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第一科技帝国的末路, 下篇!

2018-11-30 22:48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接上篇,若一个科研机构或者一个科技大公司完全被三哥的人垄断会有什么后果呢?我们先来举个关于本土三哥的例子。

现在我国机电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越来越强,成为对外出口中价值占比最高的一大类,三哥和俄罗斯都是重要的出口对象。但是同一种产品,从三哥和俄罗斯人哪里获得的使用反馈是完全不同的。

俄方的画风往往是这样的:一台机器发到俄方的用户手里,半年以后,客户来电,说设备坏了!问他哪里坏了?俄方的技术人员只是说:就是坏了!再问几遍,还是说坏了,就是不说哪里坏了。急的中方厂家没办法。过了十几天,打国际长途过去问,设备到底哪里坏了,我们带配件过去修!俄方人员却来了一句,行了!又开始转了!我们这边的人有点懵,不是说坏了吗,怎么又行了?俄方人员却挂了电话。再过半年,又来电话说设备又坏了。但是还是不说哪里坏了。几天后可能又开始运转。

中方的厂家实在忍不住,就派工程师万里迢迢到用户哪里看看到底哪里坏了。一看才知道俄方往往认为他们的技术天生比中方强,因此特别喜欢在中方的设备上擅自额外加附件,完全不按说明书规定的方法使用。自己硬加上附属设备自然影响原厂机器的运行,俄方工程师就又自作聪明的敲敲打打,过几天就又转起来。转起来再过几天就还要坏,再敲敲打打还能转。弄的中方原装厂家哭笑不得。

而同样的设备发到三哥手里,过几个月也会出问题。电话打到厂里,问他们哪里坏了,这次很好,不是和俄国人那样一声不吭。而是电话那头一堆人抢着说哪里哪里坏了。有人说机器润滑不行,有人说机器震动厉害,有人说机器喜欢发热,有人甚至说机器见了女士就功率下降。我们这边也是一听就晕,还是要派工程师带配件万里迢迢去找问题,结果发现机器本身根本没问题,只是三哥家里常年电压不稳让机器很难正常工作。

没有经过全面工业化的洗礼,反倒经过英式殖民两百多年的三哥,普遍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是不应该去动手操作的。他们认为给机器拧螺丝上机油,天生就是贱民应该干的工作。作为高智商、高收入的白领工程师,怎么能够一身油泥的下班呢。因此对中方派遣去的设备维护工程师亲自拆卸机器完全不能理解。他们的传统都是一个工程师端着咖啡杯,心安理得的看着一群没上过学的“贱民”工人在折腾,捣鼓半天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这些年来,国际上一直传说三哥搞软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那么在需要动手的机械行业中三哥存在的各种弊端,在软件方面就都不存在了吗?事实证明同样存在。三哥软件之所以在国际上比较出名,还是因为两个因素:第一,三哥的码农工资低,最终产品有成本优势;第二,三哥码农的英语水平普遍还将就,因此在英文版本的软件出口上,比东亚各国也有优势。这两个优势,成了西方国家吹捧三哥很好的着力点。

老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栀。到了美国工作的三哥,就能改变三哥国内那种无头苍蝇和眼高手低的做派吗?瀚海狼山认为同样未必!

最近波Y公司一架全新的737飞机落海,180多人全部遇难。现在对黑匣子的破解基本结束,居然发现这架飞机在起飞后自然压低机头20次以上,飞行员与飞机“搏斗”了整整11分钟最终都没能挽救飞机,最后以接近800公里的时速一头扎进海里!很显然,这是飞机的飞控系统出了重大故障。在多个传感器都没有结冰堵塞的情况下,只可能是飞控软件的编写有重大问题。其实这种情况,飞行员是可以紧急断开电传飞控,通过液压手动操控飞机的。

谁知道同一个航空公司的驾驶员居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都不知道还有这项手动操作功能。这项功能似乎被人故意的写在了厚厚的飞行手册的后半段一处极不起眼的一句话中。是什么样的二把刀师傅编写的这飞控程序?又是什么样的三把刀师傅编写的这该杀的飞行手册?答案都指向了同一群人!因此很多民航飞行员认为,现在某公司新出厂的客机,安全性能远远不如十几年二十年前出厂的老飞机,因为编写软件和造飞机的人群和现在不同,现在用的这批人根本就是越来越不靠谱。

不但是新民航机的飞控有问题,现在美军各种军机的飞控也到处是BUGS,从去年以来,美军莫名其妙的飞行事故率突然上升。甚至出现了C130从空中突然垂直俯冲坠地的事故,这其中原因是什么,恐怕某些群体编写的飞控软件同样贡献不小。

不靠谱的飞控软件直接要人命,这仅仅还是一方面。美国在高技术和大工业领域用的三哥越多。这个曾经的科技帝国撞上南墙的速度就越快!


世界第一科技帝国的末路, 下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