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碳领域的相关知识?(免费系列)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是不可逆的目标,在这个大趋势下,各行各业都需要高度配合,与其匆忙应对,不如提前规划,从容参与,并构建新型竞争力。
部分上市公司的最高领导人已经完全意识到采取进一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做出反应,很可能会导致消费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突然加大行动力度。
这将给上市公司带来双重风险:
1、 他们将发现可获得的财政资源和保险服务有限。
2、 他们现有的商业模式将变得不太可行。
驱动这一负面发展的将是对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收入风险),以及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成本增加而造成的利润率降低(净利润风险)。
这种新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视角的变化,与旧的竞争模式有什么不同?
1、 传统上,企业通过在质量或价格上领先为自己创造竞争优势。竞争力是基于优越的成本结构、独特的产品或创新等因素。
2、 在新的竞争模式下,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从根本上取决于其自身在气候问题上的作为或不作为。企业在这一关键领域的作为或不作为对所有竞争力的驱动因素都具有普遍影响。新型竞争模式也改变了游戏规则,为企业带来了大量新的机会,企业可以创建新的商业模式并获取相应的利润池。
当上市公司的最高领导人把上面的新型竞争力的理念全面贯彻到企业所有的环节后,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将会体现在未来的市场结果上。当这种战略布局被很多企业都效仿时,他们早已把同行抛于身后。
我们建议企业评估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所面临的压力水平时问自己这些问题:
1、有哪些法规可能影响您当前的业务以及您有多少利润面临风险?
当前存在许多碳定价机制,包括排放限额与交易计划,自愿交易系统和碳税。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哪些法规和计划将影响其业务。
一些国家为脱碳技术提供了补贴,但入局者应该谨记,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这些激励措施通常很快就会取消。从长远来看,纳税人将不愿意为此买单,并且脱碳所需的大部分投资将不得不由企业自行承担。
2、气候行动对于您的客户来说有多重要呢?
一些客户已经督促供应商报告他们的碳排放量并进行有效的减排。在许多行业,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全价值链的碳中和。
3、您与同行相比如何?
全球许多企业已经致力于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先行者们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因为客户和市场赋予了他们价值,他们有能力选择与哪位技术供应商合作,并且拥有根据自身需求制定脱碳技术行业标准的机会。
企业需要明智地衡量向碳中和世界过渡将对其当前的商业模式有何影响。
从实践层面来看,高层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包括:
1、如何让制造过程实现无碳?
2、更广泛来说,在脱碳的未来,企业定位将可能(或应该)如何演变?
3、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组合是否仍然可行?
4、脱碳后,企业的利润池又会是怎样的?
当然,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将取决于您所在的行业。
从本质上讲,您的气候行动战略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能够长久经营。这是一个确保您的业务不超过本地气候或污染目标的机制,同时保障您的采购寻源不会因气候变化面临风险且不会在脱碳后无法正常供应,最后您的产品得以与低碳世界融合。
将脱碳视为机遇而不是威胁,需要在组织的各个层级转变观念,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这应该成为所有可持续发展努力的一部分,涵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助力实现这些目标的循环经济实践。
进行根本性变革的动机很明确:企业已经感受到的压力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从而给利润造成真正的风险。但是潜在的回报同样可观:即刻就有所行动的企业不仅可以避免被行业淘汰的威胁,也可以在构建新型竞争力范式的过程中赢得显著优势。
我们整理了不同系列的内容,有需要的企业和个人可以根据需要先看一遍,有一个框架后再补充相关知识。
(不同系列持续更新中……)
1、国际主要碳交易市场经验系列汇总
2、中国碳交易市场经验系列汇总
3、碳市场展望系列汇总
4、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系列汇总
5、碳资产系列汇总
6、碳计量系列汇总
7、碳排放系列汇总
8、碳减排制度系列汇总
9、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系列汇总
10、CCER制度系列汇总
11、CCER 项目减排效益测算系列汇总
12、林业碳汇系列汇总
13、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系列汇总
14、林业碳汇专家交流汇总
15、绿色金融系列汇总
16、ESG系列汇总
17、低碳供应链案例系列汇总
18、循环经济系列汇总
19、可持续发展案例系列汇总
20、可持续发展调研系列汇总
21、碳中和下的行业发展系列汇总
22、碳中和背景下的电力行业系列汇总
23、电价政策展望专家交流汇总
24、碳中和背景下的钢铁行业系列汇总
25、碳中和背景下的水泥行业系列汇总
26、碳中和背景下的玻璃行业系列汇总
27、碳中和背景下的化工行业系列汇总
28、碳中和背景下的智慧园区系列汇总
29、华为零碳智慧园区系列汇总
30、碳中和背景下的智慧建筑系列汇总
31、碳中和背景下的智慧交通系列汇总
32、碳中和背景下的数据中心系列汇总
33、ISO 14064-1系列汇总
34、绿电专家交流汇总
35、CCUS系列汇总
36、抽水蓄能系列汇总
37、氢能系列汇总
38、锂离子电池系列汇总
39、动力电沲回收系列汇总
40、中国乘用车双积分系列汇总
41、汽车行业碳中和系列汇总
42、传统车企电动化战略系列汇总
43、广东汽车碳足迹系列汇总
44、汽车左B柱LCA系列汇总
45、汽车白车身LCA系列汇总
46、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系列汇总
47、动力电池发展趋势系列汇总
48、动力电池市场回顾系列汇总
49、磷酸铁系列汇总
50、磷酸铁锂专家交流汇总
免费服务: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中和,碳交易,碳资产,碳计量,碳排放,林业碳汇,绿色金融,CCER,ESG,CCUS,锂电池,电池回收,电力碳中和,电价政策,汽车碳中和,碳汇造林方法学,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林业碳汇专家交流,抽水蓄能,ISO14064-1,绿电专家交流,广东汽车碳足迹,汽车左B柱LCA,汽车白车身LCA,碳减排制度,CCER制度,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动力电池发展趋势,钢铁碳中和,氢能,智慧园区,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数据中心,中国乘用车双积分,低碳供应链,循环经济,华为零碳智慧园区,动力电池市场回顾,传统车企电动化战略,碳市场展望
付费服务: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