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一分钟】达音科Kima CLASSIC + 铄耳Cadenza 12 + 拓品EHA5


“耳边一分钟”是耳边事推出的分享栏目,由烧友以简短的文字分享器材试听心得等内容。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烧友关于达音科Kima CLASSIC、LETSHUOER铄耳Cadenza 12、TOPPING拓品EHA5的品评。
达音科Kima CLASSIC
By @閑雲散人
几个月前,达音科推出了一款外观形象和声音风格都别具一格的耳塞Kima,引发了烧友们的广泛讨论。近期,达音科又紧锣密鼓推出了系列续作Kima CLASSIC——咦,包装盒上的二次元小姐姐哪去了?

打开包装会发现,Kima CLASSIC的外观造型和Kima是完全一样的,只是颜色变成了深灰色,甚至线材的外皮也用了深色来和耳机本体相呼应。
使用了10mm类金刚石振膜双腔体动圈的Kima CLASSIC刚开箱时声音略为发紧,大概在煲机四五十小时之后会有明显的改善。煲开后的Kima CLASSIC声音整体呈现出非常宽松、舒缓的态势,力量并不重,对耳朵几乎没有什么压迫感,非常耐听。这种宽松感并不是靠降低密度得来的——Kima CLASSIC的密度适中,在整个声音空间中填充进比较丰富的能量。在入门价位中,这样健康自然的风格可以说并不多见。
Kima CLASSIC的素质综合表现优秀,和原版的Kima基本是同一档水平,都能在千元价位上立足。其中,动态方面有着同价位并不多见的大气;结像纤细,声音形态鲜活;声场自然舒展;解析力的表现相对比较一般。
而在三频方面,Kima CLASSIC走向偏上盘,高频较为透亮,听感较为顺滑,线条感十分明晰,各种演奏细节基本上都得到保留;中频并不太抓耳,厚度不算大,好在声音还有着不错的凝聚力;低频呈现的方式较直接,力度不强,量感适中,下潜深度一般。总的来说,Kima CLASSIC的三频架构还是比较健康的。
拿新老两款耳塞进行对比,几乎是一耳朵就能发现差别:
首先在三频方面,Kima CLASSIC的中频显然不如原版Kima那样有厚度,人声位置大差不差,但听感上纤薄了不少,聆听男声曲目、风格较为厚重的女声曲目时让人感觉味道不对;高频则在原版已然不错的表现上更加清亮,存在感十足;低频则力量略微加重了一点。
其次在风格上,原版Kima称得上干净,而Kima CLASSIC比之还要更加通透,背景相当黑;此外,Kima CLASSIC声音整体厚度也要更薄一点。
最后在音乐风格适应性上,原版Kima最适合演绎人声曲目、尤其是声线纤细的女歌手作品,虽说Kima CLASSIC也擅长演绎这类作品,但对其他类型的人声曲目兼容性可能要更窄一些,此外,它对于小编制的弦乐也有不错的表现力。
当然,哪怕有着不少迥异之处,两款塞子之间还是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音染较少的音色、优秀的动态,甚至是中规中矩的解析力,等等。“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归根结底,这两款塞子都还是Kima这个家族里面同一脉的两个孩子。选择哪一款,就全看个人喜好了。

LETSHUOER Cadenza 12
By @桃子爱音乐啦
漂亮的耳塞总是能引起多数发烧友的注意,尤其是一款漂亮的旗舰级耳塞。近期LETSHUOER铄耳声学就推出了一款外观风格和过往产品都不大相同的旗舰级耳塞Cadenza 12,身为外观党的我趁机蹭了一条玩玩~

