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长鳍表现科普与真长鳍新品种做法

前言:大家熟悉我的都知道我是专门玩干支系和大蛇系统的,同时也很喜欢各种鳍表现。最近发现不良商家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在鳍的表现这一块,指短鳍为长鳍,指普通鳍为宽鳍,指普通体为光体。再加上在外实习没啥事情干,于是打算给大家准备系统性的讲解各种鳍表现,并且详细解释给大家如何做不同鳍版本的各种鱼。

那么第一期就给大家讲一下最简单也是我最喜欢的“真长鳍”

由于是第一期我主要将这次的专栏分为三部分,需要看特定部分的可以跳着看:
1.什么是显性、半显性、隐性基因(基础知识)
2.真长鳍基因的表现与繁殖(防止被骗与繁殖技巧)
3.真长鳍新种的做法(做鱼)


一.第一部分,什么是显性、半显性、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是指,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第一代后代,以下同)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
说人话就是,黄色和绿色交配,后代出现了黄色,那黄色就是显性基因。
举例,前提基因是两两配对组合的,这边简化生物的这种表现(颜色)基因都是XX,Xx,xx(这里的XX,xx可以被称为纯合,Xx称为杂合)假设黄色表现由X影响,绿色表现由x影响。由于黄色是显性,绿色不是,所以只要带有X的生物,那就是黄色。也就是说XX,Xx是黄色,而没有X的xx则是绿色。例如真长鳍。


隐性基因是指这样的一种等位基因,只有该基因是纯合时,其决定的性状才会表达出来。
隐性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绿色,在同时具有两个x(纯合)才能表现出绿色,这就是隐性基因的特点。一旦基因中出现任何一种杂的基因,就不会表现出绿色。例如松井长鳍。

半显性基因是什么呢,这其实就是介于隐性和显性之间的一种表现。这边假设S为半显性基因,其表现是黄色(这边是新的假设,和上面的显性表现黄色无关),s则是隐性基因,表现是绿色。那么根据上文提到的,纯合ss肯定是绿色这没有问题。而在纯合SS的情况下,半显性和显性是一样的,同时具有SS的情况下表现出黄色,而唯一与显性的区别就是杂合Ss,半显性通常不会表现出显性的特征,而是通常表现出SS表现和ss表现的中间态。也就是黄绿色。这边的代表例子是光体。


以上我只是给大家简单的讲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如果对生物学深入学习的应该知道其实远不止这么简单,我个人也不是学生物的,如果有错误可以评论指正,我会及时改正。
这边只是给大家一个对鱼鳍变化的基础认识,为大家后面的做鱼和防止被骗做准备

二.真长鳍基因的表现与繁殖

真长鳍的产生
真长鳍是中里良则对干支进行几十代的累代过程中偶然出现的一种表现。这里就不得不佩服中里良则在这方面的毅力和投入,国内许多鱼商很少会有这种毅力去累代几十代的,其实这也能看出国内鱼商与霓虹人在这方面的差距。
回到正题,当时中里对干支进行了两个方向的累代,最终一个方向造就了铂金干支,一个方向出现了真长鳍表现。在那时真长鳍还存在许多的缺陷,经过对两个方向的干支进行杂交与完善,最终完成了真长鳍的初始种:真长鳍铂金。

表现
真长鳍的表现区别于其他长鳍,其他长鳍几乎全都是在普通鳍的基础上后续发鳍,而真长鳍则是一出生就表现出了长鳍,不存在什么发鳍的概念。并且真长鳍的表现是鳍展整体变大,同时部分公鱼会出现类似于玛利亚起绒的表现,少部分品种的母鱼也会。



还有一点真长鳍与其他各种长鳍的区别就是真长鳍的鳍十分硬朗,游动过程中很难做到像松井长鳍一样飘逸,不过现在出现了真长鳍和松井长鳍的叠加长鳍,可以做到十分飘逸的长鳍。


而最早引入国内的真长鳍都是真长鳍铂金以及与日落极龙杂过后的个体,所以通常真长鳍干支系列的鱼都拥有较强的鳍光,少数也会表现出手鳍光(最近很火的品种天使之翼手鳍光与这边落日极龙基因产生手鳍光并不相同,不代表有手鳍光就是天使之翼,这个品种未来会讲到)。


真长鳍的繁殖

首先明确一点真长鳍是显性表现
根据上面的知识,这边假设“真长鳍”为A,“没有真长鳍(普通鳍)”为a,那么做为显性的真长鳍,Aa,和AA的表现都是真长鳍,而aa的表现则是“没有真长鳍”也就是普通鳍表现。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懂的可以直接看每点的总结)
第一,两条真长鳍的后代不一定是真长鳍,因为如果两条真长鳍都是杂合(Aa)的情况下,有1/4概率(注意这边的概率都是理论数值,实际上会有杂基因影响)会出现短鳍表现,这个杂合(Aa)和纯合(AA)是无法从外观上判断出来的,所以当你买的真长鳍鱼卵出了普通鳍,这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普通鳍比例过高,那就应该去找商家了。

