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考 | 南宁师范大学2021年音乐类专业目录与招生简章
南宁师范大学2021年音乐类
招生简章
为了保证学校2021年本科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的依法有序开展,维护考生和高校的合法权益,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际,制定本简章。
一、招生专业
我校2021年艺术类招生专业有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书法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等11个专业。
各专业招生省份、招生计划以省级招生考试管理部门公布的为准。
二、招生对象、身体条件要求
(一)招生对象
1.符合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区、市)2021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报考规定的考生。
2.参加生源所在省(区、市)艺术类专业统考或联考,且专业成绩和高考文化分达到生源省(区、市)相应录取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3.我校组织艺术类专业测试的专业,专业测试合格且高考文化分达到相应录取批次的录取控制线。
4.参加我校艺术类专业测试的考生须先期参加生源所在省(区、市)艺术类专业统考且合格,方可报名参加艺术类专业测试。
5.考生须参加所在省级相应科类艺术统考或联考方可报考。
(1)音乐学专业参加音乐类统考或联考;
(2)舞蹈学专业参加舞蹈类统考或联考;
(3)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专业参加美术设计类统考或联考;
(4)书法学专业参加书法类统考或联考;
(5)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参加播音主持类统考或联考;
(6)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参加广播影视编导类统考或联考;
(7)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参加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或空中乘务类统考或联考,或经批准所在省有此专业校考的合格考生。
各省(区、市)艺术统考或联考科类名称有所不同,以考生所在省级招生考试管理部门认定的科类为准。
(二)部分专业身体条件和年龄要求
1.音乐学专业。要求男生身高163厘米及以上,女生身高152厘米及以上。
2.舞蹈学专业。要求男生身高168厘米及以上,女生身高158厘米及以上。
3.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专业。要求无色盲、色弱。
4.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男生身高170厘米及以上,女生身高158厘米及以上;五官端正、形象较好、身材匀称、口齿清晰。
5.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要求男生身高172厘米~185厘米,女生身高162厘米~175厘米;五官端正、身材匀称、身体裸露部位无明显疤痕(女生双臂半袖以下部位,从膝盖上10厘米处以下部位,男生双臂半袖以下部位),全身无纹身、无烟疤、无自残型疤痕;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任何一眼0.5及以上(c字表),无色弱、夜盲、弱视和视野异常,无影响视功能的疾病、手术或者创伤后遗症;年龄不超过二十周岁(2001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三、录取规则
(一)艺术专业成绩以生源所在省(区、市)艺术类专业统考或联考成绩为依据。如果招生艺术类专业生源所在省(区、市)无统考或联考,则以我校组织的艺术类专业校考成绩为依据。
(二)我校执行生源所在省(区、市)相应批次的艺术类专业投档规则和投档排序或专业分排序规则。
(三)投档到我校的考生按以下规则录取
1.有投档排序或专业分排序的省(区、市),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按投档成绩(即投档排序)或专业排序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据考生专业志愿顺序安排专业;
2.无投档排序和专业分排序的省(区、市),投档到我校且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按综合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综合分相同,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综合分和专业成绩相同,按高考文化分(含加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综合分、专业成绩和高考文化分(含加分)相同,按语文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综合分、专业成绩、高考文化分(含加分)和语文成绩相同,按外语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综合分、专业成绩、高考文化分(含加分)、语文成绩和外语成绩相同,按数学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
综合分=(专业成绩/专业满分)×750×70%+高考文化分(含加分)×30%。
四、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0771-3903928(兼传真)
招生监督电话:0771-3908523
学校官网:http://www.nnnu.edu.cn
招生信息网:http://nnnuzsb.doerjob.com/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175号南宁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
邮编:530001
五、专业介绍
音乐学专业(本科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具备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音乐研究方法的基础教育教师和社会艺术工作者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培训机构、文化管理部门、企业及事业单位、社区活动中心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具有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培养规格的应用性、培养模式的多元性的特色;专业课程设置与地方民族文化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用”并进提高人才在社会中适应性和竞争力。
本文由直通车整理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