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破音对破音:在《青春候群症》和《Distortion!!》里摇滚的波喜多(后篇/附录)

2023-07-21 05:51 作者:是国主不是国王  | 我要投稿

附录 不属于某一个人但是又属于每一个人的孤独摇滚

 

好的音乐,往往可以打动人心。打动人心的歌声和旋律,不仅仅需要有真情实感,而且还要能够和听众产生共鸣。所以,《结束乐队》这张专辑,不仅仅收录了以角色印象制作的歌曲,还有几首不能和任何一个特定的角色对号入座,但是却又好像可以和每一个人,不管是作品中的角色还是被《孤独摇滚》这部作品吸引的听众,产生跨越时空和次元的联系。如果有被触动,哪怕只有那么一瞬间,一里也好,波喜多也好,某个人和其他人也好,这些都是属于大家的“孤独摇滚”。

 


(教室虹凉@koma_rkgknote)
(教室波喜多@koma_rkgknote)



正是因为在此前的人生中结束的乐队的大家各有各的孤独,所以她们才会互相吸引,结成结束乐队。也正是因为一成不变的人生被共同的梦想改变了,所以这段一同发光发热的时光会永远成为四人宝贵的回忆,即使这只是稍纵即逝的《蔚蓝春日与西暮余霞》。

 

 

附录1 海底的另一个月亮:Loner(孤独者)的《秘密基地》

 

(注:和《吉他与孤独与蓝色星球》还有《唱不出情歌》一样,《秘密基地》的作词者也是ZAQ。)

后藤一里在《青春候群症》里提到的“阴暗狭隘的角落”,“兜帽之中”,“深水中”,还有“海底”,都是她自己一个人的世界,是她的“秘密基地”。

 

虽然《秘密基地》看起来好像是为了后藤一里量身定做的歌,可是其他人,尤其是结束乐队的成员,某种程度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基地”。正是因为有着共同的“青春期的烦恼”,所以看上去截然不同的她们才会相聚,一同努力,一同成长。

 

今日という日を また無駄にしよう

<今天这一天 也这样白白浪费吧>

長い瞬きして 秘密基地に行こう

<在慢眨眼一阵之后 前往秘密基地吧>

さあ行こう

<那就出发吧>

 

 




前往秘密基地是不需要离开被窝的。

 

なにもすることがないから

<什么都不需要做的>

とりあえずねっころがるふとん

<总之就先躺进被窝>

秒針が意味もなく 進んでく

<秒针也是毫无意义地 继续运作>

ふと浮かぶあのときの景色

<那时的景色在脑海中忽现>

なんで今思い出しちゃうんだろ

<为何会在如今回想起来呢>

もやもやと 闇に潜る理由

<而理由已变得朦胧 潜入了黑暗之中>

 




这段歌词描写的是逐渐进入冥想状态的体验。

 

 

 

 

スキューバダイビングみたい

<就好像深潜一样>

目を閉じれば新世界だ

<闭上双眼就来到了新世界>

落書きし放題の壁

<向着这面随意涂鸦的墙>

なにを描こう

<动手画些什么吧>

 





因为是在想象中的秘密基地,所以可以随意涂鸦。

 

秘密基地 だれも知らない

<这秘密基地 不被他人所知>

広がるパノラマは 燦燦と輝いてる

<铺展开来的全景 正在熠熠放光芒>

自由意志 ココロの行方

<能自由自我 而那心之所向>

無限大 「夢」とは違う

<无限广大 与“梦”所不同>

想像パレード

<这想象的游行(parade)>

わたしだけの 宝物だ

<是独属于我的宝物>

 




既然是想象,为什么和梦不同?因为:

 

1 对“我”来说,秘密基地里发生的一切是真实的感受;

 

2 想象是由“我”的意念控制的,是自由的,梦是被动的。

 

 

