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宇文宪 字毗贺突

宇文宪 字毗贺突

宇文宪(544年-578年),字毗贺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的异母弟。宇文宪性格通达机敏,有气量,虽在幼年,而神色严峻。初封涪城县公。少年时与宇文邕一起学习《诗经》、《春秋》,都能综合要点,得其旨意。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晋封安城郡公。孝闵帝宇文觉即位后,授任他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明帝宇文毓即位,授任大将军。当初宇文泰平定蜀地后,认为那里形势险要,不愿让老将去镇守,想在儿子们中挑选人选。遍问宇文邕以下,谁能当此重任。大家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而宇文宪首先请命。宇文泰十分高兴,但由于宇文宪年龄还小,没有派他。明帝遵照宇文泰的从前意思,所以让宇文宪前往蜀地任职。宇文宪当时十六岁,善于安抚驾驭部属,留心治理之术,诉讼集中在一身,而受理不见疲倦。蜀人感激他,共同立碑,称颂他的功德。不久升任柱国。
晋公宇文护东伐北齐时,以尉迟迥为先锋,包围洛阳。宇文宪与达奚武、王雄等人屯兵邙山。北齐率军突阵,北周军纷纷溃散,只有宇文宪与王雄、达奚武率兵抵挡。王雄被齐军杀死,三军震恐。宇文宪亲自督率激励,军心才安定下来。
建德元年,北周武帝诛除宇文护后,未加罪宇文宪,但“犹以威名过重”,改授大冢宰,夺其兵权。武帝天和三年,封宪为大司马。建德二年,进爵为齐王。建德五年(576年)十月,宇文宪奉命率军围攻北齐的晋州,密令永昌公宇文椿“伐柏为庵,示有处所”,克北齐后主高纬于晋州(今山西太原)。次年,攻克邺城(今河北临漳),灭北齐。后以功高,常称病不出,不再追随周武帝出征,北周宣帝宇文赟深忌惮之,召李纲罗织罪名诬陷宇文宪,李纲不从。大成元年(578年),宇文宪为北周宣帝所杀,时年三十五岁。
统帅 B+
(宇文宪奇姿杰出,独牢笼于前载。以介弟之地,居上将之重,智勇冠世,攻战如神,敌国系以存亡,鼎命由其轻重。比之异姓,则方、召、颇、牧,何以加兹。)
武力 B
(宇文宪摧锋陷阵,为士卒先)
军谋 B+
(宇文宪素善谋,多算略。常以兵书繁广,难求指要,乃自刊定为要略五篇,武帝览而称善。)
智略 B+
(宇文宪性通敏,有度量,虽在童龀,而神彩嶷然。少与黑獭俱受诗、传,咸综机要,得其指归。黑獭赞曰:“此儿智识不凡,当成重器”。)
内政 A
(宇文宪治蜀,时年十六,善于抚绥,留心政术,辞讼辐凑,听受不疲。蜀人怀之,共立碑颂德。)
魅力 A
(宇文宪有至性,事母以孝闻。又长于抚御,达于任使,群下感悦,咸为之用。齐人夙闻威声,无不惮其勇略。及并州之捷,长驱敌境,刍牧不扰,军无私焉。而属道消之日,挟震主之威,斯人而婴斯戮,时人皆知其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