年厌恶反应。在孩子长到两岁前,你可以让他们尝几乎任何东西,罗津正是这么做的。在一项令人记忆深刻的研究中,罗津统计了十六到二十九个月大的孩子吃下各种东西的比例,包括:鱼卵(60%),洗洁精(79%),抹了番茄酱的饼干(94%),死(已消毒)蚱蜢(30%),还有精心做成狗屎形状、闻起来像林堡干酪的花生酱(55%),排名最低的物品只有15%的孩子愿意吃,是人的头发(注4)。
注1 肉类加工行业从业者则喜欢用各种俏皮的俚语。“琴弦(Plucks)”指胸腔内脏器,如心脏、肺、气管;“化水(melts)”指脾脏;“啤酒肚(paunch)”指瘤胃;“羔羊皮(slunks)”指没出生的小牛。我曾在纽约肉类区仓库外看到一个纸板箱,上面有一个制作粗糙的标志:“襟翼和三角(FLAPS AND TRIANGLES)”。
注2 原文“In the same vein”是固定词组,意为“以同样的方式”,vein有静脉的含义,不符合对内脏委婉称呼的原则,所以作者在后文故意道歉,换成了同义词“Similarly”。——译者注
注3 原文为“Brains à la King”,应该是皇家奶油炖鸡(Chicken à la King)这道菜的内脏版。——译者注
注4 不吃头发真是明智的,那些有异食癖、嗜食头发的人的肚子里最终会出现毛发球。最大的毛球从胃里一直伸到了小肠中,形状像水獭、又像粪便的毛茸茸版本,这个毛球需要手术移除。手术时外科医生们都惊呆了,纷纷找来照相机留影,并把图片发表在了医学期刊上用作“毛石肠梗阻综合征(Rapunzel syndrome)”文章的配图。此处再给读者提供一个小知识,4月27日是美国国家毛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