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的重建》导论㈣正确认识依恋|【美国】阿米尔·莱文 【美国】蕾切尔·赫...

《关系的重建》导论㈣正确认识依恋
【美国】阿米尔·莱文 【美国】蕾切尔·赫尔勒
⒈依恋,是我们用尽心思寻求伴侣的支持,并且通过确定伴侣的身心都与我们亲近,来印证这种支持。若是伴侣没法令我们安抚下来,我们就会再三地寻求亲近,直到伴侣做出反馈。
⒉“依恋悖论”(dependency paradox),人们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是有效,个体就会越独立勇敢。依恋理论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很多人苦苦所求的都是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若是他们的情感需求已经尽早尽快地满足了,他们也就不会执着于此了。
⒊20世纪50至60年代,玛丽·安斯沃思与约翰·鲍尔比开创性地提出了依恋理论,该理论认为即使孩子得到了成长所需的足够食物,但是缺乏依恋对象,也依然不能够正常地发展,在心智、情感与社会发展上都会相对迟缓。
⒋依恋需要绝非只是针对孩子,依恋是贯穿人们整个生命的不可或缺部分。人们在生命早期对于养育者的依恋方式,也会按照不同类型延续到成人阶段,甚至还会影响到他们自己今后的教养方式。
⒌成人与幼儿的依恋风格,不同点仅仅在于,成人有着更高级的概括能力,因此我们即使非常需要他人的长久陪伴,也可以暂时安抚自己,告诉自己对方的心灵是与我们相通的。而相同之处则很明显,那就是对于亲密关系的诉求,以及对于伴侣回应性的一再确认,都会不可避免地贯穿于我们的一生。
⒍当下一些流行理论认为依恋是一种病态,这种观点的基本论点在于,理想的恋爱关系必须建立在两个自我完善的人之间。这种关系非常成熟,相敬如宾,而且彼此保持着清晰的边界。若是你太过依恋自己的伴侣,你就似乎有点儿缺陷,你就应该努力进行克服,让自己变得更独立,更有“自我意识”。
⒎这种认为依恋是病态的理论,认为整天对伴侣难舍难分,这简直就是对伴侣依赖成瘾。而在我们的观念中,“成瘾”就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预兆。这种理论在帮助那种药物滥用的人解除毒瘾方面非常有效,这也是该理论建立的初衷。 但是一旦照搬到亲密关系之中,这种机械性的应用就会产生误导,甚至危害到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