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暗黑魔神的诅咒》

2020-10-29 15:42 作者:大WaaaghBoss  | 我要投稿

又名《血魂晶》

由于游戏媒体和大众玩家对新大菠萝重启之作抱有奇怪的歪曲或非议,虽然这是因为长久以来的失望所导致的,但作为一个稍稍瞥见内幕和真相之人,我还是忍不住发声提醒,恳请评论双方保持克制并尽量不要再试图谈论《暗黑魔神:重返崔斯特瑞姆》这部受诅咒的作品。

尽管我非常不愿如此轻率地透露其中的内容,尤其我深知澄清与解密有时候毫无意义,人们往往更愿意相信他们自以为事实的所谓真相。

普罗大众或许会认为我所说的,不过是一个被哥特式恐怖电影洗脑的狂热爱好者的疯言疯语;而业内人士则会提出质疑,认为如今的技术远远不可达到我所描述的景象——完全浸没式的VR技术依旧遥遥无期、毫无头绪,真正的可触碰式全息投影技术仍然就像世界经济那样停滞不前。

虽然少数智库机构和阴谋论爱好者可能会把这件事与某些数年前网络上流传的关于所谓的摩苏尔地区“亚述巴尼帕尔石碑文”新考古发现的新闻联系起来,并为之困惑不已。

我并非是为刚刚遭受到重大打击的北极风工作室摇旗呐喊,也无意参与评论双方的冷战热斗——无论是支持者的无脑赞美,他们不知道游戏中潜藏的险恶;还是反对者的一昧贬低,尽管就游戏本身来说的确是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游戏;双方的论断都过于偏执武断——但当下舆论对北极风和刚刚故去的比尔·A·布莱德维克的疯狂炒作,以及评价愈发两极极端分化的情形,使我不得不站出身阐述一二。

然而,由于当初与布莱德维克事先定下的保密协议,我无法也未能留下普罗大众双眼切实可见的影象资料,因此最终我只能遗憾地以苍白可怜的文笔来描述我所见到的震撼景象。

76年的初夏,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朋友的介绍下,我有幸受到了北极风工作室创始人比尔·布莱德维克的邀请,前往北极风工作室位于马萨诸塞州阿卡姆镇的总部,参观其新作《暗黑魔神:重返崔斯特瑞姆》的最新开发动向。在那里,我得以观看试玩,并亲眼见识到了游戏实机试玩画面。

《暗黑魔神:重返崔斯特瑞姆》是《暗黑魔神》一代的重启之作。在不久前的宣传中,其制作人布莱多维克表示游戏将重新回归写实的哥特式阴暗风格,在保留一二代经典设定的同时,并使用了写实风格的动作系统和具有争议性的越肩视角。

玩家和游戏媒体对此并没有多少兴奋的感慨与期待,毕竟他们早已经见证过无数次类似的情形了,单单是完全转变画风的正统大菠萝『三』以及其徒有其表的“精神续作”,就可以打消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资深老玩家那仅剩不多的期望情绪。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菠萝就是失败与失望的代名词,它见证了暴风雨公司灿烂的兴盛,也见证过暴风雨公司在玩家失望的注视下缓慢而痛苦的慢性死亡。

它就像是古埃及法老降下一个具有魔力的诅咒,无论是其IP真正持有者,还是原主创加盟的所谓精神续作,都无法摆脱这个可怕的诅咒。

暗黑魔神的阴霾就像一个真正的来自地狱深处的大魔鬼一般始终笼罩在所有人心头,不管是怀抱梦想的游戏制作者还是仍带期望的死忠玩家,谁也无法摆脱这个可怕的梦魇般的事实,就像游戏中的主角永远也无法摆脱和真正战胜暗黑魔神那样。

当北极风获得暗黑魔神IP并宣布重启计划之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战争黎明或是暗黑血统式的狗尾续貂之作。

在遥远的东方有一句古话,那就是活人永远争不过一个死人,我认为这用来评价就十分恰当,玩家热爱的不仅仅是画面复古/玩法深刻的老大菠萝游戏,更重要的是那些令他们怀念的游戏本身代表的不可追回重现的旧日欢乐时光。

