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清美考研艺术管理955艺术概论真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2022-01-10 11:51 作者:梦想清华清美考研高考  | 我要投稿


艺术管理今年的考题考察了两道论述题,题目数量比去年更少,文字字数要求也没有增加,出题角度也完全符合艺术管理专业的本质要求以及之前我们课程涵盖的内容,可谓是不偏不倚,意料之内、也是我们艺术管理专业的题中之义。难怪今年我们很多同学都不顾我们的考前墙裂提醒,依然早早交了卷子,可见大家的那种志在必得、舍我其谁的气势。下面我们就考题本身谈一谈今年的考题,一是对我们今年艺术管理课程体系的教学做些复盘,另外也是对明年考试的同学做一些建议和参考。

展览策划是艺术管理重要的工作内容和起点

前期课程强调策展活动的创意与创新点

我们的课程内容中把所有类型的艺术机构策展活动与流程

全部均有涉及

今年依然是一道现实案例+观点阐述型题目,内容灵活宽泛,可供撰写的素材极多,难度并不大,但是要写的精彩和深入,就需要大家有几分功力和积累。其考核的核心是展览的策展理念的创新点。这道题没有直接从理论入手,而是从展览实践角度切入,深刻体现艺术管理强调实践结合的特色。

今年,各类全球艺术机构策划的展览可谓层出不穷,比较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专业创新度和好评的有以下部分:

坂本龙一:观音 听时

北京木木艺术社区

坂本龙一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全面的研究型展览

日本作曲家、艺术家坂本龙一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全面的研究型展览,也是坂本龙一在中国的首次美术馆个展,呈现艺术家过去30年的重要创作,以及特别为本次展览创作的特定场域装置。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坂本龙一在日本乃至国际范围内不断探索音乐与艺术之间的跨领域合作。从作为黄色魔术交响乐团(YMO)的成员推动日本电子音乐的发展,到凭借电影配乐荣获奥斯卡、格莱美等多项国际殊荣,亦或是他对当下全球气候问题的密切关注,坂本龙一持续挑战着人们对艺术的惯常认知,不断拓展其边界与可能性,坂本龙一认为科技是人们全方位认识世界的关键。自1970年代末起,他在日本以及国际范围内促进了音乐与艺术之间的跨领域合作。

波普图像——安迪·沃霍尔的1962-1987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新年第一天,在上海遇见安迪·沃霍尔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以72件安迪·沃霍尔最具象征性的作品组成的新展“波普图像——安迪·沃霍尔的1962-1987”在2021年新年的第一天迎接观众。沃霍尔的肖像作品折射时代性和大众艺术趣味;“静物”系列作品呈现消费社会和当代生活的不同面貌;而丰富的摄影、海报和影像作品则展现了安迪·沃霍尔在艺术、广告和设计等诸多领域的极大创造力及影响力。安迪·沃霍尔”这一名词,不仅指涉艺术家个人,更作为一个符号和品牌而倍受追捧。2021年1月1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将举办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经典作品回顾展“波普图像——安迪·沃霍尔的1962-1987”。本次展览呈现了安迪·沃霍尔1962年至1987年之间的艺术创作,共展出72件作品,包括丝网版画、胶印版画、摄影、录像等。


史诗伊朗 Epic Iran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在V&A纵览伊朗文化风云变幻,350件文物中的伊朗五千年

V&A这场大展冠史诗之名,亦具史诗之实,通过350件展品纵观伊朗五千年的历史。展览筹备的过程本身就似一个意外不断的传奇故事,不仅要面对赛克勒家族卷入阿片类药物危机丑闻后导致的展览资金问题、日益紧张的美伊关系,原定于去年的开幕也因新冠疫情推迟。展览将由十个部分组成,仿照一个带有门楼、花园、宫殿和图书馆的城市,给观众带来浸入式的体验。以公元前3200年作为起点,它将依次探索古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和琐罗亚斯德教、伊斯兰教随后的兴起和建立,以及卡扎尔王朝。最后一部分将涵盖一些现当代著名伊朗艺术家的作品。


奴隶制 Slavery

荷兰国立博物馆 Rijksmuseum

如何避免‘在象牙塔里进行策展工作’?

