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申论80+答案— —2018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答案与解析(第二题)

2023-07-25 21:27 作者:林宇申论  | 我要投稿

二、“给定资料2”中,L村村支书面对村民土地调整的要求,发出感慨:“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请根据“给定资料2”,分析他为什么感到压力很大。(10分)

要求:(1)全面、准确,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林宇材料解析】

材料2

段1:L村位于某省中北部沿海平原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冬小麦与夏玉米一年两季轮作,经济作物以苹果为主。L村的土地分为两类,一是“围庄地”,在村庄周边,有较好的水利条件;二是“洼子地”,离村庄远,水利条件较差。与全国大多数村庄一样,L村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根据当时的政策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L村把全村土地分成两份,一份为各户承包的人口地;另一份为机动地。机动地主要用于给新增加的人口增地。

段2:与其他村庄二轮承包普遍执行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不同的是,L村在机动地上实行“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一、执行政策不同)。自二轮土地承包以来,L村的人口增减变化将近百人(二、人口增减变化)。L村给新增加的人口分配土地先从位置、水利条件较好的围庄地开始,围庄地分完之后,新增加的人口就只能分到洼子地了。到了2014年,预留的机动地全部分配完了,“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也就难以为继了。

段3:村民李某在二轮承包时家里只有他们夫妇和未成年的儿子,多年后儿子娶妻生子,都没赶上村里分地,一家6个人种着3个人的地,收入窘迫。特别是每当看到邻居张某家2个人种着9个人的地时,颇有怨言:“明显不公平,就应收回重分。”但张某对他的话却不完全认同:“我家地多人少是事实,可二轮续包的时候就是这样,30年不变也是国家规定的。”

段4:与李某、张某想要地、想种地不同,L村还有不想要、不想种地的人。(三、村民需求不同)76岁的万老汉,家里有6亩地,儿子和孙子都在外地打工、上学。每年的秋收季节都是万老汉最发愁的时候,繁重的劳动都得雇人帮忙。他想把地流转出去,但因为地比较零散,收益也不高,流转也很困难。村里和万老汉情况差不多的还有二十多人。近几年一直在外地打工的王某说:“种地费时费力不说,农忙时回家打理,请假还要被扣工资,不合算。这两年一直是托付亲戚来种地,没什么收益,明年也不想这么干了。”此外,村里还有10户完全脱离农业的家庭,因各种原因,他们承包的土地大多撂荒了。

段5:现任村支书告诉记者说,村里二轮承包后一直没进行土地调整,这是因为国家对土地调整有政策,明确提出“小调整、大稳定的前提是稳定”。“小调整”的间隔期最短不得少于5年,而且“小调整”只限于人地矛盾突出的个别农户。2006年因为村民的承包地占用量与家庭人口不均衡,村里曾有过一次调整的打算,村委会研究决定:凡是人口减少以及已经迁往城镇落户的农户,其承包的土地份额一律收回,另行发包给新增人口的农户。村民石某因妻子去世而被收回了2亩地。石某不服,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返还被收走的土地。法院经审理认为,2003年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了“承包土地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的原则。根据该法律,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农户整体,而不是家庭成员个体。只要承包方的家庭还有人在,土地就是不能收回。只有在承包经营的家庭消亡,或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并转为非农户口的情况下,发包方才可以收回承包地。如果承包方自愿放弃承包地,则应提前半年提出申请。最后法院判决村委会返还石某土地。石某这一告,那次土地调整就没往下进行。后来,国家对土地调整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多次强调“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四、国家政策严格)

段6:2016年春,李某和一些农户以土地承包量有失公平为由找到了当地政府,要求调整。这一诉求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面对这种局面,村支书无奈地说:“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林宇分析】

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

其实,从题目本质来看,更像是一样归纳概括题。

L村村支书面对村民土地调整的要求,发出感慨:“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题目要求分析他为什么感到压力很大?

