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的谬论

为什么人不要保持开心的状态?
因为让人不开心的不一定是坏人,让人开心的不一定是好人。
古语有云“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苦口的未必是良药,也可能是毒药,但是确实很多的忠言是让人不开心的,所以古代的忠臣活得不容易。
据野史记载,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风俗,凡是给君王报告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奖励,给君王报告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然后就没有人再来报告坏消息了。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心理实验,一个帽子里面放了多张纸条,然后抽一条纸条出来,如果上面写着中奖,受试者就能得到 2 美元。两个实验人员,一个负责抽纸条,一个负责告诉受试者中奖了没有。结果如果没中奖,受试者就会讨厌那个负责通知他消息的实验人员。理性的现实是抽奖的结果并不是那个实验人员决定的,他只是负责通知消息而已,却代人受过。
有的人不去医院检查身体的理由是“病都是查出来的,一检查保准有毛病”。
我认识的人说另一个人原来好好的,去了医院人就去世了。实际上这个去世的人平时并不好,而且不去医院难道就不会去世了?《黄帝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病还能从哪里来?)”?佛教也有类似相由心生的理论,那难道不想着肚子饿,人就不会饿了?不想着得病,人就不会得病,不想着s,人就不会s了?
肚子饿了,我们会痛苦,找吃的我们会痛苦,种地我们会痛苦,看笑话我们会快乐,但把全人类发明的笑话都看完,也解决不了肚子饿的痛苦。
我们常遇到不讲道理的人,对方的“理由”是我就喜欢,但开汽车的人喜欢不考执照能上路吗?喜欢就可以违犯法了不用坐牢吗?
大畅销书[^3]《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石悦在书里的最后表达了对游山玩水的徐霞客的喜欢[^1],说王阳明潇洒。《道德经》(或者说《德道经》)的作者老子出道就选择骑着牛西去避世,不是给人拦着还不留下著作《道德经》。但是游山玩水的徐霞客并不能改变社会,解决老子时代的问题的是法家,解决徐霞客时代问题的是法家3.0版——法治。古语也云:“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隐于野是“小”的。王阳明的潇洒却连去世前想回家看病都做不到,去世后书院被关,弟子被s,成了“唯心主义”。
吃饭多了脸长胖,打自己脸一顿脸也会胖(打肿脸充胖子),但两种胖不一样。
口渴了贴紧在一个大水桶旁边,看别人在大海畅游游还是渴,骆驼的驼峰里有水即使在最大的沙哈拉沙漠,骆驼也不口渴。
很多时候好看就意味着要多花钱,古代皇帝祖上出生于老百姓,而皇帝大兴土木建造好看气派的皇宫和N年才建好的墓穴,锦衣玉食拿的是老百姓的钱。
马儿吃草让人痛苦,马儿能跑让人快乐,所以没有痛苦让人快乐的事情就是马儿不吃草,马儿又能跑。
一听到化学、农药、防腐剂、反季节、催熟、激素、人工改造、转基因、外地就想到不好。一听到物理、纯种贵族、自然、老乡、本地产就想到好。
地球并不围着某个人转,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追求开心是海市辰楼的,常是中立的状态,常是动脑子的状态,比常是开心的状态好。
相关阅读:
本文有用的话请点赞和关注我。

部分参考资料:
个人体验心理学《信使效应:我们讨厌给自己带来坏消息的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2777099315765802&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6%9D%80%E5%9D%8F%E6%B6%88%E6%81%AF%E4%BF%A1%E4%BD%BF
[^1]石悦《明朝那些事儿》:“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2]图片来源:大话老王《哎呀,好萌的喵星人,今天也要开心鸭》
https://k.sina.cn/article_5724440591_p15534080f02700ckwy.html
[^3]《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大结局 后记:“然而很快有人告诉我,你的书在畅销排行榜蹲了几天,几月,几年,然后是几十万册、几百万册,直到某天,某位仁兄很是激动地对我说,g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发行量,可以排进前十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