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释“男”、“女” 王赛妮202120200429

2021-12-12 17:17 作者:林源你好  | 我要投稿

釋“男”、“女”


摘要:本文以“女“、“男”字為例,分析二字字義發展。從“女”字《漢語大字典》中的主要釋義及古文字中“女”字的原始意義進行梳理追溯,同時簡要分析女部漢字,了解其所涉範圍和解析其文化內涵;從“男”字本義及古文字中“男”字的原始意義進行梳理追溯,同時分析“男“字“力”、“田”部,對“男”字進行探討梳理。


關键词:“男”、“女”、?


学习 臧克和 《汉字单位观念史的考述》的写法 

從《說文.女部》從“女”字有238個,而與“女”字相對的“男”字只有“甥”、“舅”二字。從數量上可以直觀看到從“男”與從“女”的漢字字數相差甚大,縱觀歷史發展以及現有研究主要是從女性社會身份地位變化進行分析追溯。下面從對“女“、“男”字的字義字源進行分析釋義。


一、釋“女“及”女”字義文化內涵梳理

1、從前人研究釋“女”字含義

“女”字的甲骨文字形如兩臂交叉、屈膝跪坐的人。故而,有研究者從字形上分析,認為女性當時社會地位比較低下,故其字形呈現出的是雙手交叉懷抱、屈膝跪坐在地上。但是從“女”字的產生時期為原始社會進行分析,那個時期經相關學者考證是處於母係氏族社會,女性在當時的社會中其生產和生活應是有重要的貢獻的,故在當時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的解釋有待商榷。

《詩.小雅.蓼莪》: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王國維在《觀堂集林》:“男子之美稱莫過於父,女子之美稱莫過於母。男女既冠笄,有為父母之道,故以某父某母字之也。”據王紹新考證,“女”字在甲骨文中很常見,但多與“母”通用,這顯示出“女”處於與“母”同等地位。可見彼時“女”字及女性本身並非有地位低下之意。

另一個例子就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例姜、姬、姚等姓,且就“姓”本字也從“女”。《說文解字》釋“姓”: “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春秋傳》曰: “天子因生以賜姓。”段注:“姓者,生也。人所禀天氣所以生者也,吹率定姓,故姓有百。”“感天而生者,母也。故姓從女生,會意。其子複析為眾姓。”從這方面又可看到氏族及人類生命之起源是與女有最直接的關係的,與地位身份低下沒有聯繫。


2、從《漢語大字典》中“女”字釋義分析“女”

《漢語大字典》中“女”字有以下幾種主要釋義:1、同本義。女性,與“男”相對,古代以未婚的為“女”,已婚的為“婦”;2、引申指女兒;3、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顆。

2.1 “女”本義女性

《說文解字》:“女者,婦人也。”王育說:“凡女之屬皆從女。”“對文則處子曰女,適人曰婦。”《時.衛風.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賈誼《論積貯疏》:“一女不織,或受之寒。”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男女衣著。”《韓非子.亡征》:“男女無別。”《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晉書.卷九七.四夷傳.南蠻傳》:“貴女賤男,同姓為婚。”

2.2 “女”引申意女兒

“女”字也可引申為以女兒,作為人的妻,在古文字中有所佐證。《國語.越語》:“請句踐女女於王。”《後漢書.列女傳》:“何氏之女。”《樂府詩集.木蘭詩》:“不聞爺娘喚女聲。”唐杜甫《兵車行》:“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白草。”

2.3 “女”作星宿名

《晉書.卷一二.天文志中》:“懷帝永嘉六年七月,熒惑、歲星、太白聚牛、女之間。”此釋義不常用,此不作詳解。


3、從女部漢字分析“女”字文化內涵

女部漢字在《說文解字》中依據“据義係聯”原則排列,其分為幾個義類,分別是姓氏類、婚姻類、容貌體態類、身份稱謂類、品行行為類、生理疾病類。

姓氏類:如姜、姬、姚等。《說文.女部》:“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人所生”,即女所生也。《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故有“虞、舜居姚虚因以為姓”。從這可見姓氏類的字最初是來源於女性祖先或因女性而產生的。

婚姻類:如媒、娉、嫁、娶、婚、姻、妻等一係列字,這些字展現出了古代女子所要經歷的婚姻的一道道程序,且在《說文解字》中此類字按照時間為序,將女子的一生所經全部串聯了起來。

容貌體態類:如好、姣、媛、嬌,此類字都有美女或者美好姿態之意;關於形容面丑等的字有始、婚等。這些字不管是形容姿態美好或者醜陋的女部字,都反映出中國古代男性對女性的審美喜好,充滿男性視角對女性的凝視。

身份稱謂類:如家族稱謂中的姊、妹、娣、娃等字;也有反映古代女性社會身份的字如姆、嫱、婢、奴等字,這些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在古代的社會地位。

