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view/econte】平家物语ep3笔记:ちな的强大溢出分镜!(Apart)

【aniview/econte】平家物语ep3笔记:China的强大溢出分镜!(Apart)
文/河豚酱fuguchan

本文仅仅讲述平家物语第三集前半段的精彩演出,可能会发后半篇。关注我以及时获得推送!
00:44~01:00
大鸟居之一
00:44

一个向左的视线诱导,同时其他人物并没有露脸,琵琶成为了唯一一个可以共情的对象。这能够告诉我们,下一个镜头大概率会是一个主观镜头。这一个猜想会在00:49得到验证。
00:48

00:49

00:48-00:49这一处的切镜头相当有水准。前一个镜头的琵琶动作设计别有用心地做成了向右后的动作,这样,在下一卡中,琵琶也是在做向右方的移动。因此,下一卡的视线诱导就变成了琵琶这一个pan让出来的左边,也就是渐渐出现的大鸟居。
而这里琵琶看到大鸟居的感叹声略先于切镜头与大鸟居的出现,让我们对琵琶的眼前到底存在着怎么样的风光而抱有期待与好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卡里面,原先位于画面视觉中心的是琵琶的后脑勺,而pan开之后取而代之的,就是下一卡的被摄体“大鸟居”。
这里切镜头用了一个叠化,淡化了时间感。
00:53

这里画面随船漂流的方向继续做一个背景的左pan,视线诱导依旧是向左的。下部的偏移构图有一个琵琶的头顶,能看出人物在影像中的存在,以及本话的分镜演出China作为大影像师的在场。
关于鸟居:本话中,鸟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演出道具,故而在此稍微梳理一下这个大鸟居的相关信息。少数鸟居设置在水面上,例如严岛神社的大鸟居、箱根神社的和平鸟居。这里拍摄的大概就是严岛神社的大鸟居。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鸟居,即类似牌坊的日本神社附属建筑,代表神域的入口,用于区分神栖息的神域和人类居住的世俗界。鸟居的存在是为了提醒来访者,踏入鸟居即意味着进入神域,之后所有的行为举止都应特别注意。(本段摘编自百科)
后面笔者提到鸟居在本集的演出道具作用时,也会从这里出发探讨一下为什么要如此设置琵琶的能力。

01:01~01:17
平清盛与微缩景观的比喻
01:01

01:05

这里给出了一个隐喻蒙太奇,登船赴会的平重盛宛如走在平清盛的微缩模型中,这样微缩的景观与画面后方模糊化的平清盛作为观察者的存在,塑造了他操盘者的形象。而微缩景观似的布局,告诉我们,一切似乎都掌握在平清盛手中,这也为后来的父子反目酝酿了一份情绪。他的台词作为画外音先进,人物直到01:08才有面部的入画,铺垫可谓下足功夫。
02:41~02:46
观舞:夺走我的视线
02:41

02:43

02:45

这一段的视线诱导很经典,也很高明。预设了一个我们会去注视的地方(位于画面中心的琵琶,惊讶状),让我们看向这里,然后用一束舞动的花遮盖这个视点,掠夺观众的目光。不同于山田尚子过分个性化、泛用化的偏移构图,China在需要我们注目的地方仍旧会采用简洁明快的中心构图,正如第一卡的晕船那样,直截了当而不拖泥带水。可以说,China做到了汲取山田的长处,与自己的风格融合,这也许也是TV动画中一种别样的作家性的体现。
03:01~03:08
庙堂之争夺
03:01

03:06

这里03:06的大脸入画有十分强力的侵凌感,直接占据了画面的大半空间,而喋喋不休的嘴巴,恰好在视觉中心上。作为观众的我们,会对这样一个人物产生反感,从而站在男主角平重盛的立场上并且与之共情,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前一卡平重盛处于视觉黄金分割线时,人物是一个中景,而这里的大特写,无疑是一个巨力的冲击。前一卡的窃窃私语,恰如中景般,具有缓和的距离;这一卡的大脸入画,则是不留情面的入侵。在这里,画面呈现的形式与叙事的内容达成了一致。
这里的音响也很有意思。借助在场的笙歌与宴会,音响得以作为在场的演出者自由发挥。紧张感与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正是尖锐的声响与充分发挥气氛组作用的鼓点带给我们的。
03:15~03:38
德子,琵琶,“怀念尚未死去的将死之人”
03:15

