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九州志·启示之卷·雪国》(5)

2021-07-01 08:55 作者:绚梦幻音  | 我要投稿

[一箭夺魂]

       尽管得到了天启的密诏,雷千叶的处境仍然是危险的。为了不损害皇室的尊严,就必须让对秋氏的战争以最小的损失尽快结束,所以在百里长青的建议下,胤哀帝并没有第一时间宣布秋氏的叛国行径,而是选择在得到三国调动完兵力之后,再在朝堂公布。

       百里长青的计划是,当秋氏叛乱的消息一公布,“勤王”的军队迅速突入晋北国境内,第一时间攻下都城秋叶山城,控制局面。否则秋氏缓过劲来,以他们在晋北国数百年的影响力,万一“平叛”的战斗打成拉锯战,那王室的尊严或多或少要受到影响。一个叛乱的臣子,应该是部下离心离德,怎么能够和皇室派出的“天军”僵持呢?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雷千叶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牵扯晋北国内的兵力,让楚卫下唐和离国各一万军队能够分别从晋北走廊以及休国和晋北的边境两个方向直插晋北国都。

       这对雷千叶来说,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在天启的消息没有公布之前,秋氏此时还是晋北国的正主。他需要调动和调整自己的部队以配合天南三国的军队的行动,却不能让秋氏起疑心,否则整个晋北国都会变成他的敌人。天南三国的行动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的目的和雷千叶有很大不同:雷千叶负责牵扯晋北国内的军事力量,天南三国需要做的是攻占秋叶山城,一旦雷千叶陷入危险的境地,天南三国并没有解救的义务。

       事情走到这个地步,别人都有后退的余地,只有雷千叶,已经走上一条不能回头的绝路。他绝不能让秋氏一族存活下来。所以留给他的准备时间其实已经很少了,等秋氏的罪名一公布,就是掀底牌兵戎相见的时刻。

       这注定是一场兵家的盛宴。

       “威武王”嬴无翳、“御殿月将军”“舞阳侯”白毅、“御殿羽将军”“三十年步战第一人”息衍、“雪国白虎”雷千叶,这些倾世的名将,将在同一片战场上奋战。而这一次,他们还在同一个阵营。

       雷千叶的传奇,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和后世赫赫威名的战场名将们同台演出的雷千叶不但丝毫不逊色,甚至在夺取晋北的战争中展现出了更为耀眼的光芒。

       雷千叶想得没错,三国的出兵确实没有完全按照计划。下唐国的国主只是给帝都寄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奏章,说为了皇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自己将派出手下最得力的将军参加这场战斗,麾下士兵无不以为皇室效劳为荣。但是到达晋北走廊的唐国军队只有区区一千多人,这就是“举国愤慨”的结果。好在楚卫领军的将军是个认死理的人,他接到的密诏上让他带一万兵马,他就带了一万兵马。

       真正给雷千叶带来惊喜的是被称为“南蛮”的离国,不但他们的国主嬴无翳亲自上阵,而且离国真正倾尽全国兵马,三万赤旅和五千雷骑组成的红色海洋,是这场战争中的绝对主角。

       胤哀帝七年十一月,自天启发出的皇室讨逆诏书传到了各国诸侯的手上。诏书上列举了秋氏勾结羽族,犯上作乱的事实,罪名被坐实了,秋氏一族甚至没有分辩的机会。对他们的处置,是夷灭全族。

       战斗一触即发。

       下唐、楚卫、离国跟随金吾卫大军压境的消息终于遮掩不住,消息如同雪片一般在晋北国内往来。国主秋燝不能不奋起反抗。他需要时间,以获得一个为自己的家族分辩的机会。晋北的使臣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已经分两路前往天启城,试图让皇帝收回他的命令。但如果战争在皇帝改变主意之前就结束,那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他必须用全国的兵力,为帝都的政治活动赢得时间。

       很不幸的是,秋氏没有时间了。

       皇帝的命令颁布得太过突然,打了秋氏一个措手不及,秋侗的军队此时还在北部沿海和齐格林的军队联合剿灭云氏海盗。秋燝来得及调动的,只有北山大营雷千叶的军队。从南面而来的离国军队,在“离国的狮子”嬴无翳的率领下,好似虎狼一般,撕开并不算脆弱的晋北国防线,仅仅用了十天时间,就兵临秋叶山城下。他们用皇帝的名义,对挡在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敌人投降。那些不肯投降的,全部都死了。

