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锤40K黯色蔷薇——律化时代(6)
遗弃星域的独特亚空间现象
得益于遗弃星域与银河系相对独立的亚空间环境,遗弃星域的亚空间始终处于一个干净、有序以及大量完善网道的环境,这些网道的建设者是寇尔克兽人以及洛水灵族,钛星人和人类没有制造网道的技术,而黯色蔷薇也仅仅有着使用网道的科技而不能开创自己的网道——得益于洛水灵族和寇尔克兽人公开使用的各条遗弃星域公开网道,黯色蔷薇因此可以进行安全的亚空间航行以及长期停留在亚空间进行对亚空间的研究。
在进行亚空间研究时,黯色蔷薇发现了一些在银河系内无法观察到一种独特亚空间现象:
阀域化。

阀域化现象:在大远征时期,黯色蔷薇曾多次遇到那种在过去历史时期被亚空间吞没然后在大远征时期重新出现的星球,但一般在帝皇的命令下,无论是上面是什么情况都必须进行灭绝令,黯色蔷薇也只能无奈将数颗看上去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星球灭绝,但在混沌星际战士出现之后黯色蔷薇也逐渐明白了帝皇当年的用意——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你永远不知道这些看上去美丽的、生机勃勃的世界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腐化,或许是在秀丽的树林中是流脓的枝干,或是在冰冷钢铁中流淌的炽热鲜血和液态黄铜,或是隐藏于科技遗迹中的恐怖幽灵,这些都只是最无害的哪一类,更恐怖的是那些整颗星球腐化成不可名状的恐怖怪物,悬浮于现实宇宙的庞然大物:这种就需要联合作战甚至需要多个军团付出惨重代价才能执行灭绝令。


黯色蔷薇沿用帝皇命名的称呼“恶魔世界”或者“腐化世界”来指代这些出现在现实宇宙的星球。
某种意义上,任何进入亚空间然后再出现在现实宇宙的星球很大概率上都会被腐化,这种现象倍黯色蔷薇命名为“腐化现象”,即亚空间对现实宇宙的侵蚀。
但阀域化是完全相反的过程:亚空间内部也存在天然的腐化和恶魔星球或者世界,这些世界在会被亚空间风暴抛出亚空间,下落不明,然后再一次出现在亚空间中时,已经是不同的性质了—因为遗弃星域中不存在恶魔世界,这点是经过寇尔克兽人和洛水灵族确认了的(寇尔克兽人只听啊哥命令,不信搞毛;洛水灵族对灵族诸神的信仰已死,只遵从中庸之道和洛水会议的指示,因此两个种族不存在在亚空间的本族神明,且无需担心也没任何亚空间恶魔的记录),因此黯色蔷薇的科技修士壮着胆子从这些回归亚空间的世界上采集了一些样本并与这些亚空间原生世界的样本对比,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这些亚空间世界上的物质与完全符合物质宇宙的物理规律!
众所周知,亚空间的物质只是现实宇宙对应事物的投影,比如恐虐的黄铜,只是与现实宇宙的黄铜外形类似,如果用仪器检测可能是乱码可能是仪器爆炸甚至小几率仪器会跳起来砍死科技修士高呼“血祭血神”,同理纳垢的浓汁、色孽的皮革、奸奇的水晶都只是与现实物质类似的东西,完全无法检测其成分甚至物质本身就会腐化仪器,变成某种混沌产物。
但阀域化的亚空间物质就完全不同了:比如罗格3号星系的第六网道内部的琉璃世界—这个亚空间世界完全由无色透明的玻璃物质构成,即使是在网道中只靠肉眼都可以清晰看到地表下流淌着闪着温暖光芒的液态琉璃,黯色蔷薇无法在亚空间检验它的成分,但在某次亚空间风暴后琉璃世界失踪的第五个礼拜,它再次出现,黯色蔷薇这次从琉璃世界的地表检验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强化硅晶体—即使这种硅晶体结构在现实宇宙根本不可能自然形成,但它确实在保持亚空间的性质的同时并具备了现实宇宙的物质结构。
换言之,腐化是现实宇宙物质进入亚空间,受亚空间物质影响扭曲并获得新的性质,物质结构被完全抹去;而阀域化是亚空间物质进入现实宇宙受到某种现实物质的影响,将亚空间特性以符合物理定理的结构保留下来的过程。能造成腐化的亚空间物质毫无疑问就是充斥在亚空间的庞大灵能,而能造成阀域化的现实物质…这只能抱歉,至少目前为止,黯色蔷薇的科学体系中并没有发现任何这种与灵能对应的物质,至少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发现。
阀域化与腐化的转换理论
有人提出,阀域化的亚空间物质是否可以使用,答案是会:寇尔克兽人和洛水灵族早在人类到来前就开始挖掘一些处于网道的阀域化世界—比如寇尔克兽人的牙白精采自一个大牙世界,一个由兽人牙齿组成的世界,组成世界的兽人牙磨成粉末后是兽人重要的牙齿清洁剂以及货币牙齿的保存剂;彩虹世界是洛水灵族的宝石甲原料产地,多种坚硬且美丽的亚空间宝石被铸造成高贵的灵族宝石甲,现存最久的宝石甲已经有五十万泰拉年的历史了,但依然有着稳定的物质结构。
但我们也发现,被腐化的物质可以被阀域化然后变成新物质,而被阀域化的物质如果在亚空间待了很长时间,也会被腐化—二者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并维持亚空间与现实宇宙总物质平衡。

黯色蔷薇的科技修士欣喜若狂,阀域化的研究不仅可以为黯色蔷薇提供史无前例的科技素材,这也意味着他们可能已经探索到一个连黄金时代人类都没有探索到的一个全新科学领域,但黯色蔷薇的生物技师,护士长伊织却对此由别的思考。
在阀域化确定存在的一个月后,一份实验申请报告递交到黯色蔷薇内环会议上:
《依靠阀域化来割除星际战士的腐化可行性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