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家族科普大全(二):探寻家族24个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像、导函数及原函数
书接上回,继续探访剩余两大类函数,没有看过第一期的,可点此前往第一期观看三角函数家族第一期科普(本篇文章也是建议在电脑端进行观看,公式都是以图片的形式插入的,如果在手机端观看排版可能会出现问题,影响观感)
三.双曲正弦、双曲余弦、双曲正切、双曲余切、双曲正割、双曲余割
从这类函数开始,大家可能就比较陌生了,可能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说过,没关系,马上来进行介绍
1.,也就是双曲正弦函数,定义域为
,值域为
,导函数为
,原函数为

2.,也就是双曲余弦函数,定义域为
,值域为
,导函数为
,原函数为

3.,也就是双曲正切函数,即双曲正弦函数除以双曲余弦函数,定义域为
,值域为
,导函数为
原函数为
Tips:对于双曲正弦函数和双曲余弦函数,有关系式,证明方法为

4.,也就是双曲余切函数,即双曲余弦函数除以双曲正弦函数,因为双曲正弦函数作为分母,定义域需要满足
,即
,值域为
,导函数为
原函数为

5.,也就是双曲正割函数,即双曲余弦函数的倒数,定义域为
,值域为
,导函数为
原函数为

6.,也就是双曲余割函数,即双曲正弦函数的倒数,因为双曲正弦函数作为分母,定义域需要满足
,即
,值域为

导函数为原函数推导过程如下

四.反双曲正弦、反双曲余弦、反双曲正切、反双曲余切、反双曲正割、反双曲余割
或许你已经猜到了,没错,这一类函数又是与前面一类相对应的函数关于对称,同样的,有一部分反函数对称之后的图像会导致一个x值对应多个y值,需要舍弃掉其中一个分支,下面展开介绍
1.,也就是反双曲正弦函数
与关于
对称,定义域为
,值域为

导函数为再利用分部积分法,求得原函数为

2.,也就是反双曲余弦函数
与关于
对称,但是对称之后的图像会导致一个x值对应两个y值,数学上只选取位于x轴上方的分支,舍弃掉x轴下方的分支,所以值域为
。定义域需要同时满足
,解不等式组得到

导函数为再利用分部积分法,求得原函数为

3.,也就是反双曲正切函数,与
关于
对称,定义域需要同时满足
,解不等式组得到
,值域为

导函数为再利用分部积分法,求得原函数为

4.,也就是反双曲余切函数,与
关于
对称,定义域需要同时满足
,解不等式组得到
,值域为

导函数为
再利用分部积分法,求得原函数为

5.,也就是反双曲正割函数,与
关于
对称,但是对称之后的图像会导致一个x值对应两个y值,数学上只选取位于x轴上方的分支,舍弃掉x轴下方的分支,所以值域为
。定义域需要同时满足
,解不等式组得到

导函数计算过程如下

再利用分部积分法,求得原函数为

6.最后一个函数为反双曲余割函数,它的解析式比较特殊,需要分两段来写,即
与关于
对称
定义域为,值域为

相应地,导函数也需要分成两段来写,即

原函数也是一样要分为两段

到此,三角函数家族里的24个函数已经初步地介绍完了,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例如,我们在求反函数系列的12个函数的原函数时,都清一色地用到了同一个方法,那就是分部积分法。另外更有意思的是,只要有这四个函数,其余20个函数都可以由这四个函数衍生得到,例如正切函数是正弦函数除以余弦函数得到的,正割函数是由余弦函数取倒数得到的,反正弦函数是由正弦函数关于
对称得到的等等。(因为插入的图片数量已快达到100张的上限,我还想继续介绍反双曲函数系列解析式的由来,下期将开启一个番外篇来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