       白毅率领的金吾卫,在经历一场苦战之后,对八松城主进行了劝降,天南三国的军队,很快在秋叶城下合围了。在秋叶城外九里处的外围防御“箭及”上的晋北守军,甚至还没来得及发箭警告,就成了离国雄兵的刀下亡魂。

       和天南三国的顺利进展相比,雷千叶承担的压力却要大得多。他要控制自己麾下的军队,并以此拖住支持秋氏的部队,让他们不能干扰秋叶城的合围。在秋氏和齐格林暗通款曲的同时,雷千叶也找到了自己的盟友——云氏羽人。和秋氏不同,雷千叶和云氏做的是纯粹的情报交换,他将王孙臣分析出的右翊卫将军秋侗的布防泄露给了云氏羽人,还通知他们秋侗可能率军南下。秋侗之前对羽族海盗的围剿激起了他们的血性,得到布防图的海盗们分成小股,四处埋伏骚扰,狠狠反击。

       但这个时候秋侗已经顾不得好像蚊子一般夹缠不清的羽人了,他急着赶回秋叶救援秋氏宗祠。羽人的袭扰让秋侗在路上不得不一再减速,最后只能丢下实在无法集结的部队,轻装南下。

       羽人已经帮了雷千叶很大的忙。当秋侗率领万余人马到达北山大营外的时候,雷千叶已经做好了准备。他用霹雳手段控制了北山大营的士兵。除了雷千叶的嫡系出云骑兵之外,很多北军士卒家人都在秋叶周围,又世受国恩,对秋氏很有感情。要让他们举起武器反抗秋侗,很不现实。雷千叶不能公开宣布自己的倾向,那样会加剧北山大营里的混乱。随着秋氏叛乱的消息慢慢传播,士兵们逐渐分成了两个阵营。一部分想要谋求一个出路,另一些则是世代的军户,觉得作为军人应该尽保护国家的义务,和天南三国的军队开战。

       当秋侗的大军开到北山大营的时候,他们面对的已经是一支一心一意的队伍了。但秋侗并不知晓这点,这时候秋叶被围的消息已经传来,而雷千叶还待在北山大营里没动。秋侗不能洞察雷千叶的用意,却也知道他一定不是全心全意向着秋氏的。而且,北山大营还横亘在秋侗救援秋叶的路上。

       秋侗命令自己的队伍在北山大营外驻扎,一个人骑马到大营城楼下,要求和雷千叶见面,得到的答复却是一支城头的箭。秋侗自己也是个神射手,却被射来的箭逼得滚落下马才能避开,但是他的坐骑已经被一箭射死。

       还没开打,秋侗已经输了一阵。他不得不退回自己的营地,做冲营的打算。这时候,一个披着黑斗篷的人要求面见秋侗,来人正是雷千叶的智囊萧子颓。萧子颓牵来了一匹马,正是雷千叶的坐骑“雪鸣”,那是一匹纯血夜北马,十分珍惜。

       萧子颓带来了雷千叶的问候,并向秋侗致歉。他表示,北山大营内已经乱作一团,分属不同派系的掌旗使,几乎要兵戎相见。一箭射退秋侗不是雷千叶的本意,而是手下士兵任性而为。雷千叶并非不想报效秋氏,实在是有心无力。他请求萧子颓宽限三天的时间,北山大营距离秋叶城只有两天时间,以秋叶城的坚固,五天之内应该还不会陷落。三天的时间留给雷千叶整顿内部,三天之后,雷千叶将开营门投降,然后大家合兵一处共赴国难。

       在萧子颓低低俯下的身躯上,秋侗看出了请求的迫切,更何况三天时间虽然宝贵,但能够完好无损拿下北山大营,也是值得的。否则一旦在北山大营下刀兵相见,人员损失姑且不说,所用的时间或许还不止三天,秋侗便答应了雷千叶请求。

       三天后,当秋侗率领兵马准备接收北山大营的时候,迎接他的是另一支利箭。

       秋侗发现他被萧子颓的低姿态彻底地欺骗了,那个蛇一般的男人低下身子弯腰向自己请求宽限三天的时候,内心一定在恶毒地微笑吧!羞愤交加之下,秋侗下令疾攻北山大营,但是在路上抛弃了攻城器械以换取速度的右军,完全没有攻城的能力,丢下几百具被自己人的羽箭洞穿的尸首之后,不得已停止了攻城。

