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读书笔记|复盘《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这是一本沉重的书
感悟:
这是一本沉重的书,里面的讨论可能会引起你极度的不适,甚至想要将这本书封禁以及怀疑它的真实性。但是即便是所涉及的领域难以启齿,我还是希望,这本书能被更多的人看到。
厌女不仅仅只是表现在异性上,同时也存在于同性与自身之间。这种厌女是长期历史遗留下来的劣迹。作者一直在书中强调,若是想要不再厌女就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我想说,我们现在已经足够强大了,因此即便前面有多么的不堪,我们也能够正视这个问题。因为只有正视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去解决这个问题。只是不知道这种解决的方式会在多久以后,或者这种现象要经过多少岁月的洗礼,最终才能成为更好的转变。
看这本书时,我心中想的是,至少,中国已经没有那么严重了吧?可是谁又知道呢?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大数据到底存在一些什么。
文章摘抄:
>>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充满豪迈之气的口号,我们是从社会主义中国学到的。可是,“改革开放”之后,传到我们耳里的,净是什么“企业喜欢男生”“女性就业难”之类,和资本主义没有两样。
>> 厌女症的表现形式在男女身上并不对称。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 近代男性文学中的“女人”(并非真实的女人而是作为恋物癖符号的女人,故加引号),是构成男人内心世界的私人空间。
>> 在历史上,性的双重标准,是在以夫妻为中心的近代家庭制度形成的时期成立的,而这也是作为产业的娼妓制度形成的时期,近代家庭制度与娼妓制度,两者互为表里。
>> 赤木还说,职业女性有义务供养自己这种“性弱者”〔赤木,2007〕。那么,我想问问他:既然想被养起来,那女人迄今为止在家庭中承受的一切,包括家务劳动、抚育儿女、护理老人、性的奉献、家庭内暴力,他都做好了接受的准备吗?可他对此没有提及。“主夫”很少,不仅因为具备供养主夫的经济能力的女人很少,还因为愿当主夫的男人很少。这不过是因为,男人们早已知道,不仅主妇,主夫也是处于不利位置的。
>> 根据舒尔茨的研究,加害者都想让相信被害者是自己情愿的。日常生活中多为胆小之辈的加害者们,试图藉由此减轻自己的罪恶感。其实,这也是色情制品的常规套路,即使是强奸,也偷换为“女人等着我去强奸”的“诱惑者理论”。
>> 原来如此!性(sexuality)既不是“自然”也不是“本能”,而是文化和历史的产物……对,就是这样的!我从福柯的书中得到勇气和启发,开始了对日本的性的研究。
>> “被阉割”意味着压抑母亲的话语,压抑母亲要求正义和公平的抗议话语,也就是承认女人的生命轻于男人,甘愿接受性别压迫。〔田岛,1986:6〕
>> 如果有女人自身完全不存在厌女症,只为改变社会而斗争,那么,女性主义就不再是“自我解放的思想”,而只是“改变社会”的道具。这样的斗争,只是一种“强加的正义”,几乎可称不同文化的碰撞,两者之间不但不能对话,反而会以多数派对少数派的压抑和排除而告终吧。本来,何为厌女症,只有知道的人才能判定。许多女人正是因为知道了何为厌女症,才对此感到愤怒和痛苦。
>>对“如果只能生一个,希望男孩还是女孩”的持续性社会问卷调查中,韩国和中国至今仍然是压倒性多数地选择男孩,而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选择女孩的人数就超过了选择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