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1年夏 探访已撤销11年的陇海线杨连第车站

2021-07-21 10:18 作者:你説江南烟胧雨  | 我要投稿

    此专栏于2022.3.10更新

    杨连第站,原名杨连第线路所,建于1924年,1958年修建复线时,将车站改为线路所。现位于陇海线782km+600m处,线路所地处河南省陕县观音堂乡境内,该所西侧修建有杨连第大桥(原名陇海线八号桥),故取名为杨连第线路所。站房处于浅山丘陵区。车站南侧200米处是现在的旧310国道。

    观音堂煤矿七八七专用线在此接轨,由观音堂调车机车利用上行线往返取送车,构成单线行车。

    线路所共有职工11人,值班员3人,助值员5人,售票员1人,行李员1人,站长1人。

    旅客年发送量为5.8万人。

    线路所有固定信号机3架。上下行进站信号机均为值班员按钮操作。电照明,通过色灯信号机,均有预告信号机。下行反方向进站信号机1架,距最外方道岔126米。

    联锁为色灯电锁器联锁,闭塞方式采用继电半自动。

    设电话3部,均在行车室。调度电话,各站电话为低音,集中电话为高低音,办理行车通话等联系事宜。车专电话设在站长室。

    供电,水均由观音堂煤矿引出。

    客运设备:旅客土面站台在上行线侧,长60米,宽0.7米,高0.5米,面积430平方米。候车室49平方米。

    拱涵3处,两处位于站心西137米和433米,一处位于站心东17米。

   作为一个五等小站,杨连第站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这里曾经有一条年发送40多万吨煤炭的观音堂甘壕煤矿货物专用线。后来煤矿产量日益下降,专用线报拆,杨连第站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该区段列车的通过能力和运行速度,只能面临被撤销的命运。

    2010年12月15日,随着车站值班员王海燕在“运统46”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杨连第站原上行进站信号机变更为区间通过信号机,车站生产站房进行整体移交,这个拥有58年光荣历史的车站就此谢幕

 

资料参考:

1.三门峡车务段志(1985版)

2.洛阳铁路分局志(1985版)

3.陕县交通志

4.三门峡交通志

5.郑州铁路微信公众号(2015年5月28日文章)


杨连第车站旧图(图片来源:三门车务段志)
杨连第纪念碑旧图(图片来源:三门峡车务段志)
杨连第线路所股道图(图片来源:三门峡车务段志)
卫星图--原杨连第车站
ORM--原杨连第车站位置
石壕村(杜甫写下石壕吏的那个村子)2021.6拍摄
铁轨已经拆完了,但轨枕还在
墙那边是陇海线


2021年夏 探访已撤销11年的陇海线杨连第车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