       到这个时候,雷千叶才在北山大营的城楼上出现,对着秋侗哈哈大笑,无情地嘲弄他的愚蠢,并公然拿出皇帝的诏书,谕令秋侗的手下向他投降。秋侗此时已经在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占据优势了,他在城垒外,雷千叶在城里;他的部队人人心思变,雷千叶的部队坚如磐石。秋侗不知道雷千叶是如何做到这点的,他自然不会知晓,在旌旗招展的北山大营下,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异见者被他们曾经的同袍当做犯人一样监管起来,而监管这些人,又耗去了雷千叶为数不多的得力部下。

       如果猛烈的攻城再多几次,或许北山大营内的冲突会先爆发出来吧。但此时秋侗已经被雷千叶强大的表象所迷惑,他甚至有些绝望,认为自己辛苦摆脱羽人的追袭到了北山下,却再也无力救援自己的宗族。

       这时候,雷千叶又抛出一个诱饵,他说让士兵徒劳地送死不是名将的作为,质问秋侗是否还有祖先的锐气。如果他还顾念士兵的性命,就让双方各选一人,在两军营垒间的空地上隔着百步对射三箭,以射艺决胜,胜者将取得整个北军的兵权。败者,反正已经死了,那就一切都无关紧要了。

       弱者总是容易被虚假的希望所迷惑。秋侗已然觉得走投无路了,却好像黑暗之中迎来一点星光一样找到了方向。他对自己的射艺也非常自负,毫不犹豫答应了雷千叶的请求。

       秋侗亲自上阵,以为和他决胜的会是雷千叶本人。当北山大营的营门打开细小的一道缝,从里面走出一个一瘸一拐的人的时候,秋侗的家将都哄笑了起来。就是这个跛子要和他们的主公比赛射艺么?这个人还没走到比赛的地点就会摔死吧。

       这也难怪,秋侗在调任右翊卫将军之前,从未在北军之中待过,自然不会知道这个鼎鼎有名的神射手是谁。此时此刻他只是觉得这是雷千叶对他的另一个侮辱,并决定用自己的弓箭报复回来。

       和秋侗对射的人就是俞林。这个跛子慢慢挪到了约定的地方,用粗亮的嗓音对着秋侗喊,示意他先射三箭,自己绝不闪躲。秋侗恶狠狠答应了,并觉得自己只需一箭就能射中。

       第一箭,俞林看准来势,用自己的弓臂挡下了秋侗射来的箭。

       第二箭,俞林在秋侗弦响的时候,一个打滚缩在地上躲过了。秋侗质问他为什么躲闪,俞林回答,自己腿瘸了,走了这么远的路十分劳累,支撑不住所以跌倒,并说第三箭绝对不躲。

       俞林确实身有残疾,秋侗所受的士族教育令他对这个理由难以反驳。但他对自己的射艺还是很有信心。既然俞林不再闪躲,他的弓虽然能护住胸腹,但要够到头部,还是不够快。秋侗在这个距离上射靶子没有不中过,一个人不能动不能挡,和靶子又有什么区别?秋侗缓缓拉开弓,对准了俞林的头部。

       一箭射去,俞林应声而倒。秋侗部下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但一个瞬刹以后,他们看见刚刚直挺挺倒下去的俞林又站了起来,牙齿间叼着秋侗射来的第三支箭。

       现在攻守易势,轮到俞林来射了。俞林做了二十年的猎户,自然最明白猎物的心理。他用土里土气的乡下话对秋侗喊,说我射的时候你可不许闪躲。已经被雷千叶欺骗过的秋侗自然点头称是,心里却想着截然相反的事情。

       俞林一声弦响,秋侗慌忙左闪,不想俞林的第一声只是空弦,并没有上箭。他的射速极快,看清秋侗向哪里躲闪,一箭跟去,正中秋侗脑门。

       来势汹汹的秋侗大军,就这样被雷千叶轻描淡写地瓦解了。他所用的所有计策,不过是“兵不厌诈”四个字而已。

       可是俞林立了这样一件大功,却并未就此留下很大的名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是一场内乱,表现得再神勇,说出去也难免被人诟病。八年之后,俞林病逝,晋北军中不久又出了一个以神射闻名的将军,“月衣夜会,三箭惊魂”,当晚的真相已经被埋在故纸堆都找不到的地方,唯有惊艳的飞来一箭的传说,在市井之间流传。

《九州志·启示之卷·雪国》(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