品行行為類: 如媒、嬗、妗、妍、嫡等字,這一類的女部字都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古代倫理道德方面對女性人格等的規範、重塑甚至束縛。

生理疾病類:如姅,既例假,《說文解字》:“婦人污也。”;埏,既子宮脫落,《說文解字》:“女出病也。”這類女部字主要是對女子生理及女性相關疾病的認知。


以上對女部字類別進行大致梳理,可從此間看到,從“姓”等表示姓氏類的漢字可以看出早期女性社會地位是相對比較崇高和尊貴的。《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白虎通.號篇》:“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故部分姓氏類字以女為部首,表示以女來定姓。

從表婚姻類的漢字,女性地位開始跌落。《說文解字》曰:“婚,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白虎通義.娶嫁篇》:“婚姻者,何謂也?昏時行禮,故謂之婚也。”张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古娶婦必以昏時者,當缘上時有劫掠婦女之风,必乘夜昏人定時取之,以避寇犯也。”從此間可以看出在當時有不尊重女性之風氣存在。许慎《說文解字》中將“娶”字作如下解釋:“娶,取婦也。”“娶”本來作“取”,取婦即搶娶婦人之意。先秦文獻中有記载,《詩經.豳风.伐柯》:“取妻何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別姓而後可相取。”這里的“取妻”可以看出,男性已經漸漸開始成為社會的主導,而女性的低位開始降低。

再後如“妾”、“奴”等漢字就已經非常能看出當時男尊女卑的观念了。《說文解字》:“妾,有罪女子,給事之得接於君者。”“妾”字從辛,“辛”是古代的一種刑具。《韓非子.内儲說下》:“益是,子將以買妾。”可見妾在當時可以買賣。因此,“妾”字的創造出現,很能真是地反映出女性受壓迫、奴役的事實。“奴”字,《說文.女部》:“奴、婢皆古之罪人也。”《周禮》曰:“其奴,男子人於罪隶,女子人於春豪。”“奴”本不限於女子但却以“女”字為偏旁,可見“奴”字映射出罪之人要受到女子般的待遇。這些字也明顯的反映出女子在當時受到的及不受尊重的境況。

其他帶有贬義色彩的“女”部字,如妄、婬等,這些字本身與女性其實沒有直接關係,但是用“女”為部首進行造字。《說文.女部》:“妄,亂也。”戴侗謂:“妄者,行不正也。從女,女多邪也。”《說文.女部》:“婬,私逸也。”《段注》:“逸者,失也。”婬,即指淫乱放纵。


綜上,越到後期越發成為男性主導的社會,對於女部字的造字也基本充滿了男性思想,可見造字話語權也都掌握在男性手中。男權社會中,女性的行為活動甚至外貌倫理品行也都要符合男性要求和審美。


二、釋“男”及“男”字義文化內涵梳理

1、從前人研究釋“男”字含義

目前對“男”字的釋義是根據“田”、“力”部件進行解釋,有田地、田獵說,故可從文化方面解讀,既古代男子從事體力活動、農業生產及戰爭方面來溯源解讀本意。《說文解字》: “男,丈夫也。從田、從力。言男子力於田也。”也有其他新解認為“男”字上部像頭盔,有鬼、甶之意。

也有從字形上,甲骨文和金文中“男”字字形為以手持耒耕於田。徐中舒《耒耜考》說:“男從力、田,力字即象耒形。力耒古同來母,於声亦通。”也有徐鍇《說文係傳》:既壯而任力,古於文力田為男,男之為任也。《漢書.地理志》注云:“男者,任也。”《白虎通.嫁娶》也說:“男,任也,任功業也。古男與任同音。從力從田,會意,農力於田。自王公以下无非力於田者。”《釋名.釋長幼》也說:“男,任也,典任事也。”兩漢之際王莽就曾改“公、侯、伯、子、男”之“男”為“任”。 清人段玉裁认為:“古男與任同音。”“男”字與“任”字同音,應當源於這兩個會意字的意義,既會議二字同表示男子從事某種當時的職責或者行業。


2、從《漢語大字典》中“男“字釋義分析“男”

《漢語大字典》中“男”字主要有以下幾種主要釋義:1、“男”本義指田里勞動的壯年男子;2、兒子;3、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最末一等,即男爵。

2.1 “男”本義

對男子的解釋,基本是據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男,丈夫也。從田從力,言男用力於田也。凡男之属皆從男。”目前對“男”字釋義也幾成定論,後学者均认為此字為會意字。《段注》:“男,從田從力。言男子力於田也。農力於田,自王公以下无非利於田。”

