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少儿体能教练如何高效管理课堂中的“熊孩子”?

2022-11-15 17:10 作者:IKIDFIT少儿体能中心  | 我要投稿


相信,每一家少儿体能馆的教练,都遇到过或者正在经历着这个问题——如何管住“熊孩子”?


有些孩子在体能课上老走神,不听教练指挥,专注于自己;有些孩子上课总会去碰、打、抓别的孩子,把别的孩子弄哭;也有些孩子上课和老师互动的过程中,张口就咬……




体育教育,除了能够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品格、规则意识、专注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所以“熊孩子”的这些意识和行为,是可以通过体能教练的“耐心引导+针对性训练”得到改善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了解一下少儿体能教练如何高效管理课堂中的“熊孩子”。



一、课堂中常见的“熊孩子”


生活中的“熊孩子”主要有以下两种:


1. “天不怕,地不怕”型

1)听指令,却控制不住自己/不听指令,控制不住自己

2)没有自主意识,容易跟风

3)冲撞性强,没有危险意识

4)容易和别的小朋友起冲突

5)破坏性强,随意乱扔东西

6)打人、咬人


2. “玻璃心,求关注”型

1)喜欢表现自己,输不起,受不了老师或同学的不认可

2)爱哭,不合群

3)怕高,不敢双脚离地,特别害怕

4)第一次体验课的时候,不敢独自进场地,需要家长陪同(一般在3-4岁)



二、寻找“问题”的根源——了解孩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讲到,智力发展是儿童与环境动态的和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单方面强调儿童的天性或者单方面强调环境的影响是无意义的。


所以,如果要了解儿童,首先要了解孩子们是如何和环境产生互动的,以及孩子们是如何与家长、教练进行沟通和交流的。


对于教练来说,这就需要观察儿童,深入剖析“儿童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环境又是如何作用于儿童的”。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中间包含了三个分水岭——2-3岁,6-7岁和11-12岁。


从简单到复杂,儿童的认知发展将在这四个阶段发生变化。


1)感知运算阶段(0-2岁)


0-2岁儿童的认知依靠感官和动作,来理解周围环境和事物,如,吸吮、抓握、抚摸等。


2)前运算阶段(3-6岁)


3-6岁儿童可以辨别出幻想和现实的区别,且思维开始以自我为中心。需要提高重视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少儿体能馆内学员人数发布的主要年龄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7-11岁儿童的智力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思维能力变得更强,会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具有逻辑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


11岁以上儿童将拥有更为复杂思维能力及对抽象事物的推理和应用能力。




*重点解读:前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受到自我中心思维的限制,更多的使用象征性符号思维。儿童更善于用表征事件来进行判断,因为他们还不能进行运算,不能进行有组织的、形式的、逻辑的心理加工,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守恒的概念。


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开始分化,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可以分清真与假,假扮游戏开始出现。



三、教练应具备哪些上课技能


当然,除了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外,少儿体适能教练还要结合各个年龄段儿童发育的生理和心理特色,以及儿童生长发育敏感期的特征等理论知识,来分析判断孩子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中,需要教练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技能。


职业技能:


1)具有亲和力,有十足的耐心、细心和有爱心

2)关注到每一个儿童,不戴任何有色眼镜

3)平等对待儿童,与儿童为友,儿童也是我们的老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观察孩子,和孩子一起完成

4)情绪稳定,给足孩子安全感,关爱都是相互的

5)把控语速及上课的节奏,声情并茂,把自己想象成“孩子王”

6)专业的知识和动作技能




教学技能:

1)做适合儿童的教学内容

2)趣味教学、寓教于乐,深入研究孩子的喜好及适用于孩子的沟通方式

3)主教和助教之间的默契配合,沟通要到位,清晰自己的主要角色和责任

4)掌握与儿童的沟通方式,通过有效沟通了解孩子存在的问题

5)课堂的整体把控,以孩子为中心,观察孩子间的差异性

少儿体能教练如何高效管理课堂中的“熊孩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