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职场里受了委屈需要解释吗?曾国藩:“在其位,谋其政,受其气”

2022-10-08 23:01 作者:耳纹AI一侯公子  | 我要投稿

你敢不敢化10分钟读完?如果你一句都不喜欢,评论区找我!

01.《朗读者》里,袁泉曾深情念过一封信,里面有句话:“你在路上随便碰到的一个路人,都是别人做梦都想见到的人。” 牛奶会洒,钱包会丢,爱人会走散,友情会变淡,父母会老去。当你因为一时的嫌弃、怨恨,而忽略掉身边最爱你的人,其实浪费的,正是你一生里最美好的东西。 别等到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守候。 一生不长,请珍惜此刻仍陪在身边的人,珍视每一个当下,好好爱,用力活。

02.在网上看到一个讨论:“你买过最贵的东西是什么?”底下有个扎心地回答:“买的最贵的东西是健康,原装器官,无论是哪一个坏掉了,都足以让人倾家荡产。” 忙忙碌碌几十年,出人头地也好,腰缠万贯也罢,其实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健康才是一切的前提,把身体照顾好,就不愁得不到快乐和幸福。别再透支自己,身上无病,才是真正的富足。

03.贫穷和富有就是一场病的距离。 这场病,让她之前所有的努力,瞬间都化为了乌有。往往健康的时候,别人劝说保重身体,我们根本不会在意。 只有生一场病,住一次院,才明白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你拿命去换。 电影《滚蛋吧,肿瘤君》里有段台词说得好:“上天为什么要安排我们生病?” “那是因为要提醒我们人生只有一次。”


04.被生活欺负,才发现读书有用。 人在知识储备不足时,进入社会就相当于赤膊上阵,只能屡屡受挫,最后被折磨得遍体鳞伤。 年少无知时,我们都觉得读书是天底下最苦的差事。在现实中撞得头破血流后才懂得,读书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最好走的路。 不读书的人,只能让自己困在狭小的世界里,步履维艰。读书的人,才能在原本的生活之外,看到一个更光鲜明亮的远方。 书本,就是垫高人生的台阶;知识,就是扭转命运的钥匙。 别在该努力的时候贪图安逸,别等到被生活欺负的时候,才发现读书真的有用。

05.一朝落难,才懂得真心不易。 杨绛先生说过:“当你身处高位时,看到的都是浮华春梦,当你身处卑微,才有机会看到世态真相。”人在得意的时候,总觉得身边尽是交好之人。只有在低谷时,才能把人心看得真真切切。 有句话说得好:“事不出,不知谁近谁远;人不品,不知谁浓谁淡。” 时间是最好的过滤器,岁月是最真的分辨仪。在你得意时靠近,落魄时离开的人,不必将他请进生命里。 那些在你患难之时,依然愿意留在你的身边,在困顿之际,依然愿意拉你一把的人,才值得你真心相待。

06.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了。 一个人只有经历人情冷暖,尝过酸甜苦辣,才能认清生活,顿悟人生。

07.古人们常将屏风放置在床榻之后或是客厅里,以起到挡风、遮私的作用。这隐含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含蓄内敛,不事张扬。 孔子说,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能达到如此境界的人,亮有所掩,耀有所遮,与人相处,使对方如沐春风。 做人应如玉石,即使光华敛于内,别人也能感受到你身上由内而外散发的温润。


08.中国人的筷子大有学问。一头是方的,一头是圆的。如果两头都是圆的,筷子就很容易滚落。如果两头都是方的,夹东西就不方便。 有圆头,筷子才有用;有方头,筷子才能立得住。”这包含着中国人的处世之道:无方难立人,无圆难成事。 一个人立身处世,要恪守底线,这是做人的原则,也要圆融变通,这是处事的智慧。 知善恶,做事有矩,谓之品正; 谙人性,待人周到,谓之情商。 内心严正,外在圆通,是我们行走于世间的基本法门。

09.《菜根谭》里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此三者可以远害,更能养德。 不和小人纠缠,不汲汲于小事,就是在善待自己。有大格局者,眼宽能容世间事,心宽可谅天下人。人生的沉浮起落,世人的诽谤议论,都尽付笑谈中。 做人应如壶,要大肚能容日月,要胸怀可纳天地。 人这一生啊,纷扰无数,若没有弥勒佛一般的大肚量,又怎能无挂无碍,淡看世事。

10.有多元思维认知的人,他的认知系统在大脑中就好比一棵大树。源源不断地吸收外部的信息,自动进行筛选,去芜存菁,给自身提供养分。 这样的人,往往能将自己调成兼容模式,通过博观而约取,不断打破自身边界。提升认知水平,首先得承认自己的无知,向外探求,向内思考。 少辩驳,多自省,在兼收并蓄中,一步步打破既有的认知壁垒,实现思维的跃迁。


11.很多真知灼见,其实都藏在难听的话里。 面对批评质疑,认知水平低的人,只会下意识地反驳,一味逞口舌之争,也就拒绝了成长。 而认知水平高的人,站得高,看得远,更能包容不同的声音,从而完善自己。 苏轼有句脍炙人口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每个人所处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站在不同的立场,即使费尽口舌,彼此间也无法说服对方。

