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完《业余举重技术交流:提铃过膝时杠铃向前走弧线绕过膝关节,简称绕膝。可以说么?》

2021-02-09 16:31 作者:showtime911_举重  | 我要投稿

老张,你闲的么?yes!闲来无事。跟人探讨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不是很有意思么?一天天窝着多难受啊,让思维飞跃一下下嘛,闲着不也是刷视频么?恢复恢复文字阅读能力呗。其实这事儿俩人都是躺枪,原因就是事先没看过、没查过。我只是好奇为什么不看看,哪怕是现在。

由来:我2015年在一次杠铃轨迹分析中提到有一种提铃状态,提铃过膝时杠铃向前走弧线绕过膝关节,简称绕膝。主语:杠铃,谓语:绕,宾语:膝

有朋友在2021年2月8日提出:举重里有引膝之说,(1)绕膝是引膝的错误动作。(2)只谈正确的不谈错误的,定义和名词尽量使用教科书上的,不要自己编名词。只提引膝不提绕膝,只提不要夹腿不要膝盖内扣不提绕膝。(3)让这个词消失是最好的处理方法,所有人一概不许再提!

对于(1)(2)(3),我想要问一个为什么,并做一些探讨。


如果说鉴于目前“深蹲绕膝技术”被滥用,描述“提铃过膝时向前走弧线绕过膝盖简称绕膝”容易让人混淆,那也得看看在做此描述的时候是否因未加说明而引起混淆吧。至少看一眼原文吧?

退一步,换个词语文字去描述,那也行啊,一起来探讨探讨怎么描述比较妥当,比如把这个“绕”去掉换个别的?再查查资料看看相关技术文献,看看怎样去表述更合适。

直接说:“让它消失、一律不许提!你自己编的,书上没有”。我觉得要说两句啊,杠铃轨迹分析原文里的”简称杠铃绕膝“都摆那里都5、6年了,整理这些资料的时候还没有“深蹲绕膝技术哪家强”的这些误解,咋忽然就让我写的东西也消失呢?凭什么?

他们瞎肌霸用关我毛事儿。”杠铃向前绕过膝盖“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状态,怎么摸消?我想不出来理由,不能装看不见吧。或者你想个替代来描述这种不理想但是常见的状态也行啊。为什么没听说过的就不应该存在?

所以我比较肯定,原文几位根本就没看过、没查过。19年到现在,这期间只要知乎搜一下“举重 绕膝”,就不会看不到我原文中对“提铃过膝时杠铃绕膝”的说明和介绍。
看到了,觉得有误?那也行啊,现在也不晚啊,来探讨探讨哪里有误,哪里扯呗。如果说杠铃路径分析一文对情况统计不够全面、阐述不够全面的话,我认可。中国举重技术资料也有很多杠铃轨迹分析的文献,但相对单一、晦涩一些,想看的话,我也可以整理发布。

如果还是认定这个”提铃绕膝“是我编造的话,看看找人问问当初给我指导的专业队的教练是谁,咱俩一起去问问:谁TM告诉你提铃绕膝的,你自己编的么?

其实我也很好奇,GGGG提出的“绕膝是引膝的错误动作“这一观点是谁、哪里、何时提出的呢?本应引膝的时候错误的”绕膝“是怎么个绕法?

GGGG也是有”专业背景“的”专业级“教练,我表示很尊重,没有人身攻击。但跟专业举重教练相比较,我个人的判断是倾向于继续采用北京举重队教练、吴传福教练和杠铃轨迹概述视频中的”提铃过膝时绕膝“的说法,不太认可的”教材里没有,让它消失,以及绕膝是引膝的错误动作“的说法。
没听说过不是理由。其实作为一个教练,除非你是打算给全运会国家队培养优秀选手或者重点选材培养的,遇到些基础常见的动作应该感兴趣才对,多了解了解不比遇到了却”没听说过“强么?而专业队员专业教练未必能够对成年业余选手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可能确实没见过这样的,鬼知道你用了什么奇葩理解方式去做动作的。至少我觉得在业余领域业余选手让专业教练束手无策的情况并不少见。

