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故宫100》042:皇家藏书

古代中国人的藏书馆,一般都建在水边。因为,书籍最怕火,放到水边,理论上是最安全的。皇家也因循这个传统,紫禁城的藏书楼——文渊阁,就矗立在一汪清池旁边。文渊阁,它的名字本身就有远离火灾的含义,但在漫长历史中,它还是无法躲避大火的洗劫。
明代的文渊阁在农民起义的战火中,付之一炬。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第二年,为了贮藏《四库全书》,他下诏在烧毁的文渊阁原址,文华殿的后面,设计规划重建文渊阁。
浙江宁波的“天一阁”,是江南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不仅藏书多达七万卷,建筑形制和书橱款式也颇有特点。于是,江南情结浓厚的乾隆皇帝,便仿造“天一阁”,在紫禁城里,修建他自己的图书馆。带着民间血统的文渊阁,在故宫里显得有些另类。屋顶是黑色的琉璃瓦,似乎不合代表皇帝的黄色,但黑在五行里代表水,印合文渊以水喻文的意义。
紫禁城的惯例,建筑面宽开间多为奇数,而文渊阁面宽六间。紫禁城建筑外墙多为红墙,而这里是灰色,廊柱和窗栏为绿色。建筑内部的油漆彩画,也以“河马负书”和“翰墨卷帙”为主题,在一片金碧辉煌中,卓然不群。
皇家的建筑师,曾经面临这样一个难题:面宽六间的房子,皇帝在这里读书,他的宝座应该安放在哪里呢?在这里,建筑师使用了一个小小的障眼法。楼梯在不显眼的位置,占据了一部分空间,剩余的五间再次成为奇数,皇帝还是可以位居正中,享受坐拥书城的快感。
动用国家力量编修的《四库全书》三万六千册,存放在这里。文渊阁,是皇帝一个人的图书馆,皇帝喜欢在这里和大臣谈经论道,受到赏识的官员,也会得到允许,在这里翻上几天书,真正能享用这些书的人,寥寥可数。清朝的重臣曾国藩,在受到重用之前,有四年时间,一直在文渊阁做皇家图书馆馆长助理,想必皇家图书的浩瀚,让他一生受益匪浅吧。
文渊阁,在中国各地还有六个兄弟,模样长得大致相同,它们的名字分别是:文源、文津、文溯、文汇、文澜、文宗,全都与水有关。《四库全书》被抄成六份,分别储藏在这些兄弟图书馆中,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雏形,就这样慢慢开始形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