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街

2023-03-11 22:35 作者:博雅塔上的书生  | 我要投稿

这个地方就静静的,漠然而又热闹的度着时光,漠然好像让这个地方失去了时间的感觉,热闹又告诉人们,时间又像那30路车一样,总要裹挟一些人和尘土,从西街口离开。 这道街它并不是很宽敞,然而依旧可以行驶一辆面包车,小型的卡车也是可以的,每天早上四五点,卖早晚餐的老王就要开始他一天的工作,说是早餐,实际上要卖到接近中午,因为他们卖早餐的地方接近于东街口,南来北往街坊四邻,总是要到这里喝上一碗两掺,外乡人不知道两掺是什么?其实就是素胡辣汤加上豆腐脑,再点缀上一些咸菜碎与香油。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食品,街坊的是没有喝够的时候,这种食品其实是一种创造性发明,因为豆腐脑是豆腐脑,胡辣汤是胡辣汤,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掺和到一起了呢?到底是谁发明的,老王也说不清楚。老王自己也炸一些油饼,菜角,糖糕,素丸子,街边摆上几张桌子,三块四块五块,早晚两顿就这么解决了,到这儿吃饭的还有两口子就是老冯和他媳妇儿,在街上租了一个摊位卖菜,其实他们俩起的比老王早,要去蔬菜市场的早市上买蔬菜回来,一般回来老王这儿没几个人,他们便去那儿吃上点喝一点,老冯两口子卖的菜都是家常菜,据他说也试着改良过一回,卖点新奇的菜,但是卖不出去都烂了,所以再也没有改良过就卖一样的菜,卖了十几年,但这一般都是来骗不常买菜的人的,倘若有些经验,不要从东街口出去过一条马路,那里有一个小的超市,蔬菜要便宜一些,到底是为什么呢?据超市邻居开玩笑的说,如果不便宜早就倒闭了,但孟营街卖菜的怎么不倒闭呢?这里面其实另有门道。 在老街卖菜可算是一个江湖,有一些摊位自称是按良心的买菜的,他们一般的摊位在街中间,而街两头的摊位,不是菜卖的太贵,就是在卖烂菜,之所以不倒闭,是因为过路客很多,顺手买一点,有些吃亏上当就这一回了,但也难免有来找后账的,可是菜上有商标吗?很多就是这样作罢的。比如春节过后的白菜就一般不能去那里买,那白菜的味道真好像是把一个冬天的糟心浓缩到了一起,无论怎么料理,再也找不到一点白菜的味道了。那么你认为接中间的很有良心吗?只能相对而已了。关于卖菜到底能不能卖水果,这其实最开始是没人讨论的,就像鸡蛋能不能竖起来一样,根本就没人想,但其实没有什么不能的,所以就那么开始卖起来,学问家们其实也在争论,西红柿原本就是水果,所以他们本就是兼卖水果的,反对的人们说,水果在菜摊上卖就是蔬菜,这桃子他们买回去兴许是要炖吃的。 这道街上还极不相衬的,拥有一个电器商店,其实他是一个日用百货大全,夏天卖电风扇,冬天卖小太阳,电饭锅,压力锅,是一个名牌也找不到,但他却是整道街,或者是附近老百姓都离不开的地方,老板戴着眼镜,外地口音,永远是他一个人在打理这个店,一有事就关门,所以街坊们不免埋怨他,但这种埋怨是说不出口的,人家开不开门关你什么事情? 街上卖猪肉的永远都是那几家,到了夏天也不用冰柜,人和苍蝇都绕着这些被肢解的猪转圈,其实想来也是,以前没有冰柜的时候就不卖猪肉了吗?以前就没有苍蝇?可是以前的人也就是这么过来的,大家也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不过近一两年行世有点变了,开了一家新的猪肉店,装修看起来是统一包装,肉价也要便宜不少,而且和超市一样是分部位卖的,而且据说是干净的。 鸡肉最开始都是整只卖的,但是也可能学了猪肉的样子,开是分开卖,也有人说这卖猪肉的和卖鸡肉的都是学了收废品的,因为收废品的要把收来的这些废东西都拆开了卖。所以减少慢慢就有了卖分割鸡的,最便宜的是鸡架,然后是鸡脯肉,最好的那就是鸡腿了,卖这些东西的很稳定,比卖猪肉的要干净一些,从最开始就是有冰柜的,在猪肉涨到三四十块钱一斤的时候,这鸡肉确实成了宝贝疙瘩。 卖猪肉的摊位,一到冬天就开始制作腊肉和腊肠,这里是中原地区,不知道是怎么开始学的制作这些西南食品的,每到冬天就有人来定做,所以到了冬天才是卖猪肉挣钱的时候。 凉菜熟食,一直是有一个戴眼镜的老先生在卖,但是街坊们一直怀疑到底他自己吃不吃自己做的东西,他的眼神总让人怀疑那么狡猾?用于承载凉菜和熟肉的小塑料盆好像是八几年的,也有人说是九几年的,到底用了多少年是说不清楚的,街上以前就是他们和另外一家,都是本地人,也没有什么竞争,但是这个偏僻的地方却来了一部东北人家,两口子全是哈尔滨的,所以这道街上就有红肠可以吃了,具体正宗不正宗,这的人也没怎么吃过,也就这么回事了。 街上卖的手工饺子一向很贵,可确实从来没有断过生意,有的时候他们开店的就在外面,一边包一边卖,有的人就把他们的饺子跟附着在上面的尘土,全部买回家中。 卖炸鸡的,其实换了好几家,炸鸡架,炸鸡柳,炸鸡块儿,鸡腿,大人孩子都要去吃,具体好吃吗?鸡架上是肉多还是面多?反正从小吃到大,这种滋味很难说明白。 街东口有一个卖二手手机的,具体情况不清楚,已经开了很多年了,手机的型号一直在更新,看来买卖做的是不错的。 街西口是一个卖馒头的老太太,到底卖了多少年了,已经很难说清楚,他的馒头上一直套着塑料袋,都是装好的,两块钱一袋,很多人就需要的是这个,很多老人可能一天就吃这一袋馒头就够了,早晚熬点稀饭,弄点咸菜,中午煮点面条,一天也就这么对付过去了。 这道街看着这么不堪,可这却是大胖小胖之外的余生,生活可以在这儿继续,孩子们在这儿吃早餐去上学,主妇们在这买菜做中午饭,晚上老爷子老太太买点儿馒头花卷,夜里哥几个买点啤酒,猪头肉凉菜,回去打打麻将。 每天都会有一个大爷拉着几桶水,把整道街从东到西潲一遍,虽然是水泥地,但是这净水泼街的习惯,好像很长时间了。 这就是老街,一个刚开始觉得烦,但却又离不开的,让很多人想不起来的地方,好像东街口的4路车一样。 书生 2023年3月11日夜

老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