至少在b站的几个相关频道以及知乎的发布信息来说,我觉得GGGG应该是面向非专业的业余举重爱好者制作的视频和文字信息,这个阅读门槛是否有我不得而知,至少我是没有看到被要求门槛。又或者:我就是个人训练,我学员全部没有这个问题,对于我无关的问题不感兴趣,那也中吧。但你确定你的学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么?GGGG不也是在举重技术科普或技术介绍么?
我也是,并且我向来是做举重技术的普及和整理,从来不会自己发明前沿技术或自创术语、技术标准等等。现在已有的专业队的技术经验、训练经验都学习整理不过来呢,我不认为凭我的水平有什么资格和条件去创造新的举重技术或理论。
你的学员里有没有人遇到过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我是遇到过很多,有多少?没统计过,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阅读过我的杠铃轨迹分析原文的人不会把夹腿内扣当成绕膝技术,也不会把引膝的错误动作当成绕膝,至少能了解一个自己看杠铃轨迹纠正动作的一个方法,效果多大不知道,1%以上吧。

以上为前言。

2015年某月,本人首次在网络发布关于【“提铃过膝时杠铃向前走弧线绕过膝关节”的提铃状态,简称绕膝】的文字描述。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28630962

2021年2月6日,GGGG发布辟谣视频以及讲解:不存在所谓的“举重式深蹲绕膝技术”,夹腿和扣膝并非一项技术。(我举双手双脚赞成,我也反复说过深蹲没有绕膝技术一说,但我认为小军官方号的受众群比多,转发、点赞是基本操作)

2021年2月8日我提到了杠铃绕膝是提铃过膝时的一种状态。

 此后发生了一些讨论:

showtime911_举重:绕膝原来是说提铃过膝时杠铃向前走弧线绕过膝关节的一种状态,意思是绕过膝关节,绕远通过膝关节的意思。跟深蹲起立时夹腿是两回事儿,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被混到一起,还被神化技术化。夹腿不是一种技术,绕膝也不是。

@吕GGG铃:粉丝又从书里找到一些佐证绕膝不是技术的段落。粉丝动态:绕膝,膝内扣,不是技术,是技术瑕疵。图片出自《竞技举重运动》

PS:是不是先看看粉丝的转发内容再说呢?我看粉丝的1990年版《竞技举重运动》书里是提到了夹腿、拱腰,并没有提到”绕膝“吧?如果确实提到”绕膝“了的话,似乎也就不会有这些讨论了。要不,我们再找一次看看绕膝在哪里?我是没找到啊。2015年以前在如果在举重技术或举重理论中对绕膝做过定义和解释的话,显然我再去重新定义是不恰当的。我不记得当时是否查过,不过以我的行为方式,应该是事先确认过举重理论资料中并没有使用过绕膝一词,所以才会使用并进行了解释说明。我觉得这应该是最最基本的科研素养吧,学校里训练那么多年不就在训练这种能力么?在分析问题之前肯定得调查啊,以前是进图书馆,现在打开搜索引擎呗。

吕GGG铃:网络上最早解释绕膝的人:举重的绕膝是什么原理? - GGGG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183954/answer/129778807

PS:官号草率啦,为啥不先搜一下看看呢?百度、知乎、Google都行啊。谁对你说这是最早解释绕膝的?调查了么?以后记住,遇到问题不要慌,先去“搜”一下。


showtime911_举重:其实,对于【网络上最早解释绕膝的人:举重里有引膝之说,绕膝是引膝的错误动作】这个定义,我当时觉得“绕膝是引膝的错误动作”的表述时值得商榷的。引膝是杠铃”过膝以后到发力之前“的技术环节,而绕膝是杠铃过膝时的、在引膝之前的状态。绕膝的人也可能做出完整的引膝动作,它俩不在一个时间点上,前后关联性也不大。