荷兰国立博物馆用非传统方式探讨奴隶贸易的历史

荷兰国立博物馆会在其即将举办的展览“奴隶制”中呈现横跨四大洲的250年殖民历史,涵盖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奴隶贸易网络。展览将围绕十个人的生活故事展开,包括奴隶、奴隶主和反抗奴隶制的人。语音导览中的内容将囊括口述历史、歌曲和与这些人物有“亲身关联”的人的叙述。为避免“在象牙塔里进行策展工作”,策展人咨询了一个由外部学者和社区领导人组成的多元化的团体。140件展品既包括用于束缚被奴役者的脚铐和种植园的工具,还有与掌权者有关的奢华物品,如伦勃朗为糖业大亨后裔和他妻子所绘的肖像,以及荷兰西印度公司赠予威廉四世的金盒。


丢勒之旅:一位文艺复兴艺术家的旅行 Dürer’s Journeys: Travels of a Renaissance Artist

英国国家美术馆 National Gallery

在路上:旅行对丢勒艺术创作的重要影响

在那个旅行困难重重、充满危险且花费不菲的时代,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却很少停滞在一个地方。他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横跨欧洲,收集想法和技术,与艺术家和客户建立联系,并稳步传播自己的名声。在英国国家美术馆举办的这个展览将首次探讨他到意大利和低地国家等地的游历对其创作的走向及其广泛影响的重要性。展览将展出丢勒在旅行期间用银针笔画的风景、植物、动物和人物的小幅速写,其中许多作品将是首次在英国展出。

曹斐:时代舞台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曹斐对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社会的巨变以及身处其中的个体境况做出超现实的刻画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代表,曹斐擅长运用多媒体——电影、影像、虚拟现实及装置,对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社会的巨变以及身处其中的个体境况做出超现实的刻画。本次展览作为国内首次聚焦艺术家的中期回顾性个展,将呈现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并尝试将其实践置于所对应的中国各时期社会背景当中,从形成对照关系。展览将囊括《失调257》(1999)、《三元里》(2003)、《人民城寨》(2007-2012)、《霾》(2013)等经典作品,并将在国内首次呈现其新近作品《亚洲一号》(2018)以及最新项目《红霞》(2019-2020)。在曹斐近期的项目当中,通过长期的历史与跨学科调研工作,将过去与当下社会中的个体性置于历史转变,其中充斥着对个人、社会及历史不明时区的想象。


草间弥生:回顾展 Yayoi Kusama: A Retrospective

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 Gropius Bau

草间弥生:“波点女王”艺术生涯七十年

将于今年春天在柏林举办的草间弥生回顾展上,她的艺术生涯最关键的展览中的八场将被重新呈现。这些展览在1952年至1983年期间举办。对这八场展览的重现将揭示她对空间的运用如何演变,以及她在70年的职业生涯中如何利用多种媒介。除了为此次展览特别打造的全新的无限镜屋,展览还将回顾较少为人知的早期作品。其中包括纸上油画《尸体的堆积(失格帘间之囚)》(1950年)和1968年在布鲁克林大桥上以反战为目的的裸体表演行为记录。这将是草间弥生在德国的首次回顾展,也将于秋季前往特拉维夫举办。


维米尔: 映像 Vermeer: On Reflection

德累斯顿古代大师绘画陈列馆 Gemäldegalerie Alte Meister

维米尔“新”作惊现德国

德累斯顿古代大师绘画陈列馆的维米尔展将包括重要的借展作品,比如《读信的蓝衣女子》(Woman in Blue Reading a Letter,约1663年)和《站在维金纳琴前的女子》(Young Woman Standing at a Virginal,约1670-72年)。然而,展览的明星却是德累斯顿市公共收藏中的一件藏品:《窗前读信的少女》(Girl Reading a Letter at an Open Window,约1659年)最近在被修复和清洗后,浮现出了一幅描绘丘比特的“画中画”。维米尔的十幅画作将与包括彼得·德·霍赫(Pieter de Hooch)在内的其他荷兰风俗画艺术家的40多幅作品相呼应。


苏菲·陶柏-阿尔普:活出抽象

Sophie Taeuber-Arp: Living Abstraction

巴塞尔艺术博物馆 Kunstmuseum Basel

苏菲·陶柏-阿尔普:被低估的达达主义天才女性

苏菲·陶柏-阿尔普是一位极具开创性却常常被忽视的艺术家。她以几何抽象作品以及与丈夫德裔法国雕塑家让·(汉斯)·阿尔普和达达主义的联系而闻名。今年一场关于苏菲·陶柏-阿尔普艺术实践的重大展览将从巴塞尔艺术博物馆启程,随后前往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最后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落幕。陶柏-阿尔普学习过纺织设计、舞蹈和应用艺术与工艺,之后成为苏黎世伏尔泰酒馆(Cabaret Voltaire)的核心人物。20世纪20年代中期,她建立了标志性的构成主义风格,创作了一系列充满活力的作品,包含了对宇宙象征符号和崇高性的暗指。本次展览将包括约400件作品,从她早期的建筑和室内设计委托开始,以1943年艺术家意外去世前不久创作的抽象线描作品结束。


