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让议论文的思路变得清晰?

2021-01-03 10:11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写议论文无非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讲道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思路清晰。思路不清晰,却试图用华丽的辞藻、随意的联想、海量的名人名言来吓唬读者,显然是本末倒置。前段时间,有一篇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就是因为出现这样的问题,从而引发社会争议。那么,如何让议论文的思路变得清晰呢?


一是要在层次和段落上做到清晰。从宏观来看,一定的写作思路总得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比如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对照式;如果不能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加以表达,思路就会紊乱无序。从微观来看,段落在意思表达上具有相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应该“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如果让一个段落承载过多的内容,以致全文似乎只有开头、中间和结尾这样简单的“三段式”,那么就会让人读起来感到吃力,无法清晰地把握作者的思路。


二是要在过渡和照应上做到清晰。如果论述思路转换了,不妨运用一点语言技巧,比如“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还……”“总而言之……”等,以体现思路的起承转合;如果开头别出心裁,比如设置了一个让人感兴趣的情境,或者采用了一个特别的比喻,那么到了下文不要忘掉,至少在结尾处“遥相呼应”,以体现文章脉络的完整性;如果题目藏有玄机,不妨在开头适时解释一下,或者在中间关合一下,当然也可以在煞尾时点题,以体现思维的严密性。行文中处处照应,做到针细线密,才会使文章思路清晰。


三是要在思路的每个节点上做到清晰。比如在“引议联结”的思路安排上,力求“引”得节制,切题要快;“议”得开阔,布点合理;“联”得及时,立意高远;“结”得巧妙,耐人寻味。倘使每个环节皆用心经营,且环环相扣,全文的思路便会凸显出来,让读者产生清晰之感。


模拟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60分)


治标易,治本难,标本兼治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生活中有的人热衷治标,有的人注重治本;有的事需要先治标后治本,有的事必得先治本再治标……


问诊作文


梯子和网




①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福利制度”时说:“社会有一架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②的确,对于失业人群和贫困人口,“网”如生活救济金,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存需要,是治标之举。而“梯子”的存在,则是为了鼓励人民自主探寻美好生活之路,是治本之策。


问诊

开篇的引言使用了比喻修辞,喻体和本体相当明确,如果第②节再具体诠释,就会给人重复之感;况且“‘网’如生活救济金”这一表述中本体与喻体颠倒,正确的表述应为“生活救济金如‘网’”。所以建议删去第②节。




③网是治标,解燃眉之急。


④梯子是治本,固社会根本。


⑤俗话说,“远水不救近火也”。突发性公共事件考验国家的危机处理能力,首要之策是如何熄民众之怒火,稳民愤之巨浪。不可否认,这些突发事件的背后大多积累了长久的压抑、不公和错误,但如果此时只着眼于治疗溃烂的根本,罔顾将倾的树干,最终极有可能积重难返,恶化事态,社会之树轰然倒塌。


⑥不仅如此,治标之举先行,还有利于为治本之策提供较为温和的环境。无论是渐进式的改革,还是大刀阔斧式的立法,这些治本之策若是被扔进沸腾的热水,只会溅起更大的烫人的水花。相反,治标的“网”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民的疑惧与不安,为治本之策深入人心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问诊

从第⑥节开头句“不仅如此,治标之举先行”所具有的“承上”特点来看,第⑤节缺乏与之相呼应、起铺垫作用的词句。另外,第⑤节最后一句有语病,“着眼于……”与“积重难返,恶化事态”的主语或陈述对象不一致。




⑦治标是为了更好地治本,治本是为了减少治标的次数。


问诊

第⑦节的语意重心显然是“治本”,并带有领起或总结作用。可是,如果它具有领起作用,那么下文为什么不具体论述“治本”呢?如果它具有总结作用,那么上文为什么没有具体论述“治本”呢?




⑧民唯邦本,本固邦宁。无论是治标还是治本,都应从民众的切身利益和需求入手。


问诊

前文仅论述了“治标”,几乎没有怎么论述“治本”,第⑧节却凭空出现一句“无论是治标还是治本,都应从民众的切身利益和需求入手”,显得非常突兀。况且,紧接着下面论述的还是“治标”。




⑨正如撒切尔夫人所说的那样,先给“网”,这张网是生活的保障,是民众每一次拼搏一跃后的兜底。对于国家而言,清楚地意识到民众的诉求是什么,缺乏什么,是正确供“网”的前提。近日,在政府支持下,“地摊经济”火了,这无疑缓解了疫情期间人们的经济压力,更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寒冬蛰眠后的活力。


问诊

前面已经花大篇幅论述过“治标”,第⑨节再度论述,其论述权重未免过大,而严重挤压了“治本”的论述空间。不妨删去第⑨节内容,这样,下面一节关于“治本”的具体论述会显得更加突出,从而弥补本文对“治本”论述分量不足的缺陷。