那么就要通过材料上下文,去理清L村村支书面临的压力来源。村支书感到压力很大,实际上是这个岗位的压力,这个岗位所代表的是村委会,是L村的决策主体。而这个岗位的压力,则来自于该岗位所面对的不同主体。作为村支书来说,既要考虑村委会自身情况,也要考虑村民的情况,还要考虑上级政府情况。从以上主体去分析,从村支书所代表的L村来分析,就能发现材料的逻辑脉络。

我们来看材料:

段1:该段主要介绍了L村在二轮土地承包时,本村土地情况。

段2:开头句就点出了问题,即该村与其他村庄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不同的,其他村庄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而L村却实际“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结尾还有一句“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也就难以为继了”。细想一下,地是有限的,人是会不断增加的,那么矛盾就来了,有限的土地供应与无限的人口增长,这必然存在着矛盾。当土地供应完了,没有可供承包的土地时,之后新增加人口的需求就满足不了,就出现了矛盾,因此就给村支书带来了压力。正是由于从一开始执行政策不同,给后来的土地调整从源头上带来了困境,给村支书土地调整带来了压力。

其后的一句话“自二轮土地承包以来,L村的人口增减变化将近百人”。段3的“村民李某在二轮承包时家里只有他们夫妇和未成年的儿子,多年后儿子娶妻生子,都没赶上村里分地,一家6个人种着3个人的地,收入窘迫。”这部分内容,很显然告诉大家,村里的人口是一直在变化,人口越来越多,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村里的政策是“增人增地”。因此,人口的增加显然给村支书土地调整带来了压力

段3村民李某颇有怨言“特别是每当看到邻居张某家2个人种着9个人的地时,颇有怨言:“明显不公平,就应收回重分。”从这里可以看出,村民李某要求重分土地。

但张某对他的话却不完全认同:“我家地多人少是事实,可二轮续包的时候就是这样,30年不变也是国家规定的。”这里可以看出,村民张某要求稳定承包关系。

段4:与李某、张某想要地、想种地不同,L村还有不想要、不想种地的人。76岁的万老汉,家里有6亩地,儿子和孙子都在外地打工、上学。每年的秋收季节都是万老汉最发愁的时候,繁重的劳动都得雇人帮忙。他想把地流转出去,但因为地比较零散,收益也不高,流转也很困难。村里还有10户完全脱离农业的家庭,因各种原因,他们承包的土地大多撂荒了。这里可以看出,村民万老汉是是不想要不想种地。但碍于国家土地政策,又没法流转出去,只能自己勉强撑着种下去。

由此可以看出,村民的需求是不一致的。有些人想种地,有些人不想种地,村支书就算想要分地,也难以同时满足村民的需求。因此,村民需求不同也给村支书土地调整带来了压力。

段5村委会在2006年因为村民的承包地占用量与家庭人口不平衡,曾有过一次调整的打算。但该调整方式被法院否决了,导致这一次土地调整没往下进行。主要原因在于,2003年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了“承包土地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的原则。以及材料后面所说的后来,国家对土地调整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多次强调“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既然国家都说了不能调整,那么村支书能调整吗?当然不能。因此,就可以得出,国家政策越来越严格,规定了不能随意调整,也给村支书土地调整带来了压力

综上,认真分析材料,可以得出四个方面的原因给村支书土地调整带来了压力。

 

【林宇答案】

村支书面对土地调整感到压力大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政策执行不同:其他村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但该村却实行“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办法。二、人口增减变化:实施土地承包后,该村人口变化将近百人,“增人增地”难以为继。三、村民需求不同:部分村民因人口多想要地,要求重分土地;部分村民因外出务工不想种地,但土地难以流转。四、国家政策趋严:国家要求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不得在承包期内调整。(195字)



— —节选自林宇《两次国考申论76+给大家分享一下申论高分答案和解题心得》系列(申论咨询答疑辅导+V:linyugongkao)




编者按:


作者2016年国考申论79分、2017年国考81分,后于19年参加国考77分、21年国考81.5分。2017年国考取得81分后,遂于2017年3月28日在QZZN论坛上开始把考场答案和解题过程,以题为《两次国考申论76+给大家分享一下申论高分答案和解题心得》进行发表,后续每一年都写了一篇真题解析,故而形成了这个真题解析系列。发表后,在QZZN论坛阅读量达到1500万+的爆款,因影响论坛招生被删。后为满足大家需求,于19年陆续发表在知乎,并每年更新一篇国考真题解析,目前获2000万人阅读、27万人收藏、11万人点赞、10万粉丝关注,成为知乎全网最受欢迎、最实战派真题解析系列。现于2023年7月发表于B站,此系列解析其他题目,请在B站专栏查看。 



申论80+答案— —2018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答案与解析(第二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