「生活リズム 規則的に」

<“生活节奏要有规律”>

「夜更かしお寝坊 だめゼッタイ」

<“熬夜与懒觉绝不可以”>

「安心と安全を 生きましょう」

<“安心与安全的活下去吧”>

つまんないって言われても

<即使被人评价无趣>

マジメかって言われようとも

<尽管被人说太认真>

わたしにはあの場所が

<而对我来说还有那个地方>

あるからいいんだよ

<便已足够>

 




“生活节奏要有规律”,“熬夜与懒觉绝不可以”,“安心与安全的活下去吧”都不是真实的描写。这里的重点“无趣(つまんな)”,因为日常太过循规蹈矩。

 

为什么这样就足够了呢?因为有“秘密基地”。

 

 

ヘッドフォンは置き去りにする

<把耳机放在一旁>

世界の音像が 鮮明に感じ取れた

<能鲜明地感受到 这整个世界的声音>

まっすぐな 色ばかりだな

<一眼望去 尽是率直颜色>

眩しいぐらいでちょうどいい

<虽然耀眼但却正好>

満ち足りてく

<能把我充满>

今日という日が 宝物だ

<今天这一天 就是我的宝物>

 




耳机是用来把自己和外部的世界隔离开来的。




可是回到秘密基地了,回到自己的世界之后,就不需要耳机了。

 

つくっちゃえばいいんだ全部

<全都只管去做就好>

大好きなモノで埋めちゃえ

<埋头在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収拾つかなくていい ココは

<不用收拾也可以 这里>

そう わたしだけの

<没错 只属于我>

 




什么都不用管,只需要做自己就好。

 

秘密基地 だれも知らない

<这秘密基地 不被他人所知>

広がるパノラマは 燦燦と輝いてる

<铺展开来的全景 正在熠熠放光芒>

自由意志 ココロの行方

<能自由自我 而那心之所向>

無限大 「夢」とは違う

<无限广大 与“梦”所不同>

想像パレード

<这想象的游行>

わたしだけの 宝物だ

<是独属于我的宝物>

目が覚めても 出会える場所

<是就算苏醒 也能遇到的地方>





“这不是梦,是属于我的真实。”

 

喜多的秘密基地:





 

虹夏的秘密基地:





 

凉的秘密基地:





 

 

附录2 上岸:走出秘密基地(《小小海洋》)

 

(注:《小小海洋》的作词者和《Flashbacker》的作词者都是音羽-otoha-。提前预告一下,这个关联跟后面的《星座》和《Flashbacker》有关。

 

《小小海洋》也是我们目前为止分析的第一首第一人称是僕(ぼく)的歌。

 

以《纷乱嘈杂》和《小小海洋》为界,《结束乐队》这张专辑分成了对比鲜明的“两面”,分别是以私(わたし)为第一人称的“私”-面(从《青春候群症》到《纷乱嘈杂》)和以僕(ぼく)为第一人称的“僕”-面(从《小小海洋》开始)。这个和作词者关系不大,因为不少作词者都同时参与了两面的制作。

 

这是推上的日本网友@aikatsu0702的做的图:

 



 

私-面:

1 《青春候群症》(《青春コンプレックス》),by樋口愛,

2 《孤独东京》(《ひとりぼっち東京》),by樋口愛,

3 《Distortion!!》,by 谷口鲔

4 《秘密基地》(《ひみつ基地》), by ZAQ

5 《吉他与孤独与蓝色星球》(《ギターと孤独と蒼い惑星》), by ZAQ

6 《唱不出情歌》(《ラブソングが歌えない》), by ZAQ

7 《那个乐队》(《あのバンド》), by 樋口愛

8 《纷乱嘈杂》(《カラカラ》), by中嶋イッキュウ

 

僕-面:

9《小小海洋》(《小さな海》),by 音羽-otoha-

10 《有什么不好》(《なにが悪い》), by 北澤ゆうほ

11 《绝不会忘记》(《忘れてやらない》), by ZAQ

12 《若成为星座》(《星座になれたら》), by 樋口愛

13 《Flash Backer》(《フラッシュバッカー》)by 音羽-otoha-

 