GGGG:没什么意义的话题,只教正确的,在错误的地方反复纠缠只是让大家加深了错误名词的印象,只谈正确的不谈错误的,定义和名词尽量使用教科书上的,不要自己编名词。只提引膝不提绕膝,只提不要夹腿不要膝盖内扣不提绕膝。让这个词消失,是最好的应对之法。

GGGG:让这个词消失是最好的处理方法。所有人一概不许再提!

 showtime911_举重:为什么要让它消失呢?现行的所有的举重教材都是30年以前的,并没有涵盖现在所有的技术发展。例如,引膝的定义在2010年版举重理论教学中就已经被调整过。而“杠铃绕膝”这个术语或者说行话本身是存在的,至少我从北京队教练嘴里听到过。尤其是一些大腿偏长肩没法往前压的人,不绕膝提不上来,这时候绕膝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解决办法,这点吴传福在美国业余举重教学中也提到过。所以,对有些人来说绕膝是个不必要的错误动作,对有些人来说是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PS:提铃过膝不过关不合格就必须掰直了么?对专业选手我不知道是否有这个要求,没听说过。但对业余选手肯定没这个要求,要看具体情况。

GGGG:高水平的都不繞膝。

showtime911_举重 :【高水平的都不繞膝

所以看对象吧,业余的、水平不够高的或者身材比例活动度还不允许的,绕点儿就绕点儿吧,别太过分架子别垮,绕完了能发上力就行。有些人你不让他绕膝他就要探肩,探完了引不回来,与其这样不如让他摆好了腰背姿态保持住一直到发力为止,底下绕点就绕点,先把发力的架子做好,等腰背力量提高了柔韧性改善了再琢磨绕膝的事儿。
 PS:其实我还好奇高水平是到哪里算高,市队?省队?国家队?没什么,就是好奇。

至此,我稍微整理了一下语言,发布了一个投稿

 梗概:我到底想表達什麼?

1.‘绕膝是引膝的错误动作’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简述:深蹲起立时夹腿膝关节内扣不是绕膝,这个没有疑问。那么“绕膝是引膝的错误动作“这一观点是谁、哪里、何时提出的呢?本应引膝的时候错误的绕膝是怎么个绕法?

2. “不要自己编名词”:好像把我给勺进去了

简述:不是我自己编的名词。北京举重队教练在2012-14年间对我提出过“绕膝”的问题,我接纳并在后来遇到过有关提铃向前弧线通过膝关节的描述。2015年翻译杠铃轨迹视频分类时首次使用“提铃过膝时杠铃向前走弧线绕过膝关节,简称绕膝”。

3.只提引膝不提绕膝...让这个词儿消失” :

举重教材里没有的词儿可能在其他技术文献里有,不应该以30年前的这个举重教材为唯一标准。例如接近垂直还是向后的提铃过膝路径,路径是结果是状态描述。你教完学员标准姿势向上提之后,不得看看学员的动作情况么?这个不是要看具体的状态路径结果么?这样错,那样对,按对的做。然后呢?怎么算对,怎么算错?是否是垂直线么?实际上能够做到垂直线的高水平运动员几乎不存在,很罕见吧。

文章:《业余举重技术交流:提铃过膝时绕膝是现象描述并非新创技术名词,它本来也不是技术》

以上,投稿文章结束。

下面继续讨论:

GGGG:只有引膝沒有繞膝

 showtime911_举重:那过膝时杠铃向前走弧线通过膝关节这种现象在非高水平举重中存在么?

showtime911_举重:我知道你的字典里、举重教材里没有绕膝,我也没有拍脑袋定义“技术”名词。只要别把自己摆在技术权威专家的角度,正常看待有缺陷的业余举重教学,我觉得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腿太长,无法垂直使杠铃通过膝关节的人该怎么办呢?该怎么描述他们的这种状态呢?我听到过、见过、经历过,这个现象不是客观存在的么?

