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堪比上百架运-20,还可军民两用,未来需要上百艘
近日第74集团军某重装合成旅联合地方进行了一场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的跨海大规模装备投送演练。演练现场“战味”十足,此次演练进一步深化了我军军民融合后勤保障体系的建立,强化了解放军跨海远程投送能力,为今后大规模兵力运输打下基础。而本次演习的主角可不是坦克和步战车,而是拥有强大装载能力的20000吨级“长达隆”号军民两用滚装船。

外运长航集团“长达隆”号滚装船
“长达隆”号是一艘隶属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的20000吨级滚装船,平时执行民用运输任务,其强大的装载能力使其能够轻松完成超过2000辆民用轿车的跨海运输任务,而在接到国防动员令时,该船又能够迅速投入到军事运输和后勤保障中来,作为我军跨海远程运输的重要一环。

装甲车辆被固定在泊位上
坦克及各型装甲运输车辆在上舰过程中通常采用倒车入舱的方式,这样可以方便载具在抵达运输位置后能够实现快速卸载,在车辆装载到位后,官兵要将每辆载具固定在泊位,防止由于船体倾斜导致车辆发生移位的风险。除了装卸训练外,官兵还模拟了船舶遇袭后的自卫与反击演练,由于民用船只缺乏必要的武器装备,在通过狭长运河时很容易遭受到来自岸基的迫击炮甚至肩扛式火箭筒的攻击,而此时就需要船只拥有必要的防御反击措施,而这种措施主要来自官兵携带的单兵重火力武器(潜艇在通过运河时是需要在甲板上架机枪的)。

官兵携带单兵重火力担负警戒任务
当然作为一艘战时承担军用任务的民用船,一些改进工作自然必不可少。首先就是甲板强度,长达隆号共有8层甲板,根据每层甲板不同的高度和强度,其也承担着不同种类的运输任务,比如其强度最高且净空达到4.5米的第三层和第五层甲板适合装载坦克等重装甲单位。此外船上还配备有直升机起降平台、供人员使用的生活保障设施以及消防与逃生设备。据悉该船能够一次性执行至少两个装甲合成营的人员及装备的运输任务。

坦克正倒车进入甲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中除了正面战场的比拼之外,比的更是交战方的后勤保障能力。而提到现代战争的跨海大规模运输案例,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海湾战争中美军的集装箱运输。美军的军事海运司令部下辖有至少8艘的5.5万吨级的海上快速反应运输船,当然对于美军大规模人员及装备投送而言,这8艘滚装船是远远不够的,其在整个战争期间租赁用于跨区域运输货物和装备的民用船只超过250艘,加上其强大的战术与战略空中投送能力,美军在沙漠盾牌行动第一阶段的三个月里,就集结了24万人、1000余辆各类装甲车辆以及1200多架固定翼和攻击型直升机,运输能力惊人。

在英阿马岛战争期间,英国的一艘滚装船“大西洋运输者”号更是被活生生的改出了飞行甲板,在执行补给装备运输的任务之余,还充当了一艘小型航母的职能,用于起降鹞式战斗机。虽然该舰被阿根廷反舰导弹击沉,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在民用大型运输船在军事领域大有可为,那么既然有了航程远、运力大、成本低的大型滚船船执行跨区运输,我们是否还需要运力低、成本高的空中运输呢?答案是肯定的。

所谓兵贵神速,战术空运和战略空运有着铁路、公路、海运都无法比拟的速度优势。在海湾战争初期,美军是慌乱的,当伊拉克完全占领科威特时,美军连最后的作战方案也没有改出来。而伊拉克在其南部地区集结了40余万人,各类火炮装甲车辆近万,最慌的当属总兵力不足7万的沙特,随时都可能被大军吞没。

美军第一骑兵师官兵正在登上西南航空客机前往沙特
而想要快速的将人员与装备部署到位,形成战略优势,此时空中运输的优势就显现出来。在空运与海上预置船的相互配合下,仅用了18天的时间就将人数超过17000人的陆战队第七远征旅整建制的运送到位。而在人员运输中空运成为了主力,这样的军事运输能力是萨达姆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第24机步师正在等待装船
据统计在整个沙漠风暴行动中,海运和空运间相互配合,总共从美国本土运送军事人员超过40万,各类武器装备300万吨,物资补给约60万吨。而其中物资和人员主要依靠空运,而大型装备则使用海运来完成,而在战区内则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运输。多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运用得当,造就了人类历史上运输距离最远、速度最快的一次军事运输行动。

随着军民融合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军后勤运输保障体系专业化的不断增强,未来我军在大规模跨区机动及军事运输行动中将会有更多选择,空运、海运、铁路运输及公路运输多种运输模式相结合将为我军跨区作战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