之所以不相信《秘密基地》是单纯的“独药”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秘密基地》的旋律太过于欢快了,不够“阴沉”。但是,另一方面,《秘密基地》的内容,也就是孤独一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娱自乐,回过味来之后其实有点心酸。所以说,《秘密基地》是在用欢快的旋律讲述悲伤的故事。

 

与之相对的《小小海洋》,讲的就是怎么鼓起勇气走出自己的“秘密基地”的心路历程。和《秘密基地》一样,这首歌大概也是一首“群像曲”。根据不同的切入点,这首歌可以理解为“一里→喜多”,“喜多→一里”,“虹夏→凉”,又或者是“结束乐队中的任何一个人→摇滚路上遇到的所有人/有特殊意义的人”。

 

我在这里选择了跟官方PV提示的解读,也就是“一里→所有人”。我会在本章结尾给出“喜多→一里”的思路。

 

あぁ また今日が終わっちゃうのか

<啊 今天又要结束了啊>

何か一つでも 僕を 変えられたかい?

<哪怕一点也好 我自己有什么改变吗?>

もう 戻ることのない

<已经 再也无法回去>

時間が怠惰な 眼で 僕を見てる

<时间用怠惰的眼神注视着我>

 




“我期待的改变还是没有来。”

 

このままじゃきっとまだ 進めないって分かってた

<我知道照这样下去 一定还是停滞不前>

これっきりじゃ足んないよ もっと刺激を頂戴

<但只有这些还是不够 再多给点刺激吧>

色違いじゃ嫌んなるよ もう僕は僕だけなんだから

<我讨厌变成不同颜色 因为我已经是我了>

諦めを諦めて

<放弃放弃吧>

 




“再这样下去,什么都不会改变。”

 

(注:参考《Kiss&Cry》那个AMV里关于胆小鬼那段歌词。)

 




“要是有什么催化剂就好了。”

 

(注:这就是《青春候群症》里期待的雷鸣。)

 




“我不想继续这样随波逐流。”

 




“既然放弃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么能不能,把“放弃”也放弃掉呢?”

 

(注:也就是说她不想继续这样下去了,这就回到开头的“我自己有什么改变吗?”)

 

散々泣いて泣き腫らして 枯れた海が

<泪雨滂沱哭到红肿 干涸了的海洋>

また今日も明日を 懲りずに探してる

<在今天也依然 毫不气馁地探求着明天>

簡単なことばっかりじゃ つまんないかも

<如果都是一帆风顺 或许也会无趣吧>

今よりも少しだけ 明るくなれたらいいな

<要是比起现在 能更闪亮一点就好了>

 

“海洋”就是“秘密基地”,所以是“小小的”。因为“干涸了”,所以无法前往。

 

为什么“海洋”会干涸了?因为“我”在哭。

 

“我”为什么在哭?因为“我”从梦中醒来了。

 

没错,不管“我”再怎么嘴硬否认说“我的想象不是梦”,恢复理智之后,“我”还是不得不承认,“我”的“秘密基地”,只是梦。

 

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探求明天”)。

 

(注:这就是《Kiss&Cry》里的“今天來吃日清CUP NOODLE”。)

 




“不能事事顺利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我还是想…变得比现在更闪亮一点。”

 

 

 

ねぇ まだ今日は終わっちゃいない

<呐 今天还没有结束>

針は指せど 僕の眠気は来ない

<指针指向深夜 而我的睡意还没来>

いっそ 朝が来なければ

<如果 早晨干脆不来的话>

丸めた背中がまた 小さくなる

<本已蜷曲的后背 又会变得愈发渺小了>

 




“如果没有明天的话,我就会一直蜷缩在被窝里,变得越来越小…”

 

いつまで待っても 僕は 僕なんだよ

<无论等到何时 我也依然是我>

変わらないのも 僕の 僕のせい

<一成不变也是 是我自己的过错>

それでも何か ちょっと ちょっとでいい

<就算如此也要有什么 一点 一点就好>

僕の光になって 行き先を照らしてくれよ

<能成为我的光芒 照亮着前进的方向啊>

 

