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物流行业分析:大宗物流占比约15%,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图]

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近十几年的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尚处于发展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近年来,我国物流业总收入呈增长趋势,2021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11.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1.4万亿元,2022年上半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达到6万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有望突破12万亿元。
2015-2022年中国物流业总收入走势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对主要大宗商品的需求迅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费国。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包括3个类别,即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大宗农产品。
按照商品产业属性,大宗商品大致可分为工业品和农业品,其中工业品包括铁矿石、钢材、铜、煤炭、原油、塑料等黑色、有色金属和能化品,农业品包括大豆、玉米、橡胶、木材等各类农副商品。
大宗商品的类别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大宗物流是以大宗商品为运输对象的物流。大宗商品是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
大宗商品特征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主要的大宗商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其中煤炭、粗钢、精炼铜等商品消费量位列全球首位,其他重要商品的消费量也已位居世界前列。煤炭作为大宗商品中的典型商品之一,开始从传统市场进入转型阶段以适应现代化市场发展,响应现代绿色物流的政策。
在中国物流市场中,大宗物流占比约15%。煤炭、矿石、钢铁、粮食等大宗物流已成为消耗我国物流运力的主力。与快递、快运不同的是,大宗物流更呈现单向流动,煤炭、原油等能源物资主要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流动。这一方面源于中国能源物资等资源存量的不平衡和供给消费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则源于载运/转运盛具的通用性不足,加剧了大宗散货的单向流动。
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占比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2022年9月份我国大宗商品销售指数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至105.4%,指数升至2021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2022年9月份我国大宗商品库存指数两连跌至99.1%,显示前期持续处于积压态势的商品库存开始减少,国内大宗商品库存压力有所缓解。
2022年9月份中国大宗商品库存指数及销售指数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绝大多数的大宗物流货物属于国民经济基础物资,往往因其供需的规模化而可以较为精准地预测需求量。此外,由于资源与产业布局的区域地理性,长距离运输需求占比较多。这也导致货主和承运商以运输及仓储的物流成本或物流价格作为载运方式的优先选择。由于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单向性,导致多数为大宗物资运输车辆重去轻回,空车折返。
在大宗物流系统,车船载运速度并不是制约系统效率和成本的主要瓶颈,载运及转运的能力、效率、成本和服务质量主要被约束在各个转运节点上,转运节点的周转率和空间利用率才是最核心的本源。
近年来,为了促进大宗商品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加快推进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交易规则。鼓励交易平台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依法发展涵盖产权界定、价格评估、担保、保险等业务的综合服务体系。
我国大宗供应链行业格局分散,龙头企业市占率在2%左右,但是近年来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龙头企业持续成长。据统计,2016至2021年,我国CR4市占率由1.21%快速提升至约5.5%。其中建发股份、物产中大、厦门国贸、厦门象屿市占率分别为1.77%/1.41%/1.16%/1.16%。未来下游制造商或愈发重视供应商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厦门象屿等龙头企业能够提供贸易、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商,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中国大宗供应链市占率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大宗物流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