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发现你孩子的财富基因》语录(二)
有时,1盎司的感性认识要用1吨的教育去改变。
许多人期望能通过攒钱变富,还有些人期望能通过攒学位和好成绩变聪明。而我自身的斗争则是克服贫乏的财务感性认识,以及我不如别的孩子聪明的感觉——那是一种与别的孩子比较后才有的感觉。也就是说,直到与有钱人家的孩子比较后,我才知道我穷;直到与成绩好的孩子比较后,我才知道我不聪明。
正如富爸爸所说:“你需要的钱越多,你的力量就越弱。”许多人在学校里成绩很好,还找到了高薪的工作,但是因为没人教他们如何让钱为自己工作,他们就会为钱辛勤工作并陷入长期债务。他们需要的钱越多,需要钱的时间越长,自我认知能力就越差。
工业时代的规则是上学,取得好成绩,找一份既安稳福利又好的工作,过一辈子。等你退休之后,公司和政府将照顾你的余生。
而在信息时代,规则发生了改变。现在的规则是上学,取得好成绩,找份工作,并为这份工作接受培训;找另一家公司,换新工作,再接受培训……这个过程就这么持续下去,与此同时,你还要祈祷自己能存下一大笔钱以应付你65岁以后的开支,因为你可能在65岁以后仍然身体不错。
工业时代适用的定律是爱因斯坦的E=mc2定律,而到了信息时代,适用的定律则是作为当代意识形态基础的摩尔定律,即信息量每18个月会翻一番。换句话说,为了跟上变化,你的知识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工业时代的变化很慢,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很有价值。而在信息时代,你掌握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你所学的东西也许很重要,但远不及拥有快速学习、适应变化和掌握新信息的能力重要。
我的父母都是在大萧条的年代中长大的。对他们而言,工作保障就是一切,因此当他们说“要想找到一份安定、有保障的工作就必须去上学”时,声音里总是带着一丝恐慌。也许你还没注意到,虽然今天有足够多的工作机会,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现有的岗位上保证知识不过时,不会被淘汰。
从工业时代跨入信息时代,还有下列微妙但是意义重大的变化:
● 工业时代,雇主要对雇员退休后的生活负责。
● 信息时代,雇员要对自己负责。如果你在65岁以后陷入经济困境,那是你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公司的问题。
● 在工业时代,人越老越有价值。
在信息时代,人越老越没价值。
● 在工业时代,人们终生做雇员。
在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频繁跳槽。
● 在工业时代,聪明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医生和律师,能够赚很多钱。
在信息时代,赚钱最多的人是运动员、演员和歌星。而医生和其他一些专业人士挣的钱比工业时代少了许多。
● 在工业时代,如果你或你的家庭陷入财务困境,你可以依赖政府的救助。
在信息时代,我们只能越来越多地听到政客们信誓旦旦地要拯救社会保障计划和其他的政府保障计划。而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当政客们发誓要拯救某样东西时,那样东西很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了。
慢慢地,我意识到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对金钱不足的恐惧和担心阻碍了自己好好领略大自然的博大和奇妙。我意识到自己的致富努力主要是个人战胜对贫穷的恐惧的过程。我也意识到为什么富爸爸总是说:“正是恐惧使你成为自己的囚徒,正是恐惧将你锁进了自己的牢笼。在牢笼里无法领略上帝的博大。”我的思绪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年轻时代,我好像听到富爸爸在说:“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孤立无援,只有自己奋斗才能生存。我们常常以为,为了生存需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常常有人教育我们适者生存,如果不能适应,我们就无法生存。这些都是囚徒的思维。很多人都是自己内心恐惧的财务囚徒,因此他们紧紧抓住安全这根细线不放,变得贪婪,为了一点小钱争斗不已,就像饿狗扑向一块无肉的骨头,而不是寻找财务自由。”

