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海精神病院实录,患者说话太有哲理,看完感叹究竟谁“病”了!

2023-06-21 17:43 作者:Nikaner  | 我要投稿

打了一堆,发不出来,看来现在网络环境就这样了。下面这个是我在去年除夕志愿帮助精神疾病患者的经历分享,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https://w删ww.coo删lapk.co删m/feed/42691521?shareKey=NW删M2N2E0Yzg2NzhkNjNjY2NmYWQ~&shareUid=23547116&sha删reFrom=co删m.coolapk.market_13.0

本来我是不打算去的。但是,当我见到他(她)们,与他(她)们进行互动后,我决定以后每年除夕都花些时间陪伴他(她)们。


今天是大年三十,本来我准备在家舒舒服服的躺平一天,结果我爸说他们医院有个“给精神病患者送温暖”的活动,希望我能参加。本来我是比较抗拒的,第一个是懒,第二个确实是不愿意接触精神病患者。但转头一想我已经是成年人了,不可能再继续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总有一天是要走上社会,体验人间百态,于是我就当这次是社会实践活动,跟我爸去了他所在的精神科。



首先是布置活动场所



这个黄衣服的是状态比较好的患者,他自愿来帮忙



挂气球的是护士姐姐



我贴了一部分字,感觉没贴好,下次改进(



这边是乒乓球桌,门外对面是带透明顶的阳台,可以打羽毛球



玩具,应该是给某些患者锻炼用的


因为曾经有患者发病导致旧防护措施被破坏,于是全部更换了新的。



防护措施,这边是楼梯,左边就是活动室,右边是带门禁的电梯和阳台



防护措施2


都布置妥当后,医生将患者们带领上来进行活动



正在与医生打乒乓球的患者,他是所有患者中最年轻的,仅20出头



开场白



点歌的患者,唱歌很有激情



这位病患的表现几乎与常人无异,他点了一首流行歌曲



医生与患者共吟一首歌曲



其实刚到的时候,我还是有点害怕的,因为他们之中还有人因精神疾病而涉刑。但是当我真正看见他们的时候,发现他们与普通人几乎无异。他们有性格较为孤僻的,也有健谈的,但他们都能与人正常交流。刚上楼准备布置时,有三位患者也自愿上来帮忙,但有一位因为太兴奋而被请下去了。在布置场地的过程,我渐渐放下了对他们的偏见,甚至有那么一刻都忘记了他们精神病患者的身份。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发自肺腑的歌声,是动听的,他们露出的笑容,是真实的,而我为他们的笑容而感到高兴,也是真实的。

他们本可以和普通人一样回家过年,但是因为精神和社会问题,导致他们的回家之路异常困难。精神状态不够稳定,或者家属不愿接他们回家,于是他们只能在隔离病房度过跨年之夜。其实大多数的精神疾病都没有那么可怕,这些留下来在医院过年的患者都是病情比较严重的,但在没有发病的时候,他们几乎与正常人无异,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的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我爸说,他认为这些精神病人很“可怜”,但我更多的觉得是可惜和可叹。精神病人不需要怜悯,因为怜悯本质是对不幸者遭到不公待遇后的一种弥补心理,为了弥补他受到的不公,但依旧会伤害到不幸者。不幸者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失去“不幸者”这个标签(类似于代偿心理,可能我说的不对)。

精神疾病通常都是先天的,并且在患者小时候与正常人无异,只有到特定年龄或受到特定刺激时才会发作。这让我想到了是否有可能我的父母或亲人在老后会精神病发作,甚至严重到不能识人的地步。但至少现在,我还有机会陪他们好好过年,他们真的很辛苦,一年忙到头只有这一两天的时间能睡个好觉,美餐一顿,和全家人开开心心聚在一起。所以无论怎么忙,我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过年时回一次家,陪陪自己的父母,帮帮忙,唠唠嗑,谈一谈旧的一年发生了什么,说一说新的一年将要做的什么,这不仅能让他们感到欣慰,也可以当他们不能一如既往的与你同在后,多一分温暖的回忆。 #酷安夜话#



合照

上海精神病院实录,患者说话太有哲理,看完感叹究竟谁“病”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