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图表?

这不是一本操作指南,没有告诉你怎么做条形图、折线图,甚至没有告诉你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图表。
这是一本图表思想指南。
1. 图表的目的
图表不是万能的,研究表明,当人们对某个主题不了解,或者缺乏明确的观点时,图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事实或者纠正认知;当人们对某个事实有明确而又强烈的观点时,图表很难说服他们。
在开始可视化之前问自己两个问题:我的信息是概念驱动还是数据驱动?概念驱动是定性的,比如流程、层次结构等。数据驱动是定量的,比如数量、占比等。我的可视化目的是陈述、验证还是探索?陈述的目的是告知、确认;探索的目的是寻找创见。
可视化的目的如果是陈述,可能一个人就能搞定,如果是为了验证或者探索,可能需要团队。
2. 图表的设计
开始图表设计时需要了解图表的基本元素。图表是位置、大小、形状、颜色、亮度、方向和文本的组合。图表一般有四个大的部分:标题、次标题、图表区(坐标轴、图形、数据标签等)、数据来源。
图表需要保持清晰和简洁。二者是不同的概念。清晰的目的是为了高效的沟通,简洁的目的是为了高效的展示,二者相辅相成。过于简洁可能不利于清晰,你需要的是相对简洁,元素很少,但是可以准确的传达你的想法。
很多人的图表不清晰,是因为他们的图表组成部分是用来解释图表而不是解释思想。标题和副标题直接回答图表的问题有助于图表的清晰。
图表的有效性没有绝对的参考标准。现实要比“不要使用饼图”,“折线图更加适合趋势”复杂的多。偏好、图表载体甚至你的心情都会影响图表的有效性。
程序擅长制图,但是程序不知道图表背后的观众或者图表的目的。程序可视化数据,人类可视化思想。因此,脱离业务场景去谈论图表的好坏是没有意义的。

3. 图表的阐述
在演讲的时候,图表最好不需要解释,用最少的时间谈论图表,用最多的时间谈论图表背后的情景思想。演讲的时候仅仅复述图表内容,通常是对图表缺乏自信的表现。不要“这是Q3的业绩,达成百分之多少”,而是“因为这块的关系,我们没有达成Q3的目标”。如果听众问你横轴纵轴代表什么,这个图表需要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