03:22

第一个镜头我们看到的是在政治斗争中被边缘化的琵琶,在构图上也是边缘化的。而下一个镜头,琵琶通过背对平清盛的方式,背对着他所象征的家族政治,作为一个被排除者,与建筑、天海融为一体(颜色设计上)。
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的是,比起偏移构图或1/3构图,China更加常用的是黄金分割线式的构图。或是直击人心的正面中心构图。
03:26

03:38


这里思念德子采用的形式很不anime。一般意义上,这里会放置前一集做出的各种镜头插入作为回忆的闪回片段,而这里直接采用的现场的镜头加上画外音的台词,让人更加具有真实感地产生共情——并不是幻想出画面,而是在你看到现在的画面时,浮现出过去的声响。这里是十分高明的。
下一卡就是琵琶把手伸向水面的镜头了。结合前一节“德子死于溺水”这个故事,琵琶这里的行为明显是一种虚幻的拯救:面对命运的无常伸出的救援之手,怎么可能有力量去触及一个将死之人的生命线?
同时也是这里,我想到了为什么会把琵琶设定为一个小女孩,而非山田尚子此前所大量描写的少女。幼女的身躯具有的力量不足以拯救任何人,她自己的身份也得以从政治中免除,作为一个外来者/旁观者的角度来参与到故事当中;第二个理由则是,倘若把山田尚子此前描绘的箱庭之中存粹的少女放在宏大的历史文本语境下,唯一能够拥有这种纯粹的角色就是幼女,想一想古代的结婚年龄吧,jk什么的不存在的!
03:48
强烈的色彩冲突,一个大法则:左位为死,右位为生

05:35
充满情调的空镜头与小动物们

前一卡人物的对白中刚刚好提到平维盛是“俊美,但作为武士有些胆怯”,这里用了白鹭作为一个类似的意象,既有三人在海边游玩之场景的临场感,亦有隐喻蒙太奇的象征意味。三人的衣服颜色,也有与这些意象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性。
06:02
穿越唐怀瑟之门
06:02

06:04

台词:“注意安全,一路顺风。”,正如他们这样说着,琵琶世界中的他们,早已被看穿生死。走入大鸟居之门的三人,走入了属于他们的另一个世界。(这里鸟居再一次成为了演出道具)
这里实际上已经产生了心理上的间离了。三人远离的镜头有明显用间离去做一个脱离共情,和前面三人与琵琶玩闹的地方有明显区别:三人离琵琶如此之远,令人害怕,我们很难接受这种令人不适的共情。而下一卡,让我们直接强行地共情,进入了琵琶的主观视角。

这里的叠化和笔者前文说到的一样,是淡化时间感的做法。这里琵琶看见了三人的死亡方式,故而才有了下一卡的表述。
06:12

作为宏大的命运,不可脱出的莫比乌斯环中一个个体的琵琶,陷入了巨大的鸟居的框中。她作为一个小小的女孩子,直接凝视着面前恐怖的无常。她的微渺,无常之宏大,都是借助鸟居这个演出道具得以展现。
直至这里,鸟居就已经具有了三重不同语境下的演出涵义。
8:38
含蓄的出场,一个镜头的世界观与人物

10:31
惊人的共时性:法皇的歌声和天皇与情妇的舞步内容吻合


12:18
半遮掩的政治性

12:52
时间的消解,琵琶的回忆叙事

这一卡在此前一次转场也曾用到过,用琵琶法师一般的叙述腔调和类似的bgm开题,黑屏转场恰如一曲终了,一曲又起。而同样的兼用卡的使用,在乱序发展的故事中消解了时间存在的意义。
也许笔者能够大胆进行这样一个猜测:故事是以琵琶的回忆展开的,而每集的独立的主题性,就是选取故事的依据。
感谢你的阅读/点赞/关注,Apart的分析到此结束!下回继续!
以上。
笔者其它专栏/视频链接见下
视频:

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