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屁屁鲨】听从内心的召唤

2023-04-22 20:42 作者:_屁屁鲨  | 我要投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990年-2001年,胡忠在成都石室联中任化学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胡忠在离成都500多公里的塔都参观了一所孤儿学校。他看到孩子们把学校当成了家,而学校又非常缺乏老师的时候,一份纯洁的理想在他心里点燃。2001年8月,胡忠离开妻女,来到四川省康定县西康福利学校以志愿者的身份任教,后成为校长,当地志愿者辞职后也把妻女带来山区,至今仍在当地任教,每月的工资仅300元。

他用方言回答记者“像我这种教师在成都多得很,不可能因为我走了哪个娃儿就读不了书了。但是到这儿来的话(因为没有哪个老师会愿意到这儿待下去),孩子长大的命运可能因为我的到来而发生改变,变得越来越好,他们以后将来会幸福,我这样想的话我就想得通。我觉得当老师嘛,在哪儿不是教书?在哪儿不是育人呢?”

他曾经有一次批评贪玩的学生:“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门进来一个强盗,他拿着刀要捅你们的时候,第一个为你们挡刀的绝对是我。当你们不听话的时候,我跪下来求过你们!我们虽然是无依无靠的孩子,但我们是脚踩在大地上的人!

 学生:“他头发也白了,来的时候不是这样的。”“他承诺过要一直待下去的。”孩子们把他当作生父,很怕他的离开。

常年沉重的教育任务和高原反应让夫妻二人身体都每况愈下,谢晓君也落下了背痛的病根。医生曾经劝谢晓君(胡忠妻子)开学的时候不要回高原,但妻子不敢耽误娃娃的教学,还是忍痛来教书。女儿从三岁开始就在当地集体宿舍生活,看上去和当地的藏族孩子已经没什么两样了。

2011年,四川日报以《你在高原播种希望的格桑花》为题报道了胡忠的故事。

2012年,二人入选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在节目中,支持人问孩子:“看见妈妈的时候,你平时都怎么称呼她呢?”

“谢老师。”

“是你妈妈要求你这样的吗?”

“没有。”

“那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呢?”

“因为如果我叫妈妈,那些孤儿就会很伤心。”

 

每一份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尊严,都有自己的基本的本分。教师的本分是教书育人,公务员的本分是为人民服务,科研的本分是做学术。然而,现在很多职业都已经本末倒置了,选择教师的人是因为有寒暑假,选择公务员的人是因为有铁饭碗,做科研的人是为了名利和资本,信仰和尊严的缺失是每一个时代的话题,但在当代这个话题更为沉重。

中国在漫长的建国之路中,在改革开放之前,民族因为国家教育的原因普遍信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他们以劳动为荣,以建设为荣,以国家繁荣为理想去生活,那个时代的人生是单纯而幸福的。这里引用那个时代出生的木心的一首现代诗歌: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后来改革开放开始了。改革开放第一阶段,国人最重视科学,那个时候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后来改革开放深入了,发生了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于是社会科学备受关注,经济学和衍生出来的金融学倍受重视,港澳台地区都因为抓住了金融机遇涌现出大批商人赚取了大量利润。而后计算机行业崛起,以阿里、腾讯等公司为首的资本企业利用计算机行业程序化的巨大效率为市场、生活带来了新的变革。阿里建设出的诚信系统,腾讯带来的游戏界新运营模式,以及后来支付宝、微信支付手段的普及都为经济的增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大陆发展欣欣向荣甚至在发达地区早已赶超台湾、香港经济水平。

然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重要现象,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开始关注起了人文学问。最典型的就是百家讲坛,我们惊讶一个人文学家的讲坛竟然在这几年里有着如此高的收视率,以至于人文讲师可以成为明星,这个现象意味深长,它开始告诉我们民族,科学和金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如此多的进步,但在国家内无论是成功者阶层还是弱势群体,生命幸福都减少了,人们没有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如果我们要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无法通过科学去找寻。自然科学也罢,社会科学也罢,都无法让我们安身立命,正是因为如此人文学科受到了我们的关注。人文学科并不是科学,它和科学有一个本质性的不同就是它教给我们的不是客观知识,而是一种思想和智慧。如果我们没有思想和智慧,怎样找寻自己生命的方向?这样的认识正在逐渐普遍化。

纵观民族的发展史,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这种信仰体现在一种家国的责任,这份信仰很多时候并非是理性认识,而是人与人关系一种真相的领会。因为孝敬之心才有孝道,因为同情之心才有时代使命。这份心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来,从书籍中感受的伟大的灵魂中来,无此心皆无此理。

而在钢筋水泥搭建的城市森林里,一些最本初的思想慢慢被人们所忽略,世界文化的融汇让人们变得无所适从。浪漫主义丰富了从一而终的爱情,但也带来了不安分;游戏和视频丰富了人们的娱乐,也占据了人们本该用于阅读的闲暇。人们为了维持高物质的城市生活,信仰也就无处安放。职业的意义,生命的意义,繁星的意义,逐渐被繁忙的生活所取代,过去的圣坛慢慢蒙上灰尘,气节里的骄傲与尊严也被各种现实的力量所打败。理想逐渐成为奢侈,甚至变成笑话。

故事里的胡忠在“感动中国”节目里被主持人采访时说了很多自己留在草原的意义,大致意思是它能在奉献中找到人生的价值,这些东西不是财富所能取代的,而且也能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教育自己孩子一些伟大的精神,这些东西都支撑着他留在草原。当回答完问题之后,胡先生说了句“我真的是这样想的。”这个小细节倒是令我感慨,因为不理解他的人有很多,认为他在灌鸡汤的人也有很多,他才会补充这样一句话,人们信仰的缺失太普遍,自然难以体会他的心境。

胡先生的事迹固然伟大,令人感慨,教育的热诚与信仰让他帮助了许多孩子得到了家的温暖,教育的体验,但这件事情也投射出了一定的社会问题。胡先生虽然是以志愿者的形式进入的塔都,但早已担任起校长职位且任教多年,国家能否更加关注这方面的建设,让像胡老师这样的个体能有更好的生活支撑?要知道胡老师因为来草原支教,并没有很好地尽到对父母的义务,这让他很遗憾。每个月就300元,一年长假才能回家,要怎样才能尽到对家母的孝敬之责。妻子谢晓君也因为高原原因落下背痛的毛病,地方落后,无地调理,国家建设道路任重道远,真希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日子能早日到来。

愿老师一家安康,祝祖国繁荣富强。


【屁屁鲨】听从内心的召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