总结第一点:
真长鳍有概率出短鳍
是纯合AA还是杂合Aa通过外表看不出来
只能通过后代大致判断
第二,还是参照上图,真长鳍的后代出现的短鳍个体是不带任何真长鳍基因的,短鳍的个体和真长鳍没有任何关系,其后代不可能会出真长鳍,想要入真长鳍的人千万别听商家说什么短鳍也有真长鳍基因。同样,还有商家说什么短鳍会发鳍之类的也不要相信。
总结第二点
真长鳍的短鳍后代不携带真长鳍基因
和普通干支没有任何区别
短鳍就是短鳍
不可能发鳍变成长鳍
第三,由于真长鳍是显性表现,所以可以进行长配短,也就说一条真长鳍表现可以与一条正常鳍表现配对。如果选择的是纯合(AA),那么即便另一条鱼是普通鳍,后代也可以100%真长鳍,不过这边出的真长鳍都会是杂合(Aa)。而用杂合(Aa)与普通鳍配对,有1/2概率出真长鳍,1/2概率普通,同样这边的真长鳍都是杂合(Aa)。(注意这边的概率都是理论数值,实际上会有杂基因影响)


总结第三点:
真长鳍可以长配短
但是后代出现普通鳍的概率会变大
且真长鳍个体都是杂合(Aa)
第四,真长鳍被广大鱼友反映普遍受精率偏低,这可能是长鳍所产生的影响,而用长配短可能可以加强真长鳍的受精率。同时还有将鱼鳍剪短的说法。
总结第四点:
长配短受精率更高
(这一点是经验之谈,无统计数据实证,请辩证看待)

三.如何做出真长鳍新品种

想要做真长鳍的鱼其实非常简单,可以说是做鱼中最简单的了。
它作为一种显性表现,你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回交回交。

很多新人朋友可能就纳闷了,什么是回交?
回交指的是当两个品种的鱼产下的后代第一代f1长大后,与自己父母其中一方相同的品种进行下一代的繁殖,这就是回交。
与之相对的,还有自交,也就是两条f1之间互相繁殖。

真长鳍作为显性基因,我们在前文中提到了,真长鳍可以长配短,其后代肯定会出现真长鳍的个体。我们就可以轻易利用这一点,不断使用回交来做出新品种。
选一条带真长鳍基因的鱼,再选一条你想要做的“目标表现鱼的短鳍版本”,两者繁殖。随后繁殖出的f1(第一代后代)选择真长鳍个体同时尽量和“目标表现鱼的短鳍版本”表现相似的鱼进行回交繁殖。繁殖出f2(第二代后代),一般这个时候就已经可以出现目标的表现了。如果还不行那就再次回交。
等我们得出目标表现之后可以选择固化除了真长鳍以外的其他基因,也就是继续回交。也可以选择固化真长鳍基因,选择自交。
等到固有率满足自己的要求后,新品种的真长鳍就完成了。

如果屏幕前的各位还没听懂,那么接下来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们这边选择自己做一个品种“真长鳍大蛇”

我们可以选择真长鳍干支和普通大蛇来制作真长鳍大蛇

大蛇(图片来自袜子黑鳉)
首先将真长鳍干支与大蛇进行繁殖,繁殖出f1(自己手绘图比较抽象,见谅)

选择f1中真长鳍且长得尽量黑且没什么干支特征的个体
将选出的个体与大蛇再进行繁殖,繁殖出f2

选择f2中真长鳍且长得尽量黑且没什么干支特征的个体
理论上f2中已经出现了大蛇表现的真长鳍,但是如果没有出现就需要继续按以上操作迭代,直到出现大蛇表现的真长鳍,而迭代本身也是一种增加固有的方式(下面会提到)。


选出大蛇表现的真长鳍后接下来就可以提高固有,当然如果本身固有够高不提高也没问题
可以选择回交(提高大蛇表现固有)和自交两种(提高大蛇表现和真长鳍固有)


一般来说,真长鳍大蛇只需要3,4代左右就足够做出,单纯提取真长鳍表现很少会出现需要大量迭代的才能做出的品种。未来的繁殖选择种鱼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固有和表现的迭代过程。
在满足固有率,满足真长鳍大蛇表现之后,就可以正式称其为真长鳍大蛇了。

以上就是针对真长鳍这个表现的叙述与科普了,由于真长鳍作为显性个体的独特性质,最近时常遇见许多养这个品种的人对其不甚了解。甚至是商家都对它的特性缺乏认知。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给大家科普,更多的是希望各位在买鱼的时候被商家无意或者故意的坑。
有什么养鱼方面的疑问或者未来想要我介绍什么鳍表现的也可以联系我或者在评论区留言。
同样,如果文中有错误也希望大家及时在评论区或者私信指出。
最后,祝大家小暑快乐!

注:文中除注明出处的图片皆是我自己拍摄制作,禁止商业使用,如作非商业用途标明出处后随意使用。注明出处的图片使用时请征得原主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