⑩光有“网”还远远不够,只有“梯子”这样的治本之策,才能保证社会安宁。于国家,要为民众提供向上攀爬的梯子,如古时的科举和现在对创业者的政策支持等。于民众,要有向上攀爬的毅力和不惧跌落的勇气,与其缩起双手等待国家喂粮,不如稳稳抓好手中的梯子。唯其如此,治本之策才算真正有用武之地。 


11我看见人民在辛勤地爬梯,下面是国家的网……




修改建议

开头引用名人名言,既巧妙地引出“治标”“治本”的话题,又顺势确定了下文独特的论述角度——治国方式。然而想在短时间内阐释清楚“治国之策”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是有难度的,文章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作者在“治标”的论述上花费太多的笔墨,而对“治本”的论述较少,未免有点比例失调;少量对“治本”的论述穿插于“治标”的论述中,又显得前言不搭后语,逻辑不清,思路不畅。



升格作文


梯子和网




①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福利制度”时说:“社会有一架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②网是治标,解燃眉之急。


升格

把原稿第②节删去,直接以两节短句衔接,过渡自然,同时又精当地点出“治标”“治本”的关键词,快速切入正题。从结构上来说,①②③节是引出论题。



③梯子是治本,固社会根本。


④俗话说,“远水不救近火也”。突发性公共事件考验国家的危机处理能力,首要之策是先治标,以熄民众之怒火,稳民愤之巨浪。不可否认,这些突发事件的背后大多积累了长久的压抑、不公和错误,但此时若只着眼于治疗溃烂的根本,罔顾将倾的树干,最终极有可能使问题积重难返,使事态恶化,使社会之树轰然倒塌。


升格

现在把“首要之策是如何熄民众之怒火,稳民愤之巨浪”改为“首要之策是先治标,以熄民众之怒火,稳民愤之巨浪”,就可以为下一节开头“治标之举先行”做必要的铺垫了。这里连用三个“使”,可以保持前后主语或陈述对象的一致。



⑤不仅如此,治标之举先行,还有利于为治本之策提供较为温和的环境。无论是渐进式的改革,还是大刀阔斧式的立法,这些治本之策若是被扔进沸腾的热水,只会溅起更大的烫人的水花。相反,治标的“网”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民的疑惧与不安,为治本之策深入人心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⑥然而,光有“网”还远远不够,只有结合“梯子”这样的治本之策,才能保证社会安宁。于国家,要为民众提供向上攀爬的梯子,如古时的科举和现在对创业者的政策支持等。于民众,要有向上攀爬的毅力和不惧跌落的勇气,与其缩起双手等待国家喂粮,不如稳稳抓好手中的梯子。唯其如此,治本之策才算真正有用武之地。


升格

将原稿中第⑩节论述“治本”的内容提前,调整到第⑤节论述“治标”文字的后面,这样就清晰地显示出全文从“治标”论述到“治本”的逻辑脉络。



⑦治标是为了更好地治本,治本是为了减少治标的次数。


升格

前面有了关于“治本”的具体论述,第⑦节便自然有了着落。



⑧当然,必须强调的是,无论是治标还是治本,都应从民众的切身利益和需求入手。


升格

正因为前文既具体论述了“治标”,又具体论述了“治本”,所以这里才谈得上“都应从民众的切身利益和需求入手”。先分后合,思路清晰,逻辑合理。



⑨近日,在政府支持下,“地摊经济”火了,这无疑缓解了疫情期间人们的经济压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寒冬蛰眠后的活力。面对疫情下受挫的国民经济,政府并没有拔苗助长,而是踏踏实实地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同样是经济改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急于重振雄风,照搬西方激进式的“休克疗法”,终给经济带来沉重的一击。


升格

说理文讲究“引议联结”,这里显然是“联”。“疫情下受挫的国民经济”“地摊经济”这样的鲜活材料,使本文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将“地摊经济”与“休克疗法”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前文“无论是治标还是治本,都应从民众的切身利益和需求入手”这句话的正确性。



⑩我看见人民在辛勤地爬梯,下面是国家的网……




写作指津

升格作文主要针对原稿中“治本”内容欠突出、后半部分思路不畅等问题做了如下修改:一是调整了相关段落,不仅突出了关于“治本”的论述,而且显得有分有合、分合自然;二是增加了“联”的部分,与开头三节的“引”、接下来主体部分的“议”和最后一节的“结”,构成“引议联结”的完整思路。文章不仅内在思路清晰,外在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比如题目是“梯子和网”,开头撒切尔夫人名言中以“梯子和网”为喻,行文中反复提及“梯子和网”,而最后仍以“梯子和网”收尾。双重清晰的内在思路和外在思路,使本文结构显得浑然一体,读起来大有行云流水之感。



如何让议论文的思路变得清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