然而在亲自赶赴阿卡姆一行之后,我却改变了之前的简单看法,布莱德维克和他的北极风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复制一个超高清版的暗黑魔神,一股脑儿地继承旧版的设定或是完全推翻。他有着自己的想法,他想创造出游戏界另一个暗黑魔神的奇迹。

在北极风的总部,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布莱德维克。他是一个面容憔悴的人,身形消瘦,头发始终如鸦巢般卷曲油腻,似乎并未经常打理。

之后我从旁人口中了解到他自从失去心爱的妻子后就一直如此疯子般地任凭头发胡须疯长,然后没日没夜地把一切精力都投入游戏的制作中去。

在会客室里,布莱德维克向我展示了一些他们设计的一些游戏原画以及草稿设定集。会客室只是一间普普通通的会议室临时整理而来,与标准的会议室几乎没有两样,庭室的前方挂着宽大的投影布,大厅的桌椅边装饰着翠绿色的盆栽提。

房间里唯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墙壁相框里摆放的照片,照片似乎是一块黏土石板片段的特写。石板看上去保存非常完好,它似乎是以锲形文字撰写而成,可能是苏美尔人、阿卡德人或者亚述人在数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篆刻而成,当然前提是它并非精妙伪造的赝品。

此外还有一颗奇怪的暗红色八面体水晶摆放在石板一角,似乎充当装饰物,但暗淡的光泽使其看上去平平无奇。一种怪异的魔力不断吸引着我仔细地端详那枚水晶。然而不知为何,我心中突然升起了一种嫌恶的反胃感,就好像那枚晶体是某种亵渎人类的污秽之物。

我花费不少精力才从这种怪异的反感里脱离出来,头脑就像刚刚摆脱鬼压床、梦中梦般的晕眩虚弱。

我觉得自己一定是太过于疲惫,也许今日起床太早,也许是昨夜没有好好歇息。布莱德维克也认为我可能是开车太过疲劳,故而他很和善递给我一杯提神醒脑的咖啡。

接着我们关于游戏的设计与制作谈论了良久,布莱德维克讲诉了自己为梦想艰辛创业的过程,也带我参观了北极风程序员与工程师正在制作的游戏内容。在深入地交流后,我开始确定眼前这个人是真的热爱游戏的。

在某些方面,如今的北极风与早年的暴风雪十分相似,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出于理想的感召和游戏理念的认同从而创建出一个充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活力的小游戏公司。

他们都曾遭到冷遇,得不到哪怕一份钱的资助,只不过不同的是一个始终不入发行商的法眼,而另一个则恰好生在游戏界和众筹领域的冰河期。

在遇冷之后,两者又都如有神助般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援助并与之联姻,暴风雪加入暴风雨公司,成为其一个具有相当独立性的子公司,而北极风也成为了所谓的新兴企业纳科塔科技公司(以下简称PTC)的高新技术推广代言人。

说实话,我那时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不太出名的“小”型科技公司,未曾想到这个名不转经转的企业竟然愿意为一个不相干的游戏制作人从破产的暴风雨那里购下了大菠萝IP。

只是不知为何我总是隐约觉得,布莱德维克的野心或者说目标绝对不只是仅仅游戏这一领域,他似乎隐藏着某些不可对外人倾诉的秘密。特别是他双眼闪烁着的如复仇般的狂热火光,始终让我有一种隐隐不安的感觉,我不由得想起了大仲马笔下的基督山伯爵,更名改姓并秘密展开复仇。

我那时以为自己有些谵妄了,为自己竟然会对一位刚刚痛失挚爱的可怜丈夫展开了如此怪诞的联想而感到羞愧。

北极风的创始人布莱德维克毫无疑问是一个富有创造与想象力的男人,他待人随和,在为梦想拼搏的同时还能体恤下属,以此深受员工的喜爱。

但在远离公众与媒体的另一面,布莱德维克却在私下里用狂妄的语气宣称《暗黑:重返崔镇》将开启另一个游戏的黄金年代,其游戏的真实度将远超以往任何一款游戏,并狠狠打那些顽固的保守派学者一脸,艾维莉娅将以他为傲。