大卫·霍克尼:春之来临,诺曼底,2020年

David Hockney: The Arrival of Spring, Normandy, 2020

皇家艺术研究院 Royal Academy of Arts

在大卫·霍克尼116幅ipad绘画中,回顾2020年春之来临与消逝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不仅是20世纪最重要的英国艺术家之一,他至今仍是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从2007年用iPhone创作开始,到2010年在创作中使用iPad和Stylus,在霍克尼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在研究新技术,探索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展览“大卫·霍克尼:春之来临,诺曼底,2020年”将带来年疫情隔离期间,霍克尼于诺曼底的家中在ipad上创作的116幅作品,完整记录了春天的来临和消逝。为了展览,在iPad上创作的绘画,被打印到纸上,尺寸远远大于创作时的屏幕,观众因此能看到艺术家的每一个标记和笔触。展览在疫情延续整整一年后开幕,它将提醒人们自然界的不断更新和奇迹,以及春天的美好。


超越:安藤的艺术人生

和美术馆

在安藤忠雄设计的和美术馆,看迄今规模最大、最全面的安藤忠雄艺术个展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规模最大、最全面的艺术个展。希望在展示其建筑成就的同时,以“安藤忠雄×艺术”为主轴,通过与之相关的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串联起安藤忠雄那些具有开拓性的跨越。在展示安藤忠雄与艺术家之间的合作的同时,亦将呈现他为和美术馆定向打造的空间及艺术作品。


乔治亚·欧姬芙 Georgia O’Keeffe

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 Thyssen-Bornemisza Museum

乔治亚·欧姬芙巡展欧洲三国

美国国内已对乔治亚·欧姬芙进行深入的研究,欧洲对她的研讨却还为数不多。如今一场规模宏大的展览将为欧洲多个国家的观众提供了解这位美国现代主义先驱生平与创作的契机,并提供“从欧洲的视角来看待乔治亚·欧姬芙这一格外美国的现象”的机会。鉴于这是她的作品首次在这三个城市如此大规模地展出,策展人选择了约80幅画作以提供看待欧姬芙漫长职业生涯的广角。

芭芭拉·克鲁格:想着你,我是指我,我是指你

Thinking of You. I Mean Me. I Mean You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与芭芭拉·克鲁格一起走上街头,举起标语

美国观念艺术家芭芭拉·克鲁格以结合了文字与图像的直言不讳的政治拼贴画著称。这场全面的回顾展囊括了她过去40年的作品,探讨了克鲁格在推进女权主义文化批判方面的角色。展览包括拼贴画、装置、视频和艺术家80年代创作的甚少曝光的作品。它将于夏季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开幕,然后前往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展出。但据博物馆发言人称,因新冠疫情导致的美国博物馆闭馆可能会将展期推迟。另外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中庭也计划同期展出一个相关的特定场域装置。在芝加哥,展览将蔓延到街头。人们在广告牌、公交车和公共交通票据上都能看到克鲁格的作品,仿佛艺术家在公共场合挥洒大胆的箴言,表达政治、消费主义和身体自主性等话题的观点。

尼禄 Nero

大英博物馆 British Museum

千古冤案?重评尼禄皇帝的恶名

尼禄(公元37-公元68年)真的是历史书上说的那个弑母的疯子吗?或者说这些关于这位罗马皇帝的通俗描述是古代“媒体谣言”的例证?这是大英博物馆围绕这位人人都乐于憎恨的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统治者的展览所要思索的问题之一。“我们自认为对尼禄的了解大多基于非常公开的敌对文本,这实在让人吃惊”,展览的策展人托斯滕·奥珀说,“最终一种针对性的、非常敌视的精英观点赢得了胜利”。展览以尼禄的生平和统治为线索,探讨关键事件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后人如何看待这些事件。从不起眼的庞贝涂鸦到公元64年罗马大火中被毁的文物等200多件展品探讨了与他统治相关的主题,比如奇观和家庭。“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揭露老生常谈的‘怪物’背后藏有一个‘好’的尼禄,而是要表明当时存在着大相径庭的的观念和叙述”,奥珀表示,“历史会被操纵,我们需要了解它为什么以及如何被操纵”。

苏联1929年海报“爸爸,别喝酒!”