GGGG: 业余的应该像专业的靠拢。直接说是错的,然后告诉、教正确的。

 showtime911_举重:【直接说是错的,然后告诉、教正确的】我不认为业余举重教学要这么简单直接,腿太长柔韧性活动度不允许的人就不能练了么?很多事情不是对错这么简单。所谓正确的,也得适合这个人,能让这个人练下去。

showtime911_举重:业余举重教学,不是上来就拿出专业选手技术动作来给人分析什么是对什么错,不分阶段、不分步骤定不同的目标的话,可能会让人越学越晕圈,越练越没信心。

showtime911_举重:花点儿时间10分钟,看一看。 这个视频有置顶的 举重教练 吴传福 讲提铃 Coach Wu Chuanfu - First Pull_超清

showtime911_举重:【直接说是错的,然后告诉、教正确的

直接说什么是错的,是不是需要一个描述性词语或文字来告诉你“什么”错了?

那不就是杠铃向前走弧线绕过膝关节么?是不是需要用“绕”来描述这个状态。我在最初的路径分析译文中也明确指出了这是初学者常见的不理想状态,你觉得它不应该存在么?

“不理想”或者“错”,都行。撇下一句回去改去,这就是照本宣科不能够因材施教了。我也觉得不理想,我也觉得应该改,但改不了的人,就让他绕呗,能做好发力就行,发力做好了,其他问题以后再说呗。没必要一刀切,连存在都不行。

教材上还说“基本上沿垂直方向上升到膝盖下面”呢?实际情况呢?中国选手里提铃过膝时斜着向后拉的是绝大多数吧?

 

showtime911_举重:我还是想问,为什么要让它消失、为什么不许提呢?那应该怎么描述那个“错的”或者“不理想”的提铃过膝状态呢?“向前走弧线绕过膝盖,简称绕膝”很难理解么?

错的/不理想的当然需要改,但不说谁知道是什么错了?难道举重教材里没有错误动作和要避免的动作描述么?

我并不认为把“内扣夹腿等同于绕膝”跟我的2015年的轨迹描述有关,真读过的人不会误解。跟举重教材里有没有有关系么?就是个状态描述,又没说“绕膝技术”。打夹腿技术就打呗,别一刀切。

 showtime911_举重:举重里还有后仰式发力、挺髋式发力、直体式提铃的动作描述呢,也是教材里没有的。它们是怎么回事儿?去查一查嘛,找到了出处和具体描述再说该不该被摸消嘛。

GGGG:提鈴至膝要盡量保證直。

showtime911_举重:不会没看过田涛吕小军廖辉的三人并列抓举杠铃轨迹吧 中国力量 于杰三大高徒 世界冠军 廖辉 吕小军 田涛 抓举 杠铃路径 Snatch Comparison Bar path

廖辉还凑合,田和吕的试举就没有不往后拉的。在很多举重技术文献中也探讨过,比较理想的是先向后再向前。

PS:除了我2015年的轨迹分析原文之外,还有很多技术文献也是这个结论,文末贴出,我以为这应该是个常识。至少对教练来说应该了解。顺便在讲点东西吧,即便一个学习者不懂,自学过程中能否做到不论,应该学会分析自己的动作,学会分析专业选手的技术动作,你可以不知道为什么偏后是更理想的路径、可以不知道其力学原理,但应该从冠军级选手的动作中总结出来这个规律:完全垂直的不存在,高手们都是微微偏后的(其实加这个微微都多余,腿在这儿挡着呢,你想多多的偏后也做不到),没有高手往前绕或者偏前的。
主观的垂直往上拉是对的,但你拉不直,请相信我,总是会偏的。首先尽量不要偏太多,其次不要偏前太多,再其次,偏前了一点也能拉回来,最后完美的微微偏后。叮咚!偏前了一点也能拉回来,这就是我所讲述的杠铃绕膝。如果你是直接做到了完美提铃过膝的话,恭喜你!
杠铃轨迹视频到处都有,没有也能自己做,稍微有点逻辑分析能力就应该能看懂应该怎么做。借网友的话,业余的也应该往专业高水平上去靠啊,能练到什么水平嘛,这看情况吧。