(注:这里的“僕は 僕は”,“僕の 僕の”,“ちょっと ちょっと”压的都是同一个韵。)

 




“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我自己咎由自取。但是有没有人,什么人都可以,能够成为我的光?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就不用再继续沉沦下去了。”

 

 

いつだって僕は隅っこ 隠れて海を作った

<我一直都是身处一隅 创造出一片隐秘之海>

完全無欠の主人公みたいには なれない性分

<我知道 我无法成为完美无瑕的主人公>

こんな村人Aみたいな 僕には何も出来ないよ

<更可能像村民A(路人甲)那样 不管什么都做不了>

せめて この海で泳がせて

<但至少 可以畅游在这片海洋>

 




“我知道,我是那样地普通,但是我起码还有“秘密基地”(吉他)。”

 

散々雨に降られたって 笑っていられる

<大雨滂沱从天而下 也能笑脸相迎>

君のこと 普通に 羨ましいけど

<虽然我只能 普通地   羡慕这样的你>

だんだん僕も君みたいに 強くなってさ

<渐渐地我也能变得 像你那样的坚强>

今よりも 少しだけ 素直に笑えますように

<但愿比起现在 能够笑得更加坦率吧>





“虽然现在只能呆呆地羡慕着这样阳光的你,但是总有一天,我也会变得像你一样。”

 

いつかまた遠くで 会えたら手を振り返して

<如果某天在远方相遇 也请向我回以招手>

 




“到那时候,还请你不要忘记我。”

 

注:喜多→一里的思路

 

因为有《青春候群症》和《Distortion!!》的对应,所以很多一里的感受,喜多都可能感同身受。和一里一样,喜多也想变得更加闪亮。

 

同样地,被“阳角”这个角色设定禁锢的她虽然已经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还是被迫变成各种各样的颜色。这样的她,笑容并不坦率。

 




跟帅气的一里相比,没有什么特长的她就是村民A。

 




但是她还是想更加更加靠近一里。

 




“我的梦想,是和你一起追逐梦想。虽然现在还不能大声说出来,但是,以后,等我追上你的时候,一定可以坦率地说出来的。”

 

 

附录3 Everybody Feels the Same:《孤独东京》不寂寞

 

(注:和《青春候群症》一样,这首歌的作词者也是樋口愛。)

 

在我看来,《孤独东京》是《结束乐队》这张专辑里最为微妙的一首歌。在此之前,它已经被收录在《青春候群症》的OP同名专辑里作为C/W曲(coupled with, combined with也叫做B-side曲, backed with, bundled with)。

 

B-side这种说法来自唱片时代:唱片有两面,每面可以收录不同内容。正面(所谓的A-side),放的是“主打歌”,而反面(所谓的B-side),放的是“次要内容”。

 

当然,这种主要和次要的区别在CD和电子下载时代已经变得模糊。在今天,B-side歌曲往往有“bonus”,“彩蛋”,“实验性”的意味。而且,因为路人往往只会注意到A-side,所以B-side的内容也可以看成是属于“铁杆粉丝”的“宝藏”/“秘密基地”。

 

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私-面也可以看成是《结束乐队》的A-side,因为除了《孤独东京》和《唱不出情歌》以外,每一首歌都是在动画里播放过的。只被收录在专辑里的,而且是排在后面的僕-面,自然可以看作是《结束乐队》的B-side。

 

作为《青春候群症》的B-side,《孤独东京》可以看成是它字面意义上的“反面”或者是“背面”。和《秘密基地》还有《小小海洋》这种初看是属于后藤一里但是细品又好像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单曲不同,《孤独东京》听起来好像真的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最起码不是“当下”的结束乐队中的某一个人。如果说《青春候群症》,《秘密基地》还有《小小海洋》的歌词都像是取自一里的亲身经历和个人感受然后再添加细节的话,《孤独东京》的风格和它们的差别则是已经大到不是“现在的一里”能写出来的词了。这是因为,《孤独东京》里既没有阴沉的犹豫,也没有嘴硬了却还是自然流露的自卑,又或者是外界的不理解:“我”就是“我”,虽然孤独,但是却不寂寞。