我那时还不太明白那些保守派学者与他何愁何怨,也许是游戏人与老学究天然不可避免的观念冲突,只是在听闻布莱德维克妻子的名字时,我依稀记得自己似乎曾在什么新闻上见过这个“艾维莉娅”名字。

如果当初我没有选择继续与他深入探讨,特别是从布莱德维克口中了解到他那不幸英年早逝的妻子的悲惨故事,那我或许就不会从布莱德维克的只言片语中拼凑这款游戏里潜藏着的恐怖真相。

在充当临时接待室的会议室里,布莱德维克告诉我,他已经成功地说服了他的赞助者,也就是所谓的PTC公司,让北极风收下使用PTC的最新技术,他们将使用全新的设备与技术来制作《暗黑魔神:重返崔斯特瑞姆》。

据布莱德维克所说,PTC一直在开发完全浸没或者说完全潜行式VR/AR以及真正的可触碰式全息投影技术,而现在他们已大功告成,这种技术大致通过模拟人做梦的机制,当用户在就算在虚拟空间内进行各种夸张的运动时,现实世界的身体——只要情绪不过分激烈波动——也不会跟着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了完全潜行的效果。

我有些不太相信,又有些莫名地担心。照常理来讲,即使不投入军事或科研领域,这种极其先进的技术怎么也不会首先投入到游戏这种较为边缘的、经常成为被指责对象——尤其在少数保守者眼中游戏以及所有游戏人完全是恶魔般地堕落——的民用娱乐项目中。

更何况这种未经证实的新技术往往可能存在一些莫名的隐患,就像科幻小说里经常提到的那样,设备的漏洞导致完全潜行的玩家成为假死的植物人或者被秘密操控感官甚至躯壳去为幕后黑手完成一些不可告人的险恶阴谋。

布莱德维克还透露说PTC的所有技术,无论是VR、AR亦或是全息投影,都是基于一种极其特殊的拟真系统而完成的,这种特别系统对于CPU计算量的要求很大,对显卡的要求却相对较少。

而由于拟真系统近乎于堆砌原子的点排布结构,这就意味着,今后的游戏角色不再是简单而空洞的骨骼和蒙皮贴图,她们将真正有血有肉,二进制的血液将会在她们表皮贴图下流淌,一个全新的游戏纪元也会因此诞生。

布莱德维克的话语有些过于超前,暂且不论现今的技术是否有能力达成这种系统,即便它真的已经存在,我仍然怀疑当代的计算机硬件是否能够承受得起这种系统的基本运行。

但稍后的试玩活动里,我第一次目睹了这种不可思议的骇人技术。这种完全潜行的技术给我带来了一种莫名的厌恶感,那种恶心反胃的感觉就好像我正亲手打开潘多拉的魔盒,将不可描述的灾害释放到人类社会里来。

布莱德维克似乎看出了我对完全潜行VR有所抵触,他欣然表示由他来演示游戏的试玩。PTC的设备在主玩家使用VR的同时完全支持全息投影显示,可以让同伴全程无碍观看游戏过程。

试玩是布莱德维克的办公室内进行的。这间房间与任何一个游戏从业人员的工作室都没有太多区别,贴满便条的电脑,杂乱无章的桌面,除了那一抹怪异的暗红色。

我几乎是匆匆一瞥就注意到那枚暗红色的八面体水晶。我绝对不会看错的,那正是照片上的那枚红水晶。

有那么一瞬间我感到一阵精神恍惚,似乎有一种恶魔般的险恶力量从暗淡古旧的水晶体中散发出来,那感觉就好像至尊魔戒在急迫地诱惑弗罗多·巴金斯戴起它一般。

我不由自主地盯着它,感觉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恶魔之手强行扭转我的脑袋,让我不得不正面注视着它。