Cadenza 12的外包装颇为豪华,靓丽的银色镜面纸盒,打开后是重量十足的皮质手感包装,内部是耳塞本体、收纳盒以及耳套等配件,耳塞套方面Cadenza 12配备了9对,最大程度满足了不同玩家在佩戴和调音上的需求。除此之外包装内还附送了一块制作精美的金属立牌,立牌上是Cadenza系列的产品IP“OLD DOG”,优雅、有趣,很适合作为办公桌上的装饰品。
银色镜面的外观设计在HiFi耳塞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但大多都因为易出现划痕让人又爱又恨。与同类外观耳塞不同的是,Cadenza 12采用的并不是不锈钢腔体,而是硬度更高且质量更为轻盈的五轴CNC精雕钛合金材质。一方面这种材质使其佩戴起来更加舒适,不易脱落,另一方面钛合金相较不锈钢而言也具有更强的耐磨性,不过日常使用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呵护,若不小心磕碰还是会造成损伤从而影响美观度。
Cadenza 12内部配置了10mm液态硅胶动圈+7个声扬动铁+4个楼氏动铁,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煲机以后,我能够感受到其声音自然度相比刚开声有明显的提升,声音顺畅自然、耐听度出色,整体素质表现相当优异。硬素质方面,Cadenza 12有着极为充沛的声音信息量,例如在聆听许多高品质音源的时候,Cadenza 12呈现出来的内容量饱满充实,细节丰富,各器乐音色的诠释细腻,两端延伸性也较好,此外Cadenza 12的声场规整,规模适中,声音密度表现突出,使人听起来有一耳朵满足感。
风格上Cadenza 12有着较为鲜明的特色,偏暖的声底和略微突出的中频表现使它在演绎流行人声类曲目时可以带来许多同价位耳塞少有的强大感染力。低频适度的量感加上出色的质感既使得鼓、贝斯等低频类器乐的音色呈现恰到好处,在此基础上又提供了较为浓郁的氛围感,增添了其在流行、爵士等类型曲目上的表现力。而这条耳塞声音上更亮眼的部分在于对人声的诠释,Cadenza 12表现出来的人声极具质感,它在良好展现出歌手声音特质及演唱细节的基础上,更着重于突出人声韵味的表达,例如在聆听张学友《慢慢》的过程中,它既演绎出了歌神演唱中对声音的细微把控,例如颤音,又能使人深刻感受到演唱过程中情绪的收放,情感醇厚而浓郁。

Cadenza 12在同类旗舰耳塞当中属于比较有个性的一款产品,其出色的硬素质和耐听且个性十足的声音风格对流行、爵士等音乐类型爱好者有着相当高的吸引力,而除此之外,Cadenza 12包装配件用料也很扎实,外观虽然大家各有所好,但这类镜面银色外观倒还蛮符合我的审美口味。
TOPPING拓品EHA5
By @张蛋蛋
前段时间,拓品在展会上忽然展出了一款静电耳放。说真的,这年头会去做这么小众的品类的品牌着实不多,大概也只有拓品这种研发速度贼快又爱折腾的品牌才会去做静电耳放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产品了。而且,这款耳放的售价只要2499,虽然我一直知道拓品家的定价亲民,但也没想到他们居然能一口气把静电耳放的价格压到三千以内。

作为静电耳放,EHA5的体积和重量算是相当友好的。即便不考虑大奥、香格里拉这类Hi-End级别的系统,大部分的静电耳放对我来说要挪动都是比较费劲的,而EHA5却可以轻松举起,甚至再加一个拓品自家解码也毫不费力,放在桌面上也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机器前面只有两个拨杆一个旋钮,操作非常简单易上手。
虽然这些年来主流的静电系统我基本都听过,但能让我特别心动的其实不多。平心而论,静电在解析力和纯净度上确实有先天优势,用来聆听女声有着难以替代的空灵感,在演绎器乐的时候也能凭借通透细腻的高频表现迅速抓住听者的注意力。但大多数静电系统多多少少会给我一种“乏味”的感觉,一方面声底和音色过于干净显得有些不食人间烟火;另一方面,很多静电系统很容易出现低频气势不足,动态偏弱的问题,在曲目的适应面上还是不够广。
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拓品这款入门级静电耳放的调音做得并不“刻板”,追求的并不是极致的纯净细腻,而是把风格做得更加活泼热情——当然,这是仅针对静电系统而言的热情,放在如今的主流桌面系统里,EHA5搭配自家D90SE的这套组合依然是中正均衡的那一类。我用来和EHA5搭配的耳机是STAX009这款音染极少,素质相当高的参考级耳机,在EHA5的驱动下,它的中频整体是偏暖的,有一定的厚度,密度也相当优秀,女声甜美,男声也并不疲软。
相比STAX自家的西装套,EHA5的细腻度和信息量还是稍逊一筹,但在动态方面却有着远超我预期的表现。即便是在演绎贝七、德九这类大编制曲目时,它也能比较完整地将宏大的场面感还原出来,基本没有疲软、乏力的感觉,这点甚至优于很多价格比它高不少的静电耳放。但在低频氛围感这块,它整体的表现力就不如一些同价位搭配得当的动圈耳机系统了,当然,要求这个价位的静电耳放面面俱到,似乎也有些不公平。

总的来说,在2499这个价位下,EHA5的表现称得上是超出预期了,它既能让你感受到静电系统的纯净润泽,又在调音上加入了一些个性和韵味。如果你从未接触过静电系统,那么它会是目前市面上极其少见的,能够以相当低的代价让你体验到“靠谱”的静电声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