很多小人物终其一生都在攻击巨人,他们批评指责,散布谣言,诬陷栽赃,拼尽全力诋毁。他们关注的是巨人的缺点而不是优点。这就是他们只能是小人物的原因。大卫也许有些年轻,也没有多少武器,只有一个投石器,从体格上看远远小于歌利亚,但大卫不是一个小人物。”本书的观点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卫和一个歌利亚。大卫如果选择了一个小人物的环境,他就可能永远是一个小人物,并会为自己辩解:“歌利亚比我高大得多,仅仅用一个投石器我怎么能战胜巨人呢?”然而,大卫选择置身于一个巨人的环境,从而成为了一个巨人。这就是他打败歌利亚并成为一个巨人的原因。你也能做到。
寻找你自己的自由很容易。你所要做的首先是确定上帝想做什么,然后带着上帝赋予你的智慧和才能做他想做的事情。如果你真诚地去做,上帝的博大将注入你的生活。生活不是挣钱谋生。去看看鸟儿、花草树木以及所有的大自然的创造。鸟儿不用谋生,它和其他上帝的创造一样,仅仅做上帝让它们做的事情。如果你相信上帝,做那些上帝让你做的事情,上帝的博大将永远与你同在。”富爸爸还说,“你不必做鸟儿的工作,鸟儿已经做了那些工作。”他这样说,是因为他看到太多人去竞争一个职位,而不是去寻找需要做的事情。他说:“如果你去寻找到那些需要你做的工作,并且努力地去做,你将会领略到上帝的博大。
你已经知道,富爸爸喜欢用童话教育我们。他很喜欢其中一个故事:为了找到她英俊的王子,美丽的公主不得不亲吻一只青蛙。富爸爸常说:“为了确认哪一个是王子,你不得不亲吻很多青蛙。”在投资领域,以及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那都是一句真理。今天,当听说某人25岁找了一份工作,并在那里干了一辈子,我总是很吃惊。我想知道他们怎样知道好工作与坏工作的区别。当我遇见一个15岁就决定做医生的人时,我怀疑他在做决定时是否真正了解现实。在投资和其他事情中也是如此。
富爸爸说:“大多数人不愿亲吻青蛙,结果嫁给了一只青蛙。”他的意思是,在投资和有关个人未来的事情上,大多数人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尝试。大多数人不是花时间寻找好的投资,而是凭冲动和小道消息行事,或者根据亲友意见安排自己的投资。
当有人问:“没有钱的时候,你怎么做?”我的回答仍然是:“去购买。”在投资培训课上,我经常说:“当你去购物中心的时候,没有人问你是不是有钱。商家希望你购物闲逛。在大多数投资上也是一样。购买、询问、分析就是我怎样得到经验的主要过程。我所学到的投资经验在书本上是找不到的。就像你不能从书本上学会打高尔夫球一样,你也不能从书本上训练自己的大脑发现别人看不见的投资机会。你必须出去、购买。”
爸爸说:“许多人只生活在非黑即白或者说非对即错的世界里。一些人会建议你‘不要还手’,而另一些人会说‘回击他们’,而生活中成功的关键应该是,如果你必须还手,就要准确了解还手的力度要多大。掌握还手的力度比简单地说‘不要还手’或‘回击’需要更多的智慧。”
爸爸经常说:“真正的智慧是把握适当的分寸而不是简单地谈论对与错。”作为一个6岁的孩子,我从妈妈那里懂得了为人要善良、宽厚——但我现在知道我不应该太过善良和宽厚。从爸爸那里我懂得了人应该自强,但我也知道应该运用智慧,有分寸地运用我的力量。我常说硬币是有两面的,谁也没有见过仅有一面的硬币。但我们又常常忘记这个事实,经常认为自己这一面一定是唯一的或者正确的一面。当我们这样想时,我们可能聪明地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但也可能禁锢了自己的头脑。
他知道他的孩子们都很聪明,他不断地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在学校成绩不好,但这不能说明我们不聪明。他是一位出色的老师,他知道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发掘学生的天赋,而不是盲目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他们都认为所有的孩子生来就是聪明孩子和富孩子,只是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有些孩子学会了做穷人,有些孩子学会了相信自己不如别人聪明。我的两个爸爸都是很棒的老师,因为他们坚信每个孩子都与生俱来地拥有各种天赋。换句话说,他们认为我们不应该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而应当发掘孩子们各自的天分,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