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小感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北岛 虽然存在着人物芜杂情节琐碎的缺憾,电影《长安三万里》满足了我对长安对大唐的终极想象,西安本安都没有的体验。国产动画能跳开传说和神话的舒适圈,去做一部文人题材的片子,去解读千载独步冠绝古今的李白,勇气可嘉。你当它是三小时语文课也罢,或是传记呀纪录片也好,电影中的长安意象以及人物们的塑造令人信服,就连一闪而过的裴十二身影都那么颀长。 电影以高适的叙事视角,循着二人情谊的推进,一帧帧雕刻时光,为李白立传,鸟瞰大唐时代。百度百科高适,他的好友一栏有且仅有李白,高适的好友当然不止李白,皆因李高相交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李白,他的恃才傲物,他的狂放不羁,不过是多舛命运的保护色罢了。商贾之子的低微出身,喑哑堵塞了他功名求取之途,终生渴慕收取关山五十州,提携玉龙为君死,事了拂衣去,然而无数的干谒投赠换来的却是屡屡碰壁。为此他无奈前后两次入赘落魄贵族门庭,只为改换马甲,可以正大光明地郤诜丹桂,高步云衢。 影片并没有着墨太多他因诗才在长安钦点翰林名动天下的那些大家早已熟稔的段子,这是我特别敬佩的地方,只这一点就说明电影主创是懂李白的,着意挖掘李白的内核。谪仙人来到凡间,蜕不掉那一身的仙风道骨,自然不能见容于庙堂这阿谀腌臜之地,那么赐金放也便在情理之中。一边高唱着我辈岂是蓬蒿人,又生发着明朝散发弄扁舟的㥜叹。这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外化为癫狂和纵情,他在扬州豪掷千金,他在长安朝歌夜弦,不过都是披着热闹的外衣上演的一出人生悲剧罢了。能写惊天动地文,声名冠盖满京华的李白,能诗又能酒,这酒祭奠的都是自己无处安放的理想呀。 永王李璘当年也是三顾李白的,只可惜,天真太白,比诸葛丞相的眼光差太多,他不管不顾地视为施展理想抱负的最后时机,到头来却是一场政治陷阱。电影艺术性地解答了李白下狱后高适置之不救的千古谜题,虽然历史真相无从探查,但在我心中,高适绝不是那个因诗杀亲卖友求荣的宋之问,他对李白,自始至终应该都是理解、欣赏并愿意维护的。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來,一回老。听说理想最远处及三万里,可是呀,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