 

A-side的《青春候群症》的主题是“燃烧青春”,而B-side的《孤独东京》描写的,是青春燃烧殆尽之后的“我”故地重游的心情。这首歌不仅适合那些看完《孤独摇滚!》之后去下北泽“圣地巡游”的粉丝,也适合长大了以后故地重游的结束乐队中的某一个人。

 

因为歌词里提到了“弹奏吉他”,所以如果主视角是结束乐队中的某一个人的话,只能是一里或者是喜多。

 

又因为三次元的作词者亲口透露“是因为我心中还燃着青焰啊”(わたしの中に青い炎があるから)是对应《青春候群症》的“猛烈的心跳已然暴走”(大暴走獰猛な鼓動を),所以可以断定主视角是一里,但是不是现在的,而是将来的一里。

 

所以说,《孤独东京》最有可能是同为吉他手的“现在的喜多”为想象中的“将来的一里”写的词。她想描绘出的,是一种孤独但是却不寂寞的,“领袖气质”。

 

“尽管现在是孤独一个人在东京,但是我却并不寂寞。”

 

“因为…大家都一样…”(“Everybody feels the same”,《虹色巴士》(虹色バス),宇多田光)

 




“来,出发吧,向着那令人怀念的目的地。”

 

ひとりぼっち東京

<一个人身处东京>

優しくない街に降りた

<来到这个不温柔的城市>

人の波に乗って抜ける駅の改札

<随人潮一同穿过车站的检票口>

 




到站下车了。

 




因为东京是个大都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冰冰的,所以在“我”看来是个不温柔的城市。

 

すれ違う人の 知らない匂いになぜか

<从擦身而过的人身上传来的陌生气味>

懐かしい思い出が巡ってる

<不知为何 令人怀念的回忆在脑海中涌现>

蘇る

<将我唤醒>

 

 

“陌生的气味”按理说是不可能勾起“令人怀念的回忆”的,否则就不是陌生的气味了。

 




“我”回想起来的,是最初把这条路线从“陌生”到“熟悉”的记忆。

 

駅前ファストフード

<车站旁的快餐>

揚げたてのポテトはラッキー

<能尝到现炸的薯条真是幸运>

緩やかに下る坂道を歩いて

<然后再缓缓走下坡道>

踏切の音 遠く聴こえた気がする

<铁道口的声音 仿佛在远处也能听到>

それでもうしろ振り向かずに進むよ

<即使如此也会头也不回地向前行>

 




根据一里自己透露,她从来都没有在外面就餐。所以在车站旁的快餐店吃薯条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在《孤独摇滚!》的故事开始之前。而且,她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成长到能单独在外面堂食。所以,这个吃快餐的桥段,如果发生在一里身上的话,只能发生在未来,或者是想象中。

 




吃薯条,是喜多和一里的共同回忆。所以,这个在路上吃薯条的桥段,大概率是喜多的想象。

 

いくよ?せーの!重いドアを押せば

<出发吧?一~二!若推开沉重的大门>

変われるような気がして

<感觉我也会有所改变>

 




这里的“いくよ”和“郁代”同音。沉重的大门,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想象中的门,也可以理解为是Starry的门,因为接下来就要开始演奏了。

 

ギターの音が 熱くなるのは

<吉他的声音响亮 身体也随之火热>

わたしの中に青い炎があるから

<是因为我心中还燃着青焰啊>

重なる声が 耳に届いてる間は

<每当合奏声传入耳中之时>

さみしくないんだよ

<我就不会感到寂寞>

ちょっと優しく見えた東京

<反而瞥见了有点温柔的东京>

 

 

青焰(青い炎)是温度更高的火焰。(注:参考《看不见的灼热火焰:《吉他与孤独与蓝色星球》里的心声》)