布莱德维克的招呼声打破了水晶施加于我的魔咒,这个男人从一个泡沫纸箱内取出了一部模样怪异的机器,大概两英尺高,一英尺长宽,比一台P系列主机稍大了一些。

机器中央有着一面巨大得足足占据机器正面三分一面积的圆形凸面镜,这使得机器看起来不像是一台主机,反而更像是一部摄像机。

在布莱德维克调试机器的时候,我向他询问了关于那块异常水晶的事情。他解释说,这是他的亡妻在一次东欧考古行动中发现的古物,他戏称其为血魂晶,并开玩笑说这就是史前的古代人用于囚禁恶灵的东西。

他承认这块水晶会使少数注视它的人产生离奇反常的古怪幻觉,如果不是为了纪念亡妻以及这破水晶能赋予他远超平常的创作灵感,他也不会把这个该死的水晶留在这里。

我真诚地建议他尽快处理掉这块水晶,或者至少不要直接接触它。我猜想这块水晶里也许有着什么致幻类的特殊成分,当水晶暴露于空气中的时候,水晶上包含致幻成分的粉尘因为磨损而漂落,粉尘随着气流逐渐撒播进空气中,最终产生了我刚刚所经历过的险恶诡异感觉。

布莱德维克回应说他会考虑这么做的,当然这是在完成游戏之后,在此之前他还需要用这块水晶,像古代萨满祭司那样服用致幻剂一般获取通天般的灵感。

接着布莱德维克打开了游戏主机的全息投影功能。我看见一道由无数的蓝色半透明微粒组成的光幕从主机正面的主光学镜头中释放出来,紧接着一场夸张的“宇宙大爆炸”般的爆发——我那时几乎被吓了一跳——将光粒散播到房间的每个角落。

整个办公室都被诡异的淡蓝色光芒所笼罩,那些闪着半透明淡蓝色光泽的星光微粒就在我身边缓缓旋转,恍惚间我仿佛置身于浩瀚宇宙,而身边那些由发光微粒组成的如毛细血管网状或者说羽毛状的结构,不由让我想起了人类所知的最大宇宙结构——所谓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

而更令我惊讶的是这种古怪的全息投影技术竟然有反馈的触感。当我的指尖触碰到发光微粒的同时,我确实感觉到了某种真实的可感知的触感,而那些被触碰的光粒也因为触碰的缘故而产生了荡漾与涟漪。

布莱德维克解释说这种全息投影技术正是靠足够多的这种可任意变色的微粒,来产生真实逼真的临场感,就某一方面来讲,也并不比完全潜行VR差了多少。

当我注意到如沙丁鱼群环绕着我的发光微粒开始变黑的时候,游戏也就悄悄开始了。

我必须指出那种逼真至极的临场感让我几乎忘了自己还身在北极风的办公室中。我并没有使用任何VR或AR设备,但办公室里原本的景象却已经消失无踪,我猜测是那些变色微粒遮挡住了办公室原本的景象。

我不知道布莱德维克使用的所谓完全潜行式VR的观赏效果如何,但仅就我自己所睹所见来说,这种全息投影技术已经完全做到了普通VR能达到的效果的极致。

游戏的开场与老版的CG并无太多区别,但更精细与宏大。游戏首先从崔斯特瑞姆城边缘的阴暗山林里开始,半羊半人的提萨开始进攻本就因为魔神苏醒而处于半沦陷状态的崔斯特瑞姆城。

当时疯癫狂乱的险恶气氛已经笼罩着这个城市,退守下城区的守军早已经残存无几,余下的不是成为了逃兵就是在成为逃兵的路上;亵渎神明的丑陋怪物从阴暗鬼祟的地下墓室爬出,毫无阻碍地游荡在空荡破败的街道上;市民不是死亡就是逃离,房屋十室九空,剩下的人也因为魔神那强大的腐化之力,而人人自危,怀疑和恐惧的种子已经几乎彻底地毁灭了这个城市的希望。

然而就在这黑暗绝望的时刻,那个堪称传奇的战士出现了。

我不想过多地描述游戏的实机画面及其细节,在面对游戏画面时我始终有一种诡异隐约不安感,也许是来自来自逼真的建模绘图和拟真的全息投影带来的可怖真实感,又或许另有隐情,它总是让我不由自主地浮想起一种古老恶魔肆虐史前东欧原始城邦的古怪景象。