LIVE THE FUTURE 苏联设计史主题展览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系统化地展示苏联设计

“苏联设计史主题展览”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系统化地展示苏联设计,计划展出300件展品,来源包括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自有收藏,以及俄罗斯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休谢夫建筑博物馆、圣彼得堡国立俄罗斯博物馆、叶卡捷琳堡“苏联制造”苏联生活博物馆、VNIITE全苏联技术美学科学研究所档案馆,切尔尼科夫基金会等30多家机构的收藏。三个主要的展厅对应着三个不同阶段苏联设计的时期,其风格由建筑、文学、绘画和其他门类的创作所定义,同时也对应着苏联社会的变革,折射出苏联人对进步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想象。展览试图重新解读苏联社会实验中设计和艺术实践的得失,从中得到对于当下有价值的启示。

贾斯珀·琼斯:心灵/镜子

Jasper Johns: Mind/Mirror

费城艺术博物馆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相隔100多公里,两场贾斯珀·琼斯回顾展同时开幕

有史以来最大的贾斯珀·琼斯回顾展的规模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将在相隔100英里的两个博物馆同时进行。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和费城艺术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会令两处的展览遥相呼应,彰显琼斯在其作品中对重复和镜像的使用。两个展览都将按时间顺序展开,并有对应但不一定相同的展厅。每个博物馆都将有一个重现20世纪60年代琼斯在Leo Castelli画廊举办的重要早期展览的展厅,以及一对探索琼斯最著名主题的展厅:数字和国旗。在费城艺术博物馆,他的数字作品《0到9》(1961年)的不同版本将被集中展示;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艺术家的彩色国旗作品将与他的单色版本面对面悬挂在一起。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展览充满趣味性且令人震撼,通过30 余件作品首次向中国观众展现了卡特兰融合灵感与表达,模糊艺术与广告和媒体界限的艺术实践

20 及21 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将引领观众开启探寻艺术家卡特兰心灵和创造力的探索之旅。凭借其发人深省、戏谑有趣、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艺术创作,卡特兰深入挖掘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揭示了人类自身生存受制的恐惧与情绪体验。从1989 年创作的小幅摄影作品《家庭词典》(Lessico familiar)开始,卡特兰通过一系列具有探索性的自画像式作品,带领观众踏上充满想象力的历史之旅,在这段旅程中,艺术家将近乎神秘的人物如肯尼迪、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甚至希特勒等人物转化为普通、有时甚至是可悲的人物。展览充满趣味性且令人震撼,通过30 余件艺术大师的作品首次向中国观众展现了卡特兰融合灵感与表达,模糊艺术与广告和媒体界限的艺术实践。

酷儿 Queer

国立维多利亚美术馆国际馆 

NGV International

澳大利亚艺术机构史上最大酷儿主题展

澳大利亚机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酷儿主题展览,将从国立维多利亚美术馆的藏品中挑选出约300件作品,美术馆馆长托尼·埃尔伍德(Tony Ellwood)称其将“以令人惊讶和发人深省的方式诠释酷儿的概念和故事”。拥抱其主题的多面性和无定形的界限,展览对于什么是 “酷儿”不设一成不变的定义。有些是酷儿艺术家的作品,还有一些作品记录酷儿及其历史。展览同样回照历史,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501年描绘被绑在树上的基督教殉道者圣塞巴斯蒂安的版画作品就具有潜在同性情结。历史上对同性之爱的不同理解也会被探讨。一件公元前540年的哈尔基斯人的黑色人物花瓶就展示了古希腊男性战士做他们最擅长的事情:战斗和私通。

设计乌托邦 1880-1980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从1880到1980年的百年也是设计史重要的百年,该展览是关于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展览,体现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开放性和国际化,展品多是我们在教科书里见到的,是这段历史中最精彩的作品,为大家展现了当代生活的图景,相信这个展览将对中国设计的研究与呈现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和最佳的范例,也会是清华众多课程的新课堂和学者们的新资料库。

