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的类型和防治婴儿湿疹的方法,亲测靠谱
有很多新妈妈对于湿疹不了解,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婴儿感染湿疹,湿疹的危害越来越大,发病率逐步走高。很多新妈妈为之担心,应该需要了解湿疹的症状,及时的治疗,帮助婴儿找回健康的身体。

湿疹是怎么引起的?
直接病因:导致小儿湿疹的病因是复杂的,其中过敏因素是最主要的,以前有过敏体质家族史(如爸爸、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兄弟姐妹等家子成员有过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合膜炎、哮喘、食品过敏和药物过敏等)的宝宝会更轻易发生湿疹。
诱发因素:发生了湿疹的宝宝,很多事物又会诱发或加剧湿疹症状,如食品中卵白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牛乳,接触化学物品(护肤品、洗浴用品、清洁剂等)、毛成品、化纤物品、植物(各种植物花粉)、动物皮革及羽毛、发生传染(病毒传染、球菌传染等)、日光映射、环境温度高或穿着太热、严冷等,都可以刺激宝宝的湿疹再次发作生或加剧。这也是导致小儿湿疹的病因。

婴儿湿疹症状及危害
因为引起湿疹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所以孩子的年龄不同、皮损的部位不同、生活的环境季节不同,湿疹的表现也是多样性的,主要可分成三型:
脂溢型:三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覆有黄色油腻的痂,头顶是厚厚的黄浆液性痂。以后,颏下,后颈,腋及腹股沟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我们称为脂溢性湿疹。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
渗出型:多见于3-6个月肥胖的婴儿,两颊可见对称性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伴有小水疱及红斑连成片状,有破溃、渗出、结痂,特别痒以致搔抓出带血迹的抓痕及鲜红色湿烂面。如果治疗不及时,可泛发到全身,还可继发感染。
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的小儿,表现为面部、四肢、躯干外侧斑片状密集小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我们又称为干性湿疹。

因为婴幼儿皮肤很嫩滑,孩子是很易患上湿疹疾病的,如果不及时治疗,患儿因剧痒而烦躁不安,用手抓患处,可引起出血,继发细菌感染,严重者可化脓发烧。患处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婴儿湿疹防治
1、应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宝宝对鸡蛋过敏,可暂时不添加。
2、如果宝宝吃母乳,妈妈应注意不要吃易引起过敏的鱼、虾、羊肉等食物,最好别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3、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经常帮宝宝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湿疹十分痛痒,宝宝常会用手抓,抓挠会引起皮肤的细菌感染。
4、不能用碱性强的肥皂、热水洗患处皮肤。因为肥皂和热水会将宝宝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肤更加干燥,还会刺激肌肤。
5、给宝宝穿上棉质的宽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湿疹。妈妈和宝宝都不要穿丝、毛织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过敏。
6、妈妈不能擅自给宝宝用任何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给宝宝身体带来副作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抗组织胺药、消炎、止痒、脱过敏药物。
7、如果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可以参考医生的意见选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已有研究证明选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有助于调整婴儿的免疫系统,降低婴儿湿疹,以及避免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温馨提醒:
婴儿湿疹轻者不需药物治疗,但要注意宝宝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必要时可适当使用复合维生素等药物。
注意保持婴儿大便通畅,婴儿湿疹发病急性期应避免预防接种,尤其是卡介苗和流脑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