12.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所看到的世界,和他思考问题的方式。 《庄子》里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夏虫不可语于冰者。” 认知水平不同的人,沟通太难了。

13.曾国藩说过:“在其位,谋其政,受其气。” 你能扛多大的责任,承受多大的委屈,你就有多大的成就。 压力大到快崩溃时,不要跟任何人说,也不要觉得委屈,成年人该有的修养是心可以碎但手不能停,该干什么干什么,在崩溃中前行。 不被委屈和困难打倒,面对困境选择继续死扛,一次次重启。那些最后成功的人,不过是有着更强的承受能力。

14.有人提到:“在职场里受了委屈需要解释吗?” 在我看来,解释之后,老板未必能共情。工作不是以委屈换同情的地方,而是凭实力吃饭的地方。 以此发泄情绪是无用的,一个人能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苦头,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


15.网上有个提问很戳心: “一份工作做得很压抑又委屈到让你哭的,还要坚持下去吗?” 每个人在职场都会受委屈,但是跳槽解决不了问题,压力和委屈不会因为你换个工作环境就消失。也许遇到刁钻的领导,也许被复杂的人际关系纠缠,又或许工作本身就很枯燥无聊。 每份辛苦工作背后,都有太多的辛酸和无奈,我们要做的就是修炼自己,然后淌过去。

16.有人问:“做什么样的工作可以不受委屈?” 有个很扎心却很现实地回答说:“做工作就不可能不受委屈,即使是自己在外面创业,也会有很多委屈。”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份完美的工作,都有其烦恼,都会很劳累。 写字楼一坐一整天的白领羡慕外卖小哥的自由,偶尔被客户投诉的外卖小哥羡慕人民教师的体面,压力巨大的老师反过来却羡慕公司员工不用没日没夜批改学生作业。 每个人的身上都肩负着责任和担当,有难处,有心烦,有意乱、也有疲惫的时刻。但谁又不是迎着风,追着浪,一步一步走出逆境的。

17.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没有哪份工作不辛苦,没有谁的生活很容易。 内心强大的成年人,能够承受辛苦和委屈,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放下玻璃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18有人说,“高度不够,看到的都是问题。格局太小,纠结的都是鸡毛蒜皮。” 当你感受过跌宕起伏,就不会再怕小打小闹。当你练就一身铠甲,就会不动声色地淡定。 毕淑敏说:“你不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大海,是泥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材。真正成熟的人,格局打开了,心态越发平和,不畏惧前路的未知。

19.《治家格言》里写道:“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判断一个人的品行,不是要听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也要看他说了多少,然后做到了多少。 人过五十,看穿不言,明知不问。许多事情,不必打破砂锅问到底。 人生在世,有三个“不说”:负气的话,不说;炫耀的话,不说;是非的话,不说。 扫清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没有经历过别人的痛,就不要去评判他人的对错。

20.教育家张伯苓说:“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 越是倒霉,越要面净理发,霉运很快就可以好转。


21.古话常说:“惟俭者兴,惟勤者进;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生活上朴素,可以修养身心。 精神上至盈,方能世事通达。 古话说:“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人生最好的状态,莫过于物质俭朴,但精神却饱满有余。

22.一个人最好的涵养是:生活朴素,心态平和,言行收敛。

23.古人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一个人一旦失去内心的善良,胡作非为,那么很快就会招来横祸。

24.有位画家,想画佛与魔。 在寺庙里,他找到一个气质清明安详的僧人做模特,并给了他丰厚的报酬。 数月后,画家想画魔鬼,于是去监狱寻找。他找到一个犯人,他很满意,开始着手作画。此时,犯人失声痛哭。 画家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 犯人说:“上次你画佛的人是我,这次你画魔也是我。” 原来,僧人拿到报酬之后,下山去花天酒地,钱很快用完,但欲望却越来越大,最终一步步沦陷下去。 他偷盗、抢劫、无恶不做,终于锒铛入狱。 人要懂得知足,懂得知止,知止才能不殆。 节制心中的贪婪,保持内心的清醒,人生才能保有一份平静安然。


25.古人云:“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老子说:“咎莫大于欲得” 欲望越多,心术越险恶。 为了获得欲望的满足,不断突破底线,直至铤而走险。 欲望,是与魔鬼的交易。得到的只是一时的享乐,失去的却是整个人生。 稻盛和夫说:“没有节制的欲望,是人生毒品。”一旦沾染,只有无限沉沦。

26.清代名医张培仁在《妙香堂丛话》中说:“人常和悦,则心气充而五脏安。” 一个人能不能长寿,看他的心态是否平和通畅。 心地和悦,情绪不大起大落,吃东西香甜,睡觉魂清梦安,哪能不长寿?

如果有视力健康方面的问题,看我昵称,你懂的。

职场里受了委屈需要解释吗?曾国藩:“在其位,谋其政,受其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