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国号的真正来源:既非明教,也非小明王,而是……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明朝的正式国号不是“明”,是“大明”。当然“大”在这里是个形容词。

关于明朝国号的来源,其实不光是现代人,就连明朝人都搞不懂来源,以至于现代更是众说纷纭。
先说明朝人对国号的猜测。
朱元璋登基后,宣告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见《初即帝位诏》: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朕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两浙、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部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已皆戡定,民安田里。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循舆情,于吴二年正月初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以吴二年为洪武元年。

诏书里,只字不提为什么叫大明,明朝初年官方也未作解释,很是奇怪。
明朝中叶后,朝廷逐渐开禁,许多人开始了对国号的来源或释义的讨论。
1.夏元吉
夏元吉著《一统肇基录》中记载:朱元璋要消灭道教,一个道士请奏,说看见一个金榜,上面写着:“山川尊洪武,日月照大明”。朱元璋听了大喜,定国号为大明,年号洪武,遂不再灭道教。
这种说法十分扯淡,不值得一驳。
2.祝允明
祝允明著《野记》中记载:元末刘伯温先投靠小明王韩林儿,后觉得他是个短命鬼,不足以成大事,于是投靠朱元璋,并请建号大明。
但现存史料没有刘伯温先投靠小明王的记载,更不要说建议国号的事,所以这种说法应该是民间传说故事。
3.田艺蘅
田说:“大明者,国号也。一人为大,日月为明。天大地大人大,而宇宙人物如日月之明,无所不照也。”这种说法纯属“歌德派”,实在令人呵呵。
4.袁文新
袁文新在《凤阳新书》中记载:“太祖定鼎金陵,则祝融之故墟也。故建国号大明,其有祖也。夫祝融大明,容光必照……”
书里说的是朱姓出自祝融,是祝融的后代。根据阴阳家的理论,南方属火,祝融是南方之神,尚赤。
朱是红色,是火的颜色,所以叫朱明,大明。
满清入关后,修《明史》,也没有讨论明朝国号的记载,可见,清人也不清楚其来源。
*
民国学者对明朝国号的阐释。
1.和田清。
和田清是个日本人,东京大学学者。
他在1923年的《东洋学报》上发表论文:认为宋朝时火德,尚赤,而韩林儿也建立龙凤宋政权,而朱元璋是韩林儿的部下,所以也崇尚火德,所以定国号为大明。
后来他又进一步修正自己的观点,说朱元璋起兵南方,南方是火德炎帝所在,炎帝辅佐“朱明”一统天下,所以定国号为明。
这观点与历史事实差太多,学者多不认同。
2.吴晗。

明朝的国号来源于明教,这种说法最早是吴晗的《明教与大明帝国》一书中提出的。

吴晗认为朱元璋出身于明教,依靠明教和白莲教大起义起家,最终当上皇帝。因为部下有许多也是明教出身的教徒,势力强大,所以朱元璋不得不定国号为“明”。
这种说法流毒最广,也最为无稽之谈。
随着金庸《倚天屠龙记》的流传,这种说法几乎成为了普通人对明朝国号的“正确认识”。不过,稍懂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当然不是这样,小说家之言,不足为信。
因为元朝末年是红巾军大起义,主要参加者为白莲教、弥勒教,而不是明教,或许有一部分明教教徒参与其中,但也不是主力。如果按照此说,明朝建立后,不该叫明朝,而应该叫白朝或红朝。

2.杨讷
杨讷主要观点是小明王说。


这种说法似乎有些历史依据,比明教的说法更贴近些历史。
明王是一个佛教词汇,其实是佛教净土宗之阿弥陀佛别号。而白莲教则脱胎于佛教的白莲宗,虽然吸收了许多其他宗教如明教、道教成分,但其中主要成分还是佛教。
白莲教宣扬:“弥陀出世”,而阿弥陀佛就是“诸佛光明之王”,“弥陀出世”自然就是“明王出世”。

白莲教有本典籍《大小明王出世经》,讲的是大小明王下凡,拯救世人。“大小明王出世”,实际就是韩山童、韩林儿父子二人。
因为韩山童是白莲教的大明王,宣称“弥勒下生、明王出世”。韩山童死后,他的儿子韩林儿被刘福通等人立为小明王。小明王是白莲教大起义各地义军的共主,其中就包括朱元璋。
朱元璋被小明王封为吴王,他发布命令时,开头一句都是:皇帝称旨,吴王令旨,表示奉皇帝(小明王是宋国皇帝)名义行事。
所以有人理所当然的认为朱元璋派人溺死小明王后,自己继位为明王,所以建立的王朝也理所当然是“明”朝。
这当然也是无稽之谈。因为《大小明王出世经》是白莲教的典籍,朱元璋上台后,下令禁止传播白莲教,急于撇清自己曾参与白莲教大起义和小明王属下的历史,怎么能用与白莲教相关的词汇作为国号呢?
洪武三年六月,朱元璋颁布“禁淫祠”诏书,规定“不许塑画天神地祗,及白莲社、明尊教(明教的另一种称呼)、白云宗,巫觋、扶鸾、祷圣、书符、咒水诸术,并加禁止。”
《大明律·礼律》禁止师巫邪术条规定:凡师巫妄称弥勒佛、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等会,一应左道乱正之术,或隐藏图像、烧香聚众、夜聚晓散、煽惑愚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
*
有两个说法最为接近真相:,
1.五行火德:朱明

中国王朝更替有一个比较迷信的说法,就是五行循环理论的“德运”行序。
这个理论最早是战国时齐国人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他认为天地间有金木水火土屋中元素,名为“五德”或“五行”,相生相克,周而复始。五行说不但能解释自然界的变化,还能解释王朝兴衰更替的原因。
比如周是火德,秦尚黑,是水德,汉武帝定汉朝是土德……
后续的王朝便以此为依据,标榜自己替代前朝是五德运转的自然规律,是天命所在,非人力所能改变,以标榜自己顺天应人。
所以,有人说明朝之所以叫明朝,也是因为五德之说,以明喻火,因为皇帝姓朱,红火颜色,又称朱明。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2. 大哉乾元→大明终始
在说明朝国号之前,先说元朝的国号来源
元朝的正式国号,不是“元”,是“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
如果我们继续往下读: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翻译:
判断曰:伟大啊!乾所充当的天被列在《易经》全篇的首位,是宇宙间一切物类依托的根本,并且统率着气候变化。雨云随风运行甘霖散布大地,众多物种生长变化形成新的形体,日月周而复始地运行,风、火、署、湿、燥、寒六气各居其位季节形成,季节轮流是六气交替及龙星运行在驾驭着气候轮替。天气按规律变化,万物各自正常按其特点生存,保持和谐融洽的太平盛世,并且人们耕种的意志坚定,确切地表明会生产出众多物产,天下和睦安宁。
这种说法取自:“大明终始”一句,意思是终结了“大哉乾元”。
大明终结了大元,取代了大元,是天命所归。
*
*
究竟明朝国号来源于哪一种说法呢,也许史学界还要继续探讨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