设计乌托邦展览既是一次关于现代设计知识的科普,又是一次历史线索的集中披露。同样的历史的物证在不同叙事语境下,排布方式会有不同,它们之间的错动和拼接代表了策展人的某种理念,引发更多思考。因此,逐渐意识到历史的形态虽有线性的本质,有时更像一个多中心的矩阵,有资格进入矩阵的作品都是历史片断的中心,每个物品背后都有一个惊世骇俗的个人,并折射出他们鲜明的主张和独特的方法。这个展览是精炼的,也是华丽繁茂的,一件件历史的物证沿时间轴线呈现出从种子到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的形态,这是基因的力量,也是时间的力量。

总结起来我们从主题题材选择、内容跨界创新、展览表现方式、新技术创新应用、展陈方式与观众互动方式、受众体验创新等等角度展开阐述。

第二题是第一题的延伸,考察的本质是艺术展览在艺术生态中的作用和功能,

艺术生态是我们在开课第一篇的一个重点核心概念,我们在课上也反复强调大家要非常认真的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我们在课程开篇第一讲就

强调艺术生态的核心概念

还在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大家作答

当代艺术已经走出传统艺术的封闭的象牙塔而和社会发生了普遍而复杂的关系。对当代艺术的研究不能回避艺术与社会的密切互动。随着各地艺术区的纷纷建立,艺术生态已经作为一个流行词汇出现在众多讨论当代艺术的文字中。

人类的艺术与人类社会形成了紧密而复杂的关系,艺术的发展也受到了诸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自然因素的深刻影响。英国生态学家,阿瑟·乔治·斯坦利爵士(Sir Arthur George Tansley )1935年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他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包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子复合体……这种系统是地球表面上自然界的基本单位,它们有各种大小和种类。

受生态学思想的启发,艺术研究者也越来越认识到艺术在人类社会中的情形也具有很多类似于自然生态的特点,有必要系统地引进生态学的理论建立艺术生态学的理论工具以深化对艺术的研究。生态学作为一种自然科学并不能简单套用到对艺术的研究领域,对于艺术生态学的建立,生态学仅仅是一种启发性的思想成果,一门严肃而严谨的新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显然需要更多的付出和艰辛的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成的。

显然,艺术生态这个概念,艺术研究者和从业者对生态学的一种借鉴和范式的学习,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艺术生态系统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这个系统包括艺术生产、传播、消费的主体所构成的艺术生态群落,也包括艺术的物质与社会文化支持系统所构成的艺术生态环境与精神气候。艺术生态的物质环境包括艺术生态的地域空间环境、支持艺术生态系统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基础设施。艺术生态的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文化、教育、宗教、政治、人口、生活方式等各种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与社会环境是艺术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艺术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发育程度,以及其中艺术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文化影响力。

精神气候是艺术生态的重要部分,它在艺术生态中的作用显而易见,精神气候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它在宏观上决定了艺术的整体面貌。精神气候的概念由19世纪法国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在《艺术哲学》中率先提出来,他指出,“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我们研究自然界的气候,以便了解某种植物的出现,了解玉蜀黍或燕麦,芦荟或松树;同样我们应当研究精神上的气候,以便了解某种艺术的出现,了解异教的雕塑或写实派的绘画,充满神秘气息的建筑或古典派的文学,柔媚的音乐或理想派的诗歌。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普列汉诺夫提出了“中间环节”的概念,并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社会环境对艺术的影响给以说明,揭示文艺生态的演进规律和发展变化的具体途径。普列汉诺夫明晰地梳理出经济对艺术影响的脉络:经济→社会心理→社会风尚→社会审美趣味→艺术。其中社会心理作为“中间环级”的首要环级,在经济与艺术间发挥着其他环级不能替代的重要桥梁作用。

艺术群落在艺术生态系统中与一定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使艺术生态系统逐渐现成具有一定艺术文化功能与影响的有机整体。艺术群落一方面在适应物质与社会环境,同时也在改变物质和社会环境。艺术群落的初生与演替甚至可以把艺术沙漠演变成艺术繁荣的绿洲。

艺术群落包括广义的艺术生产者、艺术消费者两个主要部分,还包括其他艺术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

艺术生产者:生产者主要是各种艺术产品与艺术事件的制造者,包括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艺术家和兼职艺术家,也包括业余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爱好者,学习者,广义的艺术生产者也包括艺术理论家与批评家、策展人,他们的艺术产品以艺术理论与文字形态或艺术事件的形态而存在。艺术生产者在艺术群落中起基础性作用,他们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吸收各种资源要素进行整合与组织,通过艺术加工凝聚在艺术作品、艺术事件和艺术理论及批评文章中,现成文化能量,并以此源源不断地输入艺术生态系统,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并为艺术群落中的其他成员提供介入艺术生态系统的机会。

