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精神分析入门课程

2023-09-16 22:15 作者:晴空下的加缪  | 我要投稿

精神分析

什么是精神分析

      一个人早年在于父母之间的关系形成的人格,以及这个人格对他长大后造成什么影响。(移情)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这个人对我的感受,部分是由这个客体决定的。

利用这个感受来了解对我做了什么,以及他的人际交往的模式是什么(反移情)

        出生到现在都形成自我保护机制,不能够在心理上保护自己的人已经到另外一个世界去,课题,如何保护自己。(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为什么活着


人活着的动力在于性驱力 以及攻击驱力的满足,别人的存在在于满足或者投注(生物化)

克莱因认为是满足关系的需要(社会化)

进化心理学可以了解人性,了解群体。

精神分析可以了解个体,治疗个体。


育儿学,

人格鉴赏学。


决定论                                  移情 强迫性重复


潜意识    察觉不到


前意识    稍微反省就知道


六岁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年纪了,

对于人格来说,

核心人格在四个月到六个月就已经完成。

精神分析的四个轮子

力比多,

攻击性,

关系,

自恋。


即使是早年良好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形成健康的核心人格,以后的阶段中出现重大的心理创伤,也会退行到早年。


神经症,

人格障碍,

精神病

神经质冲突.生与死.男和女.成功和惩罚。

主要研究的是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潜意识里面对成功之后所可能受到的惩罚的恐惧。


很多人如此渴望成功,但是他们把生活或者是工作搞得一塌糊涂,因为潜意识在故意的制造失败。(失败)成功会有一个巨大的惩罚在那里等待着。


攻击驱力(竞争)

性驱力(喜欢,爱慕,力比多)

象征化,不会直接用原始的手段满足他,性驱力的升华。


向外性,


所谓的不安全感是我们对比这个环境或者是这个人有敌意,但是我们压了下来。


自卑,我们把对朝别人的攻击对到了自己身上



精神分析的第一个特点,决定论 早年的经历决定了核心的人格。而这个人格在影响长大之后的我们。


完全否认先天遗传,避免种族主义者对精神病群体的屠杀。为精神病患者考虑,不需要探讨家族史,但要知道有没有家族史


父母亲对孩子核心人格的影响


父母亲是比他们做什么更重要,父母亲人口基本健康,如发生单个创伤性事件,不至于对孩子的核心人格产生太大的影响。(科胡特)


精神分析做的是攻击性向外和象征化,人天然有攻击性。


驱力理论,关系力量的核心,

人活着是为了寻求跟他人的链接。


早年被父母强烈忽略的人,则成年之后会有莫名其妙的全身疼痛,不是某一个部位疼痛,好像创造一个虚拟的关系。

再糟糕的关系也并没有关系好。

(受虐倾向)


攻击是用来掩盖亲密的,我害怕和你太近,如此的近可能会让我们彼此都消失自我边界,所以需要攻击。


抑郁症第一个特点

向外的攻击,没办法出去。

所以就转向自身。

第二个特点,

过于强大的超我,自恋,攻击性不能完全向外,完全的针对自己。(恶性自恋)对自己评价过高,惩罚自己,心理问题道德化。


自我边界不清楚,没有办法使用比较好的防御来保护自己。




曾式爱情定律

想念某人仅仅是感到快乐,只不过是喜欢而已,想另一个人感到抑郁的话,你肯定爱上了他。

弗洛伊德永远都处于娥低普斯冲突,爸爸妈妈孩子,三角形的。所以称为为三个人的心理学。

现代精神分析客体关系里面永远只谈母亲跟孩子,两个人的心理学,父亲变成母婴关系的背景。

科胡特这边永远是自恋,我们跟自己的关系就取决于爸爸妈妈怎么对待我们。

如果一个人的力比多和攻击性,没办法正常向母亲投注,就有可能投注到妈妈的替代品,如果依然不行,只能投给自己。

精神分析的目的是让潜意识意识化。你持续的力比多和攻击性都指向我。

精神分析对移情的分析就是要消除过去对来访者的限定,要来访者“背叛”自己的过去,使其更充分的活在当下。

弗洛伊德并不是错了,而是理论不完整。

有些观点是错的。需要替代。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

比昂认为那是我们试图整和我们各种心理碎片的努力


不恰当的回应会导致投注的错误

物品或病理性自恋

以监护人为主,需要高质量的客体关系

关系理论


两个成年人的冲突会导致孩子内心的冲突


母亲最好不要成为第二抚养者

如果没有,本身就是创伤


如果监护人不行,有替代是最好,但最优解是第一监护人更健康


创伤事件都是诱因,导火索

真正分原因归为童年创伤的延迟性(本人持不定态度)

治疗的机理是回到正常人的人格


移情,

不可避免把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转移到跟其他人之间

需要在退行的情况下回到童年


父母会内化一部分

两种

帮助者

迫害者

重构,把迫害者内化成帮助者


由内到外,而不是由外到内


内化的父母


人本主义,如果我们对孩子没什么干扰的话,这个孩子一定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ps,如果在没有管教或教育的情况下,会发展成罪犯,是反人类的。


