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秋不养肺,百病来扰,立秋后的艾灸黄金穴位分享给你!
立秋以后哪个部位最脆弱?
肺!
经过一个夏天的闷热潮湿,身体内积聚了很多寒湿痰浊热气,而肺为贮痰之器,当这些垃圾滞留在肺,会让我们全身都不舒畅。
老艾堂专家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立秋之后,肺气逐渐旺盛,而肺主肃降,我们正好顺着肺气清肃、下降的那股力量,把肺里的痰浊通通清理出去。肺越干净,身体也更畅通!
错过了冬病夏治的朋友们,别再错过秋天这个养肺黄金期!
立秋揉三处 调理气机
LAO AI TANG
按揉手太阴肺经
定位:沿肺经循行之处,从中府穴至拇指指端的少商穴方向顺经按摩。
功效:取补养肺经经气之意,对调节肺经气血有较好作用,同时预防肺部疾病的发生。
按揉关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关元穴归属任脉经,为补益要穴,更偏于温育阳气,经常按摩此穴,可调整全身的呼吸功能,激发经气,升提气机。
按揉天突穴
定位: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功效:天突穴属任脉,与肺部联系密切,外通气窍,是气息出入的要塞。按摩此穴,对祛除肺邪、润肺益气有重要作用。
“立秋”养生四法
LAO AI TANG
起居调养
立秋之后,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作息规律,以晚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比较合适。
此时,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以应秋气之清爽,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应适当减少房事,避免阳气向外发泄。
饮食调养
虽然此时湿热之气犹盛,但防秋燥的相关事宜也该着手准备了。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西红柿、枇杷、柠檬等。
而肺在五色里属白,立秋时,多食白色的食物也有生津润肺、补益肺气之功效,比如银耳、蜂蜜、白芝麻等。
着装调养
俗话说道“春捂秋冻”,这个季节穿衣感到微凉是最好的状态,不必过早添衣,适度的冷感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不过,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昼夜之间温差增大,有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腰肌劳损、心脑血管疾病、面瘫等疾病的人群,还是要做好防寒工作。
运动调养
从中医上讲,秋天时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损耗。
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快走、瑜伽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立秋艾灸黄金穴位
LAO AI TANG
立秋一过,天气的总体趋势是转凉,人体内的阳气慢慢也会开始内敛下降。此时合理地进行艾灸可以达到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阳气,调和气血的目的,抵御即将到来的冬季寒气。
另外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脾胃容易在这种冷热刺激中发生不适,艾灸的同时不要贪饮凉食,多灸大椎、关元、神阙、足三里等,有助于调理脾胃,提升阳气。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于个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时加上每个人体质的区别,在效果上也会存在差异,立秋节气适合艾灸以下5个穴位:
① 艾灸肺俞,改善肺功能
艾灸该穴对改善肺脏功能,消除肺脏功能失常等证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痨及过敏性鼻炎等症。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② 艾灸丰隆,化痰祛湿
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另外,艾灸足三里、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湿的功效。
取穴方法: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
③ 艾灸足三里,改善体质
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神穴位,艾灸该穴位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增强抗病能力,为古今医学大家和养生大家所珍视。
女性艾灸足三里则面色红润,常保年轻;男人艾灸足三里,则筋骨强壮,精力充沛。
④ 艾灸合谷,止痛放松
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艾灸合谷穴,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
取穴方法: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一、二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⑤ 艾灸膻中,调节心血
膻中穴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
艾灸膻中有助于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还有助于调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等症状,缓解秋季的低沉情绪。
秋天即将到来
在一呼一吸间
在老艾堂古方陈艾的药韵中轻松养生
三伏艾,幸福灸
值此老艾堂16周年庆典之际
想了解更多艾灸养生馆创业资料
欢迎咨询私聊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