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备考-内科-肾内科-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
以肾小管和间质损害为主的疾病,肾小球疾病也可能继发小管损害,但不属于此类疾病;
小管功能障碍与GFR下降不呈比例,小管功能不全明显-多尿、夜尿增多、尿比重降低、肾小管酸中毒、高钾、蛋白以小分子蛋白为主,肾内分泌功能全面低下(EPO、VD3、RAS);
急性间质性肾炎:
1天或几天内发生的以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和肾小管退行性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极少发生间质纤维化;
病因:
原因为药物过敏性(抗生素、NSAID药物)、感染相关性(急性肾盂肾炎)、自身免疫疾病伴发、特发性;过敏性多见;
临床表现:
过敏表现-发热、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
血-嗜酸性粒细胞多、IgE增高;
尿异常-血尿、蛋白尿(一般不严重/低分子)、白细胞尿;
肾功能损害-BUN、CR升高、GFR下降、肾性糖尿、低比重尿、低渗透压尿;
特发性间质性肾炎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多表现为非少尿的ARF;
诊断:
用药史、过敏表现、尿化验异常、肾小管和肾小球功能损害;
前两条+任何一条;
没有过敏表现的不典型病例要通过肾穿确诊;
治疗:
停用致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肾衰患者透析治疗;
慢性间质性肾炎:
以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临床表现:
近端小管重吸收功能损害-肾性糖尿、范可尼综合征
远端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夜尿增多、低比重尿、低渗透压尿
近端小管重吸收碱、远端小管分泌氢障碍-肾小管酸中毒
晚期肾小球功能异常-肌酐、BUN升高
高血压、贫血
诊断:
主要依靠病理
治疗:
对症为主,无特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