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莱Discovery48
作为我本人来讲,对于一款口琴的打分,是包含4个方面:1.设计 2.工艺 3.材质 4.驱动性能 。
为什么没有音色呢?因为评比完这四点,我才会考虑愿不愿意拿起来这只琴一直演奏使用。如果在前四点配合未达标的情况下,是不会出现优秀的整琴的。
此外,音色我给所有整琴的评分都是统一固定值。因此在高端整琴之间比较时,可能相差微乎其微,最终都是自己的主观意识在起作用。270家族是个传承久远的系列。
该琴使用了山梨木琴格。山梨木是一种密度适中(比糟木料凝实很多又比硬木软不少)的木材,最关键的一点是这种木料没有纹路。在机械加工时,不会因为刀具的进入而使木料顺着纹路开裂甚至崩碎。和莱在制作这款琴时,使用刨刀定位开合,数秒便可将山梨木的琴格制作完毕。中国自古便用山梨木制作活字印刷的字模,老祖宗的智慧还是领先西洋千百年的。至于山梨木的音色问题,那并不是和莱的首要考虑对象。琴格木料每件成本不超过2 RMB,废品率低于1%就够了。
说回一句名言“和莱用心做琴,铃木用技术做琴”也不知道是从何提起。
如果横向评比各家的中高端甚至顶级产品,(低端不考虑)不难梳理出一个观点“和莱吃老本用技术做琴,赛德外聘高人用心做琴,铃木just用了心做琴”。事实在后续慢慢讲吧。下面来轻松一下,分析一只史上最悲情的半音阶口琴——和莱Discovery48。
但是实物发售后,漏气成为了这款琴的代名词。一时之间谣言四起,各类推测飞满天:gap过大导致、蓝调风格使然、低价低端琴的代价等等。这款琴的投产,到了今天基本上已经宣告完全失败。
今天就来从加工工艺的角度,来谈一谈这款琴为什么漏气,设计时又是各种心理导致的这种漏气
说这个漏气,先要聊一聊铃木。用铃木琴的朋友在一点上非常自豪,就是维护保养。把琴拆开,吹嘴、按键、琴体三部分,清洗擦拭上油装好。
和莱用户以往都是拧开吹嘴螺丝,掉下来一地配件,不懂琴的马上懵逼,懂琴的装配一次也心烦意乱。
D48的出现终结了这个局面,在两件式的设计上,和莱的腰杆终于硬起来了。用铃木琴的小伙伴们,你们的高音还在啸叫吧~
那是因为传统注塑工艺决定的。请把簧板取下来,拿着琴格,正视过去,应该风槽结构如下图,有一圈凹陷【图片】这种设计是为了尽量让塑料的厚度均匀,过厚的地方,在注塑冷却时会收缩形成凹陷。而这种设计,最大化避免了塑格的变形,但是因为多了一条沟,形成了困扰你们的严重啸叫。
识相的小伙伴们应该已经拿起热熔胶、蜡、橡皮泥去封平那条沟了。。。和莱的设计师估计是嘲笑了这种工艺:“铃木你个蠢驴做个台阶还只在中间一块做,啸叫得没谁了。老子把它做平~”。。。于是便有了同为塑料格的D48风槽正视图【图片】那么实际投产的时候,连起来的塑料在冷却时由于缩肉,进行了上图绿色线所画的凹陷,同时极小程度地带动了琴格间壁设计花了大量心血和时间,吹嘴模具、琴格模具、盖板模具和对应材料大规模购入,配置了中低端琴中最优秀的簧板以及占用大量生产人力资源后,测试出来这样一个“漏气之王”,“蓝调半音阶”的结果。
任谁都可以想像当年和莱BOSS扭曲的脸。
“你们特么告诉我就能卖500块?”
我非常想知道2012年设计方面有没有人黯然离职。D48的失败是一个典型案例。是先进的设计与不成熟的加工工艺相作用,发生的产品不良反应。该琴的设计师也许精通力学、声学等专业,但对加工不甚明了;注塑厂对工艺十分了解但是对风槽设计又没有概念,闷头照定版图纸开工。两方面没有融合造成了关键部件的重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