GGGG:準備姿勢夠標準,啟動瞬間應該直接沿著小腿上提。你到底想表達什麼?我不會教別人故意往後,都是做好標準姿勢直接往上提。

 showtime911_举重:我要表达的就是对那种状态的描述可不可以有?为什么一个不理想的动作状态的描述:提铃过膝时杠铃向前走弧线绕过膝关节,简称绕膝,这种说法不能提?“状态描述”与“主观控制”是两回事儿,发力还要求全力向上呢,有人能做到杠铃不往前抛么?理想的提铃状态状态状态描述是“先向后再向前”,这是“状态描述”。

正确的做法是沿着小腿向上提,这没错啊,绕膝的人也可以沿着小腿走,向后的人也可以沿着小腿走。都是沿着小腿走,但是有不同的结果和状态。为什么不能对不理想的向前绕的状态做描述呢?

PS:我也不会故意叫人往后拉,这不是想故意往后拉就能做到的,如果这么想就还是没搞明白为什么。为什么呢?

 showtime911_举重:【我不會教別人故意往後,都是做好標準姿勢直接往上提。

这没错啊,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理想路径么?怎么个不理想法,例如:杠铃过膝时向前走弧线绕膝。应该改,但眼下客观条件限制改不了,怎么办?就在上述讨论中提到“绕膝”有什么不妥么?

GGGG:我教學不會提,只教正確的。錯誤說一遍就夠了,多說加強錯誤印象,正確的會反覆提,並且觀看視頻加深印象。我說完了,不想在錯誤的動作上浪費時間。

 showtime911_举重:不搞清错误动作的原因,你怎么给人提供解决办法?找到错误动作的根源并指出才是教学。前跳支撑错了,“一句别往前蹦”就完事了?杠铃往前绕了,一句别扰走直线就解决问题么?那就照教材念一遍得了呗。

GGGG:直接往上提,就是要把準備姿勢做好。前跳原因很多,一般在提鈴上改。我不懂你在這爭什麼。

 showtime911_举重:【前跳原因很多,一般在提鈴上改】这不是一样的么?【提铃过膝时杠铃绕膝的原因很多,1、2、3、4、5】为什么提前跳就可以,提了个教材里没有的“绕膝”就不行呢?

 showtime911_举重:我不懂为什么你认为不应该讲解、分析提铃过膝时杠铃走弧线绕膝。这不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么?

附赠:可能有人觉得我2015年随手翻译的杠铃轨迹分析不专业不权威,是我自己胡编的,其实你们不了解,那个视频分析原文我是拿到手里几年以后才翻译发表的,那几年我在干嘛呢?没关系,我这儿有专业的技术文献。理想的杠铃轨迹偏偏不是垂直的,你说好玩儿不?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举重技术研究浩如烟海,三家四家比较研究起来很好玩儿的。要有耐心。


END#本文完。

2021年2月9日 作者:showtime911_举重

后续,还有,没有得到回答,但找到了引膝的错误动作的描述,这里又有好玩儿的东西了。

知乎问答中提出:
举重里有引膝之说,绕膝是引膝的错误动作。
说说绕膝(注:此处指引膝的错误动作),之所以会绕膝,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起举姿势不对,没有充分利用伸膝肌群;第二个原因,引膝不够主动。引起绕膝的往往是第一个原因。起举偏后,屁股在后面坐着,重心没压在前脚掌,然后提铃时不抬屁股,不动腿。杠铃上升路线不直,往后走,这时要提起杠铃则要绕开膝盖,然后绕开膝盖后再引膝。表现出来的动态就是,膝盖不固定,先往后走,给杠铃上升让出空间,再往前走,潜入杠铃下方。这里有个克洛科夫讲提铃的,啥是定膝提铃一看就懂。


完《业余举重技术交流:提铃过膝时杠铃向前走弧线绕过膝关节,简称绕膝。可以说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