饶炯《部首訂》則认為:“男為成人之稱。古者三十而娶,受田。男從田力,會意,謂其力任田事,如說解所言。”《詩·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詩·大雅·思齊》:則百斯男。清邵長蘅《青門剩稿》:男女奔窜。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以上古文字皆可證。

2.2 “男”引申為兒子

“男”字又指兒子,《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諸姑,曰:‘長叔姒生男。’”《左傳.哀公三年》:“南氏生男,則以告於君與大夫而立之。”

唐杜甫詩《石壕吏》:“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三男邺成戍。”晉干宝《搜神記》:“生子是男。”《漢書·李广苏建傳》:“两女一男。”以上古代文獻中“男”字皆是兒子意思。

2.3 “男”釋男爵

“男”字另外之意,便是爵位名,《矢令彝》銘文:“侯田(甸)男。”《尚書》中出現的“男”均作“爵位”。這時候的“男”還不具有性別含義。在說文之前“男”多現卜辭。古代爵位中(公、侯、伯、 子、男)第五等爵作“男”。《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公羊傳.隱公五年》:“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餘大国稱侯,小国稱伯、子、男。”徐彥疏:“公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一百里。”《漢書.翟義傳》:“莽乃並錄,以小大為差,封侯伯子男凡三百九十五人。”

在金文古籍中,“男”字多與“女”字對出,往往表示男孩或自然生理性別之意,如《齊侯敦》铭文謂:“男女无期(計)。”《谬生簋》铭文稱:“其百男百女千孙。”而作為爵位讲的“男”却在西周早期就出現了。


3、從“男”字構件分析“男”字文化內涵

3.1析“田”構件

“田”的外圍表示田地,“十”代表人力開辟的阡陌,西周盛行的“井田制”就是一佐證。再“囗”《說文》:“口,回也。象回帀之形。”“田”一說是古代打獵的苑囿之象形。在男耕女織為主的農業社會未發展起來前,狩獵和采集活動占原始先民生產劳動的相當大的一部分。古代社會,打獵还有驅除危害農作物野獸的目的,故有“田獵”之說。甲骨卜辭:王田雞,往來亡災。目前田部的字大多跟農田有關,有的字指從事農業活動的人,如甿、畯。有的字與行政區劃有關,如甸、畿、界、略、畺。

“田”構件也有其他說,從古文字中含和男字一樣構件的符號如鬼字和畏字進行分析。鬼,《說文解字》:“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凡鬼之屬皆從鬼。”王筠《說文釋例》道:“鬼字當是全體形象,其物為人所不見之物。聖人知鬼神之情狀,故造為此形,不必分析說之。然說解曰象鬼頭,不由囟,是也。”畏,《說文》解釋為:“惡也,從囪,虎省,虎上體省而兒不省。兒省,似人足而有爪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鬼頭而虎爪,可畏也”。甲骨文中鬼字象一個頭戴占盔的強健之人形,而畏字亦然,後才將上部的頭盔之形演變為田形。故從這可以說男字從田,正同鬼、畏上部之田形一般是對頭盔的描繪。

3.2析“力”構件

《說文解字》釋“力”:“力,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日力,能御大災。”這是說“力”的本義是人體的肌肉筋腱,引申有“力量”之意。《說文解字》釋“筋”:“筋,肉之力也。從力、從肉、從竹。竹,物之多筋者。”可見許慎認為植物的纖維部分與人的筋有一定程度的共性和相似性,既生物體內固有的、與生俱來的部分。

也有其他研究者,纠正许說。徐中舒《耒耜考》曰:“男從力、田。力字即象耒形。力、耒古同來母,於声亦近。”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說:“力像原始耒形,從田從力會以耒於田中從事農耕之意,農耕乃男子之事,故以為男子之稱。”徐認為《說文》解釋“力”字“象人筋之形”,误。耕田是重体力劳動,由男性承担,於是“男”字表示男人。農、男同為泥母,声同音近,是同源字。徐不仅從文字上考定了“力”象耒耜之形,而且揭示了“力”與“耒”的双声關係。認為是隨著生產工具的改進,發明了用耒耕田,才又造出了“男”字。

可見,許慎《說文》前,“力”是古代的一種耕地的農具的象形。《說文》後,便少見“力”農具義、“力”作農具說。

不管關於“田”“力”如何釋義,“田”“力”與“男”都互相限定,表示農耕社會中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的人群。可以說,“男”字明显地帶有農耕制社會的時代烙印。


從“男”“女”字的釋義,可以勾勒出從“母氏”变為“父氏”社會的歷史痕迹,也可以看出中國這樣的社會變遷也正是伴隨著農業生產的開始、發展、壯大而轉變的。男性在農業生產上、戰爭上,體力方面佔優勢,從而開始在社會地位上、政治上開始提高,而女性社會地位開始低落。


释“男”、“女” 王赛妮202120200429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