 




如果只是一个人弹吉他的话,“我”是不可能听到合奏声的。所以合奏声,要么是想象,要么是过去和结束乐队演奏的声音和现在的独奏重合了。不管怎么样,因为“合奏声”传入了耳中,所以即使是孤独一个人“我”也不会感到寂寞,反而看到了“不温柔的东京”温柔的一面:“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城市。

 

さみしがり東京

<在这寂寞的东京>

みんなひとりきりなんだ

<大家都是孤身一人啊>

だからまた誰かとつながり合いたいの

<所以才会想要与谁相联系>

なんだっていいよ 好きなものやことならハッピー

<不管什么都好 有共同喜欢的事物就好>

絶対共通言語があるよ

<绝对会有共同语言的>

 




我们在《Distortion!!》已经看到了,这种“和他人建立联系”的话,就是喜多发言。所以这一段看似是一里心声的歌词,其实是喜多想对一里说的话:孤身一人也没关系,大家都一样,所以才会想和其他人建立联系(组建乐队),(我们)再怎么截然不同,也会有共同语言的,一定。

 

あのさ!なあに?言えない夢ばかりだ

<“那个!” “什么?”尽是说不出口的梦想>

けど、いつか聞いてね

<但是,有朝一日会说出来的>

きっと君になら…

<一定 如果对象是你的话…>

 

这段话里其实有两个人,单看歌词可能不明显,但是配合着原曲可以听出来。

 




真实的场景是这样的:

 

“我”:“那个!”

 

对方:“什么?”

 

“我”:…

 

“我”:(尽是说不出口的梦想)

 

“我”:(但是…有朝一日一定会说出来的…如果对象是你的话…)

 




这个对方,就是喜多想象的,那个给一里勇气的人,也就是一里的依靠。虽然她现在还不是,但是她期待着,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

 

ギターの音が 歪んでるのは

<吉他的声音响亮 又是这么的失真>

わたしの中に青い炎があるから

<是因为我心中还燃着青焰啊>

重なる声を すぐに届けにゆくから

<合奏的声音 很快会送给大家>

さみしくさせないよ

<这样都不会感到寂寞了>

もうちょっとだけまってて東京

<再稍微等一下吧东京>

 




“合奏的声音”很快就会送给大家了,因为“我们”会再次相聚,再次弹响,“交响的四重奏”。我们的演奏,“会让那些不曾相交的内心相连,哪怕只是心中一隅。”

 

大都会 空に向かって 伸びていくビルに夕焼け

<大都市 伸向天际的万丈高楼 尽染霞光>

駆け出せ 目を開け

<飞奔而出 睁开双眸>

影 引き連れてゆけ

<领着影子前进吧>

ひとりじゃない

<我并非孤身一人>

 

 

“在这个孤独的大都市里,我并非孤身一人,因为还有影子和吉他。”

 

ギターの音が 熱くなるのは

<吉他的声音响亮 身体也随之火热>

わたしの中に青い炎があるから

<是因为我心中还燃着青焰啊>

重なる声が 耳に届いてる間は

<每当合奏声传入耳中之时>

さみしくないんだよ

<我就不会感到寂寞>

 

 

“青春时代就燃烧的心,直到现在还在燃烧着。”

 




“只要我还记得那些宝贵的回忆,即使是孤身一人,我也不会感到寂寞。”

 

ちょっと優しく見えた東京

<瞥见些许温柔的东京>

誰もがひとりぼっち東京

<不管是谁都是孤身一人的东京>

 

“回忆里的东京,有点温柔。”

 




“我并不寂寞,因为大家都一样。”


本文原定于7月13号在百度波喜多吧发表的,可是发完第一章就被屏蔽了。这个系列本来打算一个星期更新一次的,但是因为68话和这一篇相关,所以就在这周把它发出来了。

破音对破音:在《青春候群症》和《Distortion!!》里摇滚的波喜多(后篇/附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