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做茶理性化,喝茶生活化

2021-06-07 19:46 作者:六堡茶四味居士  | 我要投稿

做茶理性化——匠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不拘泥于标准或“传统”、“传承”;售卖者,守正便宜。守正则恪守茶本——茶汤,便宜则机巧灵活——不争。

喝茶生活化——和身体聊聊茶,而不拘泥于喝茶的形式、方式、方法;切忌喝茶哲学化、“资源化”。

先说做茶理性化:

做茶人,简单分两大职业类型,匠者和售卖者,亦或二者兼具。

匠者之理性,乃制程理念之理性也。何谓理性?一、理性看待和执行国家标准:首先是一定要在标准内,这是法律底线;其次还要着眼标准外——例如,中国传统经验感知方向的阴阳等,这些不在国家的标准内,但是却又实实在在影响着制程的每一个环节和茶汤的每一个细节,关键在于匠者知否、懂否......;还有,具体的加工之器和制程的革新,要与时消息、与时偕行。这方面,不能懈怠,更不可自己不进步还诋毁进步的同行,那样做是会自己吃亏的。这些文字似乎很空洞,试举一例:中医有“寒火毒”之说,我试着表述一下,应该就是:食材入腹呈现寒凉之感,令人腹内顽凝,同时喉部胸腔则现燥热收涩感。茶之匠者看到这些想想某种工艺做的茶要“退火”,应有所悟否?而“退火”仅仅退去了“火毒”,此类工艺的“寒火毒”也只是“退”去一半而已。“退火”的过程,是时间成本;同时,“寒毒”又无法用“退火”的方式“退”去。对此,匠者就成本和实际产品品相、品质,都可以在“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中国传统智慧里找到简易的解决办法。——似乎,读来还是“空洞”?我之身份,话写到此,已属喜欢显摆之举喽!

售卖者之理性,重在守正——茶之本-茶汤。人们喝的是茶汤,山场、树种、工艺、年份等等的终极价值物就是茶汤。茶汤,是售卖环节的茶之根本,舍本逐末,走不远。具体不展开,爱茶人读到此,当已明了笔者意。这是一。二是要知进退懂保留:销售终端会遇到各个认知层面和各种三观之人,认知不同,切莫试图说服,随声附和也是尊重也是职业智慧;三观不同,切莫试图理解,回避包容也是胸怀也是职业素养。售卖终端,认知和三观,不争,是智者。

以上,做茶者之理性也。

再说喝茶生活化:

喝茶是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也好,风月阳春也罢,都一样的是扭捏拧巴了就不美了,都一样的有个自然自在在其中,而非固化的程式,也无关茶品的海拔、年份...。

喝茶生活化,落在两个点上:品茶,和身体聊聊茶,听自己身体的;形式,可以闷一壶来一碗,可以明壶贵器山泉炭火,自在祥和就好。

喝茶生活化,最忌喝茶哲学化,或喝茶“资源化”——讲山头、树种、传承、年份.....。

喝茶而言,当“生活”二字贯穿喝茶始终,就简单起来、容易起来,也平常可亲起来了。您读到我写的“做茶理性化”中弱弱地写了一点点的“寒火毒”的内容,相信您不做茶就不一定能看明白,其实也根本用不着去明白,喝茶,和身体聊聊茶,什么“寒火毒”、什么“农残”“重金属”、什么鸣泉、通神机,不都得通过茶汤来表达嘛!我们就让身体和茶汤聊聊天,不就齐活啦!

喝茶生活化,闷一壶来一碗,某陶某器三元四水,都是自在;喝茶生活化,只就茶论茶,无关“虫二”,无关古今,只在当下;喝茶生活化,小口慢酌也好,大口闷灌也罢,回甘鸣泉也好,滋啦吧唧也好,品的喝的,都是茶汤,只要得劲就中!

做茶理性化,喝茶生活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