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类桌游与费曼教育法
近几年,正在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家长将桌游作为孩子学习时的教学工具。但桌游该怎么使用才能起到教学的效果,却是很多家长并不了解的。如果只是单纯的用来让孩子游戏,即使是科普类桌游也会沦为娱乐工具。挑选合适的游戏,并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刻馆桌游出版的《细胞工厂》《元素轨迹》这类游戏,配合费曼教学法,就能取得不错的成效。

费曼教学法也称为费曼教育法(Feynman Technique),是由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总结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大家也许对这位费曼先生的生平事迹并不了解,不过最近电影院正在热映的《奥本海默》大家一定都知道,而费曼是奥本海默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同事。所谓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费曼的研究方向也正是量子电动力学。有趣的是,这位老兄据说还是向西方世界传播了呼麦演唱技法的人。

由于长期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同时还十分重视科普工作,所以费曼在几十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了费曼教学法。这个教学法的原理解释起来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学习之后让学生用日常用语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点复述出来,最好是可以讲述给其他人听,让他们也能了解这个知识点。这样一来能够提升孩子了解知识点的主动性,同时还能让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更牢固,而不是流于表面。

以元素轨迹表为核心的《元素轨迹》,以及模拟植物细胞和光合作用过程为核心规则的《细胞工厂》,都是知识点非常明确的桌游作品。这类游戏内部的知识点,和学校生物、化学课上所学到的内容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且很多知识点都会表现在卡牌上。同时,这些知识点虽然会体现在规则中,但又不会有直接的解释性文字说明。所以在孩子学习过相关知识后,可以通过这类桌游的游戏过程,向一起玩的家长或同伴阐述这些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将学到的知识打碎吸收后加以复述,从而强化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同时这种通过自己的理解为其他人讲述知识的过程,还能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语言表述能力,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也非常有效。

对于还没有学习相关知识的孩子,这类游戏也可以提前引发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兴趣。比如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孩子可以通过《细胞工厂》,提前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点。而费曼教学法可以让他们通过一遍遍复述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真正融会贯通,即使几年之后再次学习时,也不会将知识忘记。

费曼教学法与桌游结合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更贴合如今的教育大环境。在“双减”和“新课纲”实施之后,对于孩子在现实中如何活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如何将知识结合实际,成了教育中的重点。而费曼教学法让孩子必须将知识充分理解和吸收,才能把这些知识点复述给其他人,而不是单纯依靠的死记硬背,这一点十分贴近目前的教育发展大方向。而结合《细胞工厂》《元素轨迹》这些桌游,更是让学习和娱乐交织在一起,通过学到的知识讲解游戏规则并获得游戏胜利,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很有好处。

但反之,一些不以具体知识点为规则核心的桌游,就不适合费曼教学法。比如用来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反应和肢体协调能力、表述和语言规划能力的作品,没法满足让孩子向其他人复述知识点这一最关键的要素,因此这类游戏都不适用费曼教学法哦!而一些规则单纯是让孩子背诵某些知识点的桌游,比如《时间线》系列等等,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讲述自己曾经学到的知识,所以也可以配合费曼教学法,进一步巩固孩子学到的知识。总之,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配合正确的桌游作品,你一定也可以引导孩子在桌游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