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用智慧点燃激情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后反思 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黄群芳

2020-08-02 17:08 作者:武汉刁民袁皓  | 我要投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原来是人教版的传统经典篇目,课标教材通行后鄂教版教材将这篇小说选入了七年级下册以“英雄”为主题的第三单元。作品通过鲁提辖为救助父女脱险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精彩场面的描绘,生动而鲜活地向读者展现了鲁达的侠义性格和不朽的艺术形象。这样优秀的一篇小说,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进入文本同文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它的价值?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释放激情?
我的答案就是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用我们的智慧去点燃学生的激情。
在整体感知文本用一句话概括了小说主要内容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这个故事的结局是鲁达三拳将郑屠给打死了,就在鲁达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的时候,郑屠的伙计已到渭州府衙门报了案。官府对状元桥下发生的这起命案特别重视,为了了解案发情况,将最近几日与鲁达接触过、并与此事有关的李忠、金老汉、店小二传到衙门作证人并当堂问询。假如你就是李忠或者金老汉、店小二,你将如何向官府陈述当日的事实呢?接着我将全班分为李忠小组、店小二小组、金老汉小组,小组根据我提供的相关问题准备陈词。各组讨论完毕之后推选一名代表作证人,老师代表官府,另设一师爷负责记录。我提出的相关问题全部围绕情节和人物个性展开,学生必须依据文本进行整合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没有现成的答案可找,而且每个小组都必须以小说中人物的视角去看待文中的其他人物,每个学生都不再是他们自己,都变成了李忠、店小二和金老汉,这种阅读文本的方式让学生觉得新奇,尤其是推选代表当堂陈词这种形式让学生兴致盎然。讨论时小组内就已经热火朝天了,当三位证人在模拟公堂上或慷慨大方地陈词、或含悲忍辱地哭诉、或满腹委曲地申辩之时,小组成员有时屏气凝神地忘了叹息、有时情不自禁地鼓掌喝彩、有时忍俊不禁地抚桌大笑。我和所有的学生都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我们每个人都成了李忠、成了店小二、成了金老汉了。通过这样一个设计,学生熟悉了文本内容,梳理了情节,并且透过李忠、店小二、金老汉的视角认识了鲁达,鲁达“仗义疏财、嫉恶如仇、颇有心机、威猛神勇”的个性特点不再是几个抽象的词语,而是以栩栩如生的鲜活的形象印在了每个人心里,学生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同学,在他们眼里心里就只有鲁达、金老汉……
在学生品读了16——18自然段精彩打斗场面之后,我链接了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中也是表现这三拳的视频片断。当学生情感的波澜还没有从视频惊心动魄的场面中完全平静下来之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表现这样的打斗场面,同学们觉得影视艺术和课文的文字描写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表现形式?因为有了先前对这几段文字认真细致的品读,再加上视频文件对视觉强烈的冲击,此问一出,学生就按捺不住开始叽叽喳喳,全班交流时学生更是各抒己见。这一段视频的引入,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情节的印象,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校正了快餐文化时代他们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漠视。
关于“英雄观”的问题是这节课的难点。如果我们直接了当地问“鲁达算不算英雄”或是“鲁达的行为有没有触犯刑律”之类的问题,学生也许有兴趣去探究,但这样的探究有了更多成分的政治课的色彩,说教意味太浓。所以在解决这一难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鲁达穿越了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这种超越时空的虚拟情景又一次在课堂上激起千层波浪。学生基于前面对人物的理解,有的表达了对鲁达的崇敬之情,有的对鲁达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但也有同学对鲁达的做法表示了否定,认为他打死镇关西触犯法律的举动是不可取的,甚至还有学生认为他应该采取暗杀方式,既替金氏父女出了气又保护了自己。此时,我及时引入了原作中的相关内容、时代的背景资料,结合原著中鲁达一生的经历,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这个人物。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水到渠成,不着痕迹,不仅让学生更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物个性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英雄观,还激发了学生课外去阅读原著的兴趣,教会了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鉴赏文学作品,可谓一箭三雕。
当下课铃声在学生意犹未尽的发言中响起时,我深切地感受到: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从来就没有缺少过激情,而这种激情能否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程度的绽放,往往取决于作为教师的我们运用了多少智慧!

用智慧点燃激情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后反思 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黄群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