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河西走廊》Ⅰ 两千年的历史脉动

2021-03-18 20:51 作者:许峙  | 我要投稿

壹•不输电影的品质

河西走廊是一个地理名词,《河西走廊》却是一个历史人文纪录片

它以电影般的手法还原了河西走廊上出现过的代表性历史


不同于多数纪录片的学者讲述或者采访形式

《河西走廊》更加注重沉浸体验

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忘了这其实是个纪录片


“纪录片拍摄历时三年,涉及50多个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230多个情景再现,动用群演上千人。

辗转全国十个影视基地,极重服饰与场景还原。

使用与影视化一致的配乐音效风格。”

(摘自百度百科)


《河西走廊》的精巧就在于此

将镜头聚焦于一片土地

着力展示这片土地上经历过的雄威辉煌,风霜荣辱


“时间跨越汉、三国、两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

系统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个中国西部的历史。”

(摘自百度百科)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凿空”之功、冠军侯霍去病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解忧公主和亲乌孙的伟大、结束藏地四百余年分裂的凉州会谈、左宗棠抬棺兵出嘉峪关……


《河西走廊》的壮阔在所有的细节

解说员的声音带着历史特有的脉动

寥寥数语,就将我们带入了这片苍凉厚重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

有过无数人的来来往往,生生死死

亦有时光流转,日月经天


贰•浪漫与宽容

《河西走廊》第七集 敦煌中

以这样的解说开场——


“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他的名字应该被留在编号220的洞窟里。

但是,按照当时的惯例,绘画的工匠的名字不能出现在他们所做的壁画上。

于是,这个杰出的画工被时间的洪流湮没了。

但,为了呈现发生在莫高窟的这个故事,我们还是为他取了一个名字——李工。”



我不懂自己的泪点

但当“李工”的名字出现时

眼泪在瞬间达到高潮


当历史开始尊重流失于时间的小人物时,那些云烟聚散的时间也变得格外温柔

我们铭记青史留名的伟人

亦不会忘记这些平凡的不凡之人


他们的姓名丢失

可留在敦煌洞窟的画像依然展示着其登峰造极的艺术水平

也得以让我们越过署名注意到匠人本身


这是独属于河西走廊的魅力

承载着岁月变迁

也载着无数人的传承


这也是《河西走廊》的浪漫与宽容

我们只是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却长久铭记他们的存在

《河西走廊》Ⅰ 两千年的历史脉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