治疗是能够恰当的对待来访者,这本身就是个最高级别的治疗


当下的对待就可以改善过去的对待,

当下的关系是过去关系的重现,这就是移情。


从来我们的来访者跟我们的关系,

不会是完全的成年人,这个很早的时候他会带到现在的关系,

在跟我具体的关系中间两岁的他,

甚至一岁的他在跟我们打交道


在我们跟他有良好的成年人的关系的基础之上,会不断的变得更加成年,越当下,就越高


某种程度上说需要 建立一个安全有利于退行的气氛


没有退行就没有精神分析,甚至没有一切心理治疗


促进有限退行 不要过渡退行


超我本我永远冲突

自我起协调本我和超我的作用,应对于外界


自我不够强大的部分原因在于早年发育不良


不同人格特征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如果早年有创伤性经历,面对创伤事件,会有毁灭性

健康的人会有哀伤 会在自然的时间段里面慢慢的恢复,并且好好活下去

大面积集体创伤性事件,心理治疗的人恢复的慢,人工的力量都不如老天


一个人自己恢复会快一点,


潜意识提供的动力


男孩老是惹女孩是因为他喜欢她,小女孩告诉他,你惹我是因为你喜欢我

他就不再做了。(总结,这个女孩真倒霉)

精神分析爱和恨,讨厌和喜欢,

都是同源

讨厌甚至是过度的喜欢


如果一个人18岁爱一个人的时候,还是通过打的方式的话,那么可以认为人格障碍,如果还是在公共场合下打人的话,可以认为是有前俄狄浦斯情节

ps.这个症状并不是你能直接拿来用来给他下定论的依据

依据应该是一系列症状


每一个疾病防御的重点不一样


仪式是用来隔离情感的

发生的症状是不要发生更糟的事


象征


恐怖是对热爱的掩饰

不指望来访者接受,以后会悟出

对来访者的阻抗表示一个支持


婴儿通过恐惧来恐惧他人


跳楼者,别人跳下去会死,但是我不会


焦虑两种


原始焦虑,害怕破碎,害怕边界

比如疑病

有些甚至需要药物治疗


成熟的焦虑

害怕失去客体和客体之爱

比如考试焦虑


中年危机,寻求内外的整合,第二次青春期

面对死亡的危机


精神分析对于成长的方面都有很多


每次一次成长都是哀伤正相关

解决危机


抑郁,恐怖,焦虑

预期焦虑


我有感觉,但是没有认知


无名火,被压抑


只有认知,但是没有感觉,情感隔离,

高度合理化


两部分都压抑,但是没有情绪和认知

仅有生理性不适

药物或者心理治疗


非肉体而是心理


恐惧情绪是对我们的保护

一种情绪是过度反应

另外一种是对情绪的情绪


对哀伤不要太快处理,4

人为的阻止会导致严重

哀伤时间过长或者过重就是抑郁了




自我同一性危机

同一性阻滞

扮演各种角色的扮演

家长不应该干预


青少年是工业社会特有的

古代没有


人在学习上的时间有19年

不能享受学习的快乐是虐待

如果学习中间能享受攻击性和力比多


认同


肥胖是向女性认同,肥胖是女性生孩子做的准备

性压抑,力比多的压抑,攻击性的压抑

身体的认同

孩子不知道父母是希望长大还是不希望长大

矛盾

长大就意味着无法控制,但是又可以自食其力


社会化,听老师而不听父母


文化的认同吗,

爱国与国际


父母传递的矛盾信息与反差可以通过心理学来减轻


父母间的冲突会内化孩子的冲突

父母需要统一,需要和谐


观念冲突不会导致伤害

导致伤害都是感情和情感的冲突

差异制造和谐,比如男女差异


差异制造的冲突是本来就有的

互补变成敌





中立的对待孩子的表现


每一个一辈子都是被催眠的过程,

尽量不要评论孩子,被评论是被限定


抱持

尽可能的肯定,搞不住的话进行帮忙


健康自恋不足的人会去贬低自己来满足自己


催眠是精神分析的爹

精神分析是解释内心的东西,把看不见的显化出看见

催眠是本来没有的东西


不熟自己的控制,而是自己的控制


心理决定论


多大程度超越形成的人格

理性解释非理性

过去如何影响现在

又如何修正


一个人能理解早年,就不会被早年限定


无法确定怎么脱离早年的限定

理解如何忠诚过去,也知道如何背叛过去

背叛就是成长





过度背叛语言环境,他们会觉得被攻击,

精神分析切断过去的链接,学习标准的语言




学不好外语并非语言问题,而是忠于过去


过去对现在的重现,移情

ps,转移比移情更贴切,非"移情别恋"


精神分析强项在于了解人的潜意识

行为主义是短时间行为的改变

反移情,逆转移

没必要隐藏任何人对自己的看法


移情,会把以前的关系代入到现在和其他人的关系,创伤有反复上演的情况

反移情,针对对方对我的移情,我做出的反应,让我觉得如何








精神分析入门课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