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3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派的分裂能否定义北宋变法的失败?【千秋一面|王安石变法

2023-03-16 23:48 作者:揍敌客家的三少爷  | 我要投稿

先放几张神图,然后主要谈谈我对赵顼的看法,略谈一下荆公的缺点。

1.神图

神荆的过去

神荆的后来


强权赵顼

浓眉大眼呆毛赵佣

2.赵顼。从小生在濮王府,以嫡长子(他爸也没有庶出的儿子)身份顺顺利利当上太子,又顺理成章当了皇帝。他不仅没有贪图享乐,反而发现了当时制度的种种弊端、还渴望收复失地,一心变法图强。他是不是有那么一瞬间,渴望成为秦孝公呢。然而,比起古代其他的强权明君,赵顼恰恰缺乏了强权明君的共同点:个人魅力和用人能力。

(1)个人魅力。不要提赵顼礼、乐、射、御、书、数上没啥成就(个人魅力不如赵佶),就连自己办事的能力都有很大的问题。

要知道赵顼强烈地想要变法,正常思路不该是把变法作为基本国策让大家积极响应么?他却为了制衡变法大臣,非要让一部分反对变法的人留在朝堂。用这么明显的方式限制变法大臣们,他们怎能施展开自己的才能,怎能不战战兢兢呢?这非常耽误变法的进程。即使想要制衡变法大臣,那也应该在“必须实施变法”的基础上去制衡。

(2)用人。

①使臣子们相互制衡做得不好。

赵顼想萌生成为强权君王的念头,部分来源于他早年的控制不住朝堂。下面的大臣很多都是仁宗提拔起来的,甚至“仁宗惯大的”,不免对仁宗孙辈的赵顼不放在眼里。up之前的视频也提到,神宗生气了下面的大臣还在争吵。这对于想干大事的赵顼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他渴望权力,渴望主导变法,也渴望像之前的明君一样,能够对臣子们“分而治之”。其实赵顼是有一定识人之能的,他有的时候还是能看出臣子们的小算盘,之前的小设计能够达到制衡效果。但是就在三司使的设置和任命这样关键的事情上,几次任免都导致变法部门内部斗争,反对变法的趁虚而入,这必是赵顼不想看到的局面。

②做不到用人不疑。

强权不意味着凡事亲力亲为,更不意味着仗着君权限制爱卿们施展拳脚。荆公等人的离开就是很好的说明。

(3)满足于表面的成就,也就是现在说的面子工程。

up之前的视频提到,赵顼看到新法报上来的数据好,高兴却忽略了质疑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合理么。这样的皇帝怎能不容易招来爱拍马屁、爱投机的臣子呢?所以,也别怪“荆公手下怎么都是小人”。

(4)情报不足。

①越南内战,宋插手失败。

②为了没有“后顾之忧”地去伐夏,没有算计好有没有精力防御北方,竟然执意割地给辽国了。

赵顼的上述种种做法,即使他本人的初心不是偷奸耍滑,却也让臣子们感到他的手段“太小家子气”、让今天的读者们觉得他可能是个小人。

我不想评价赵顼或是其他改革失败的帝王“能力配不上野心”,因为这句话有点贬低当事人的“野心”,有点事后诸葛。在三冗等大量问题堆积的熙宁年间,如果赵顼连变法的“野心”都没有,我不敢想象宋朝会变成什么样的局面。

3.王安石。

荆公的优点我不说了,就谈缺点。

(1)欧阳修说的那点,他欠缺识别小人的能力。

(2)插手不该管的地方。从没去前线打过仗甚至看过的荆公跟王韶在拓边问题上起了争执,两人还因此交恶。

(3)没有贯彻年轻时“深入基层”的做法。某些地方不适合青苗法,荆公没有调查当地情况,仍要坚持实施。

13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派的分裂能否定义北宋变法的失败?【千秋一面|王安石变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