艺术消费者:艺术消费者指艺术产品的接受者,消费者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了广泛的社会成员,它们通过购买、赞助和传播欣赏品评艺术品实现文化能量在艺术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艺术消费者具有复杂的类型和结构。其中艺术购买与赞助者对艺术生产者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他们对艺术生产者提供了物质与经济层面的直接支持,使艺术生产活动得以维系并对艺术生产产生重大的影响。艺术消费者的专业化程度、艺术消费者群体的数量、艺术消费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都是影响艺术消费的重要因素。艺术消费者也分直接消费者与间接消费者。  

一个艺术生态系统只需艺术生产者和消费者就可以维持运作,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加强艺术产品的文化能量的作用,可以看成是一种催化剂。

艺术机构和相关从业者在艺术生态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艺术教育机构、艺术研究机构、艺术传媒机构、艺术经营与中介机构、其他艺术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等构成了艺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并不一定直接介入艺术生产和消费,但是对艺术生产与消费具有直接间接的复杂影响。

了解了艺术生态这么一个宏观的的概念,我们具体看看艺术生态的功能,

艺术生态功能主要包括:文化能量流动、艺术资源循环整合两大功能。

  1、 文化能量流动

文化能量就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及其成员的文化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产生的后果不仅体现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可能体现在广阔的社会领域。文化能量流动指艺术生态系统中艺术承载的文化能量的输入、聚集与形成、传递、辐射、转化和丧失的过程。文化能量流动是艺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艺术生态系统中,艺术群落与外部社会文化环境,艺术群落内部个体间的相互联系都可以通过文化能量流动来实现。

①文化能量的形成与输入

艺术的文化能量形成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这个现实基础包括非生命形态的物质条件,也包括参与文化活动的现实的社会群体和社会条件,以及艺术文化成果的历史积累。根据文化学的定义,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符号、价值观、规范等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就成为文化能量的载体。一个艺术生态系统的文化能量是艺术群落中的艺术主体利用各种自然物质资源,社会经济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实践的文化结果。艺术的文化能量既受到各种资源的制约,更受到艺术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②文化能量的传递与辐射

艺术的文化能量在艺术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是复杂的辐射关系。这种文化能量传递受到传递方式、接受对象、外部自然与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文化空间的阻隔和折射甚至扭曲,同时也受到时间因素的制约。

  2、艺术资源的循环整合。

艺术生态系统中,艺术的文化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艺术资源在艺术群落与外部环境间循环和整合。这里的艺术资源包括开展艺术实践的各种物质条件,社会条件。对艺术生态影响比较突出的资源包括经济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政治资源等。

艺术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决定了艺术资源循环整合的程度。由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艺术资源的循环整合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地理空间的制约与文化的隔阂,不同国家地域的艺术相互影响,一种真正意义的世界艺术正在形成。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同艺术群落与外部自然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性并不会因为全球化而消失,而且可能更加凸显。艺术生态系统的多层次性与多元性、多样性是健康的人类艺术生态的基本前提。

艺术生态也表现出和自然生态十分类似的特点。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来源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而文化多样性来源于文化生态的多元化。艺术生态的开放性与多元化是辨证统一的,艺术生态的多元化与艺术多样性不能通过对艺术生态系统的封闭和隔绝而达到。只有在开放的系统中艺术生态才能够获得广泛的资源而不断得到发展。

回到题目本身,只要我们掌握了艺术管理、艺术生态的整体概念,不难应对这个考题的出题考察点,我们在课程中也多次讲解或者布置作业艺术活动、展览活动强调策划与创意、艺术生态、艺术管理的作用和功能等多个内容。坦白的说,我们艺术管理的师资团队也可以说是清华艺术管理领域顶尖而对口的,只要完整的、认真跟过我们课程的同学,应对艺术管理的考试可以说是小菜一碟,我们课程的涵盖内容和知识覆盖是精准、饱和而系统的,应对我们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完全是绰绰有余的。

期待大家的好消息,到时候看看有没有超过140分的,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期待一下。


梦想清华清美考研教研中心

艺术管理教研组

2021年1月5日

2022清美考研艺术管理955艺术概论真题解析及备考建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