那种险恶怪诞的氛围仿佛是在告诉我这不是一部重制的虚拟游戏,而是真真正正发生在人类无以想象的久远过去的黑暗密辛。

但对一个亲眼目睹实机操作画面的准玩家来说,毫无疑问,《暗黑大魔鬼:重返崔斯特瑞姆》——在刨除那些因为画面和细节过于逼真而产生的语言难以描述的疯狂怪诞的险恶氛围后——的确是一款极其优秀的ARPG游戏。

就如布莱德维克本人所言,它完全复刻了大菠萝一二代那种晦涩阴暗的风格和冰冷残酷的场景刻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充斥着恶魔、不死生物以及其他无名怪物的潮湿地牢与阴暗墓穴,那种梦魇般的阴森气氛始终挥之不去。

布莱德维克向我展示了一部分单机剧情的游戏流程,包括与半羊人精英怪的第一场精英战,以及与恶魔屠夫的第一场BOSS战。

在单机部分暂且只有战士也就是艾丹的剧情,暂时还不知道会不会有罗格弓手与法师的单人剧情,又或者他们会以配角身份出场。

游戏确实继承了大菠萝一代的技能卷轴搜索的设定,并且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学习,无论你究竟是何种职业。但看起来至少角色还是保留了一条特色的天赋技能树,以减少不同职业的相似度。

游戏的战斗系统粗看起来很像是魂类游戏,如果没有掌握战斗的诀窍,即便是拥有很好的装备,纯近战类角色也会被怪物的疯狂连击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尤其是在面对非蛮力的技术型敌人的时候更是这样。

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的,最严重的问题便是高拟真度带来的高血腥和恐怖程度。与之相比,其他游戏的断肢和碎尸效果不过万圣节便宜的玩笑,所谓的分级系统恐怕也难以容纳下这真实可怖的游戏。

我那时就认为这游戏绝不可能如此不修改就轻易上市,尽管无论从剧情、技术还是游戏性来说它都是一部不错的游戏,但那些过于真实残酷的部分绝对会毁了这部作品。

在离开的时候,我向布莱德维克提出了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他点头表示接受,但那副表情却是“你尽管说,反正我也不会更改的”。

这会使这部作品倍受争议,我寻思,成为保守主义者极好的攻击对象。然而讽刺的是来自暗黑魔神的诅咒却再次应验,比尔·布莱德维克意外身亡,痛失主创的北极风在无法说服幕后金主继续提供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也难以维续,因此暗黑魔神重启版便胎死腹中。

我不知道布莱德维克是否真如官方所言死于自杀。尽管据我那不愿透露姓名的朋友所知,布莱德维克的医疗档案显示他确无心脏类疾病、骨质疏松或是其他精神类遗传疾病,他死前生活工作也似乎一切正常。

而从某些阴暗小道流出的消息则指出了一更可怕的猜测,据说比尔·布莱德维克本人死状十分凄惨,某种类似红色水晶体的物质似乎被他或凶手用手硬生生从头顶直接洞穿了脑部。

奇怪的是自杀现场没有发现任何凶手留下的痕迹,指纹、皮屑或是其他的蛛丝马迹,包括红色水晶在内都只留有死者的指纹。

尸检报告也指出死者除了头部外,身体没有受到其他的被认为是打斗或抵抗的额外损伤。内脏也很正常,只有心肌中夹杂着许多红玫瑰色的血斑,这或许说明布莱德维克在死前曾受到了难以想象的可怖惊吓。

没有人知道他或者凶手是怎么做到用一块高硬度但过脆的水晶完成一场野蛮的“开颅手术”,据说水晶体除了沾染了红白之物外丝毫损伤,而现场也没有找到其他的能被证明凶手使用过的工具。甚至连其居住的公寓处安装的防盗摄像头也表明了布莱德维克死亡当日没有任何可疑的人曾来过他的住处。

