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大纲》4.1.4.2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8年 仅供学习参考】
2、矛盾双方的斗争性
同一性只是矛盾双方关系的一重属性,矛盾双方关系的另一重属性是斗争性。
什么是斗争性呢?斗争性就是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在这里,“斗争”是一个哲学范畴,不能按照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法来理解它的涵义。有人把斗争与外部冲突等同起来,这是错误的。其实,作为哲学范畴的“斗争”除了表示对立面的互相排斥以外并不表示别的意义,而这种互相排斥的间,作战双方之间固然充满着斗争,就是人民内部也是充满着斗争的。社会主义经济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人民内部的不同意见的争论,都是矛盾斗争的表现。
任何矛盾都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解决。列宁说:“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1]毛泽东同志也指出,矛盾双方的转化,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依靠事物发展中矛盾双方斗争的力量的增减程度来决定的。”[2]是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3]没有斗争,事物连数量的变化也不可能,更谈不到性质的变化;否认斗争,就是否认事物的发展,特别是否认革命变革。
有人认为,在人民内部,特别是在党内,应该只有团结,没有斗争。这种意见是错误的。诚然,人民内部和党内的团结是极其重要的,党的团结就是党的生命。但是,怎样才能达到团结呢?人民内部和党内不同思想的存在是事实,如果不开展思想斗争,不以正确思想克服错误思想,怎么能够达到团结呢?团结是斗争的结果,不斗争就不可能团结。如果取消了思想斗争,那就只能意味着调和分歧,保存分歧,那就恰恰达不到团结的目的。毛泽东同志说:“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4]他反复强调,在人民内部或党内,解决矛盾的正确方针只能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5]
现代修正主义者为了替他们的阶级调和路线制造“理论”根据,特别热衷于宣扬矛盾“融合”的谬论,否认矛盾双方的斗争性。
在世界革命问题上,他们极力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被压迫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找“共同点”、“接近点”。他们有时在口头上也讲“斗争”,但是他们口里的“斗争”,就是阶级调和和阶级合作的同义语。他们甚至可以无耻地把他们向帝国主义屈膝投降的叛卖行为也叫做同帝国主义作“斗争”,以此来欺骗全世界的革命人民,要人民安心地忍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等待着他们用“最人道”的方法来“战胜”帝国主义,然后把“解放”恩赐给世界人民。这就是现代修正主义者在世界人民面前撒下的弥天大谎。现在,一切有觉悟的革命人民都懂得:像现代修正主义者这样同帝国主义“斗争”下去,是决不会触动帝国主义的一根毫毛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问题上,他们为了阻挠社会主义革命并为资本主义复辟开辟道路,更公然修改对立面互相斗争的辩证法原理。他们硬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矛盾已经成了“协调的对立面”[6],这些对立面将“通过它们的融合,通过它们的本质差别的逐渐消灭而得到克服。”[7]还说:“社会主义非对抗性矛盾的特点是它们的逐渐接近和融合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它们逐渐失去对立面的性质。”[8]他们甚至提出这样的“公式”,“辩证法的对立面、矛盾转为差别,差别融合为统一。”[9]按照他们的谬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已经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工人和农民、先进和落后等等的“差别”,而这些“差别”又将由于对立面的“融合”而逐渐消失,从而就会“导致社会的愈来愈大的单一性。”[10]现代修正主义者的这些“理论”完全是骗人的。首先,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由阶级社会进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性社会,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尽管工人阶级掌握着政权,但是旧的资产阶级并没有被消灭,新的资产阶级分子仍然在产生着,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尖锐斗争,正是这样的阶级斗争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否认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的存在,就是不顾最基本的事实。其次,认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工人和农民、先进和落后的矛盾可以通过“融合”而得到解决、这也是十分荒谬的。实际上,这些矛盾的解决,都要通过斗争,例如把集体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的水平,把农民提高到工人的水平,把落后提高到先进的水平,而不是什么“融合”。现代修正主义者口口声声否认斗争,宣扬“融合”,他们是不是真的不进行斗争呢?完全不是的。实际上,他们是同一切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一切革命人民进行着残酷的斗争的。宣扬矛盾融合论这件事本身就是他们进行反革命斗争的一种手段。
我国“合二而一”论的炮制者鼓吹的“合二而一”论就是矛盾融合论在中国的翻版。他在歪曲矛盾同一性概念的同时,也取消了斗争性的概念。他认为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目的就是要在矛盾双方之间找“共同点”,也就是所谓“求同”。那么,矛盾双方的“不同点”又该怎么对待呢?他明确地告诉人们:“不同就存起来”,也就是所谓“存异”。这种“求同存异”论是取消斗争的哲学,是完全违反唯物辩证法的。不错,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我们为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也可以对某些非主要矛盾实行求同存异的方针;但是这同“合二而一”论的炮制者宣扬的“求同存异”论是根本不同的。第一、我们的存异决不是把所有的异都存起来。那些存起来就不利于解决主要矛盾的异,我们就决不能存,而只能立即通过斗争予以解决。第二、就是那些可以存起来的异,也只能暂时存起来,而决不能永远地存下去,这些异最后还是要通过斗争得到解决的。第三、要能够把我们认为需要暂时存起来的那些异存起来,也必须依靠斗争,存异本身就是一种斗争。第四、我们认为求同存异只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处理(不是解决)某些矛盾的方针,决不是处理一切矛盾的方针;对于那些需要在当前解决的矛盾,决不能求同存异。“合二而一”论的炮制者鼓吹的“求同存异”论,却硬要我们不管对待什么矛盾,都要把矛盾双方的所有的“异”无条件地永远地“存”起来。这是彻头彻尾的反动的形而上学。试问:马克思列宁主义同现代修正主义之间的“异”,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异”,难道可以“存”起来吗?正当现代修正主义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行猖狂进攻的时候,正当国内的资本主义势力和封建残余势力对社会主义进行复辟斗争的时候,“合二而一”论者要把我们同那些反革命的牛鬼蛇神之间的你死我活的对立“存起来”,这不是为反革命势力帮腔吗?实际上,“合二而一”论是用来欺骗革命人民的,“合二而一”论的炮制者自己并不实行,他并不打算把他同党之间的“异”存起来;相反,他所以宣传“合二而一”论,正是为了同反动势力站在一边,同党进行斗争。不过,他在这场斗争中是完全失败了。
注:
[1] 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8页。
[2]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7页。
[3]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7页。
[4]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81页。
[5]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 卷,第369页。
[6] 〔苏〕《哲学科学》1961年第11期社论:《苏共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和苏联哲学的任务》。
[7] 费多谢也夫:《科学与思想生活》。〔苏〕《苏联科学院通报》,1963年第8期。
[8] 高尔良斯基:《论对立面统一的定义问题》。〔苏〕《哲学科学》,1963年第5期。
[9] 米丁:《苏共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工作任务》。〔苏〕《哲学问题》1962年第4期。
[10] 赫鲁晓夫:《关于苏联共产党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