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教师教育学在中国:历程、进展和趋势(侯怀银教授等)

2020-03-09 11:35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教师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学在中国:历程、进展和趋势》:
一、教师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萌芽阶段(2001-2005年)
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二)初创阶段(2006-2011年)
2006年12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研究委员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全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
(三)探索阶段(2012年至今)
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提出,要扩展教育学下属二级学科的发展思路,建议增设“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
二、教师教育学学科已取得的进展
(―)教师教育学的内涵
第一,“教学科目”说。从学科的微观角度出发,教师教育学作为教师教育学科体系的一个分支,是为培养教师而设立的“教学科目”。从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意义上讲,指的是“高等学校或研究部门(教师教育研究所等)为培养教师专门人才而设立的教师教育教学科目”。
第二,“学问”说。从学科的定义入手,教师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有关教师教育活动和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或是方法论的学问,或者是“一门研究教师成长规律以及如何培养的学问”。
第三,“实践教育学”说。教师教育学是一门中观学科,介于宏观理论与微观应用之间,是一门综合多门学科的“实践教育学”,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为培养教师提供方向与指南。
第四,“应用科学”说。将教师教育学定义为一门应用科学,研究对象针对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研究内容包括了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并且提出了教师教育学的科研、教学及育人的三大功能。
(二)、教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实践问题”说。教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教师教育实践和教师实践中的一切问题。
第二,“矛盾规律”说。教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于当代教师培养与成长的特殊性矛盾和客观规律。
第三,“人的研究”说。教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主要是针对三类人开设的,这三类人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其中包括在读师范生、教师教育双学位学生和教师教育硕士研究生,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各级各类在职教师以及教师教育工作者。
(三)教师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第一,“应用型新兴学科”说。教师教育学是以教师为独特研究对象、由多种学科整合而成、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应用型新兴学科。
第二,“理论学科”说。教师教育学是一门为培养教师而设立的教学科目,是教育学术中的一个分支。教师教育学作为一门教学科目,学科性质为理论学科。
第三,“实践应用型学科”说。从教师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出发,教师教育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多元研究范式并存的“软”学科,是一门以实践为导向的学科。由于教师教育学培养的教师最终要进入学校进行教学,因此是一门实践应用型学科。
(四)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①有研究者将“作为专业的教师”作为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②有研究者将学科理论体系视为教师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
(五)教师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规律”说。从教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出发,将“教师”视为核心概念,强调教师教育实践问题以及探索教师专业成长规律。
第二,“阶段”说。从培养过程出发,学科体系应包含教师的“培养”“任用”与“研修”阶段。“培养”阶段,即对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培养;“任用”阶段,将教师的“培养”阶段和“研修”阶段相衔接;“研修”阶段是“培养”和“任用”阶段的升华,目的在于使教师入职后继续进行学习。
第三,“三论”说。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构建教师教育学学科体系,认为应包含“本体论”“价值论”以及“方法论”三个方面,旨在分别回答“教师教育是什么”“教师教育为什么”以及“教师教育怎么做”。
第四,“四类研究”说。从教师教育实践入手,认为教师教育学学科体系应包含哲学、历史、专业领域以及学科知识研究,分别从哲学、历史、专业、学科的层面对教师教育学学科体系内容进行阐述。
三、教师教育学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
完善学科基础理论,加强学科制度建设;关照学科实践,激发学科发展活力;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夯实学科发展根本;理清学科之间关系,加强跨学科间研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学科功能;加强学科国际合作,促进学科本土发展。

本文来源于《教师教育研究》2019年第6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师教育学在中国:历程、进展和趋势(侯怀银教授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