那些消息还指出就在警方查封了死者住所的一天后,警局的证物室就发生了离奇火灾,而更为奇怪的是,在燃烧的废墟里,那枚做为呈堂证供的“凶器”水晶竟然不翼而飞了。

因此某些灵媒认为这涉及了某种邪灵附身,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死者在确定自己无法对抗附身的邪灵之后选择了与邪魔同归于尽的命运。

这就是为什么一枚易碎的水晶竟然能钻透人类坚硬的头盖骨,邪恶而扭曲的超自然力量在此起到科学无法想象的作用。

我不知道自己对于这些猜测应给予以何种的评论,究竟是应该谴责这些毫无根据的流言,还是仔细探寻其中每一种可能性的科学解释。

另外我还听说FBI介入了调查并在死者家中找到了一块外观以假乱真但内容荒诞至极的亚述巴尼帕尔石碑文赝品,那块锲形文字碑文言之凿凿宣称在人类不可想象的久远过去,神话传说中的蛮王柯南所处的时代,柏拉图口中的北方乐土——海珀伯瑞安文明是确实存在的。

而事情到了这里,我也终于记起了我认为“艾维莉娅”这个名字十分熟悉的缘由了。

她是三年前的那场轰动世界——但当然对和考古学界隔几百座山的我来说却是没有多少印象,然而发达的搜索引擎还是帮了大忙——的考古作伪事件的主角,她的名字正是“艾维莉娅”,一位年轻而富有进取精神的考古学者,或者说曾经是。

她曾因发现东欧史前古城遗址“克兰杜拉斯”而大出风头,也曾因坚持己见,而被保守的同僚批判——如果她的学说为真的话,现代的人类文明史恐怕需要推倒重建。

她发现了所谓的内容荒诞至极的亚述巴尼帕尔石碑文,那块锲形文字碑文言之凿凿宣称在人类不可想象的久远过去,在史前数万乃至数十万年前,人类文明就已经数次发展出极高的水平。

她因此提出关于北方乐土——也就是神话传说中的蛮王柯南所处的文明时代——海珀伯瑞安文明是确实存在的假说。但这种“异端言论与著作”很快就遭到同僚的广泛批判和整个学界的冷酷打压。在崩溃不堪重负之后,她最终自杀身亡。

一切的迹象似乎都将答案指向了最不可能的解释。按理说任何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不应该相信这种毫无科学依据的无稽之谈,我一开始也是如此觉得的,认为一定有其内在的符合科学的解释。

然而最近的一系列困扰着我的离奇诡异的梦境,却让我开始反思真相是否真的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每当我闭目沉睡,梦境里总是会浮现出游戏里英雄独自对抗魔神的画面,他将囚禁魔神的暗红色灵魂石植入了自己脑袋,试图与之同囚。

在梦里,那位战士告诉我,经历了上万的时光,如今的恶魔早已经饥肠辘辘、虚弱不堪,但那也不是凡人能够轻易对抗的。他也许无法战胜恶魔,但至少他已经做好了共赴冥狱的准备。

奇怪的是梦境里那位英雄战士的面貌却总是布莱德维克的面貌。

我忽然意识到,无论布莱德维克死因为何,都与那诡异的暗红色水晶摆脱不了干系。

也许那枚受诅咒的水晶正是游戏里囚禁魔神的灵魂之石,它在古老而久远的过去,毁灭了史前的崔斯特瑞姆城邦,也因而永久地囚禁在城市那大理石堆积的废墟内,直到一位考古学者无意间将其解放。

我无法猜测旧版《暗黑魔神》的原主创们是从何得到这可怕而渎神的灵感,也不清楚艾维莉娅是如何机缘巧合地发现了那座失落千古的古城遗迹。

但基本的答案已经明了,而作为学者的丈夫,游戏制作人比尔·布莱德维克试图向世人证明正是妻子那不被世人接受的石板译文——那被邪魔摧毁的崔斯特瑞姆并非虚构,在那诡异久远的过去,来自异空间的邪恶子嗣或许真的曾肆虐于人类所行走的大地之上。


《暗黑魔神的诅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