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色帝国的截击卫士(五)-终极截击王者 米格-31

2020-05-07 19:44 作者:黑狐12138  | 我要投稿

米格-31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发的双发双座全天候截击机(北约代号:Foxhound,即捕狐犬),该机是米格-25的后继机型,主要针对后者在高速拦截时机动性不足,低空飞行时操控性能不佳以及发动机油耗过大导致超音速作战时作战半径太短等问题做出了改进。

研发制造

20世纪70年代,虽然美国的梦幻三倍音速轰炸机XB-70下了马,但可以高亚声速超低空突防的B-1轰炸机和新型巡航导弹带来的威胁却更加真实。苏联漫长的北冰洋海岸线成为美国轰炸机或者巡航导弹入侵的最快捷的途径。由于荒无人烟的极北冰原难以部署大量的地面雷达站和防空导弹基地,且传统的机载雷达难以满足对于超低空高速目标的捕捉要求,国土防空军急需一架具有强大雷达、可以下视下射而且速度快、航程远的截击机,以保卫广袤无人的北方国土。之后,研发代号Ye-155MP的新型截击机项目开始了。

与米格-25相比,新机的机头更粗、翼展更大,同时增加了锯齿前缘,进气口侧面带附面层隔板,原有的两台图曼斯基R-15涡喷换成了推力更大的索洛维耶夫D-30涡扇发动机。钛用量从米格-25的8%增加到16%,铝从12%增加到33%,钢的用量从80%降低到50%,以减轻空重同时加强机体结构,适应低空超音速飞行。外挂点数量也增加为8个,火力强度直接翻倍。新的并列双轮前起落架和串列双轮主起落架也提高了飞机在简易跑道和结冰跑道上的起飞着陆性能。

此外,为了延长飞行员在空中的耐久力,新飞机还特地为飞行员们设置了按摩椅、塑料管装的自加热的汤或饮料,以及尿袋。新机的火控和通信系统比通常的苏联战斗机要强大和先进得多,因此也需要一个专职的雷达和系统操纵员,这就是米格-31采用双座的最大原因。

其采用的“堡垒”无源相控阵雷达可以探测200千米外轰炸机大小的目标,跟踪距离120千米,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攻击4个目标,对战斗机大小的目标探测和跟踪距离分别为90千米和70千米。4架新机可以按200千米的间距,脱离地面引导,由数据链控制自动地协同交战。这样,一个4机编队就可以覆盖长达800千米的国境线。

1975年9月16日,Ye-155MP的首架原型机试飞成功,并被命名为米格-31;1979年,该机开始小批量生产;1981年5月开始进入苏联国土防空军服役;至1994年停产时,总产量约为500架左右。

后来,米格设计局还研制出了大改的米格-31M,取消航炮,可挂载射程达300千米的R-37导弹,雷达探测距离增加到400千米,全面采用先进航电,加装卫星导航,并且已经在1985年12月21日首飞,但最终由于苏联解体,量产计划无奈取消。

机体数据

乘员:2人

机体尺寸:22.69m×13.46m×6.15m

动力:2台索洛维耶夫D-30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51.9千牛

空重:21800kg

最大起飞重量:46200kg

实用升限:24000m

最大平飞速度:3463km/h

最大航程:3300km

武备:1门23mmGSh-6-23机炮(备弹260发),

8个外挂点可搭载:R-33(AA-9)、R-37(AA-13)、R-60(AA-8)、R-73(AA-11)和R-77(AA-12)等空对空导弹

服役历史

由于在米格-31研制过程中,发生了别连科叛逃事件,前苏联对于米格-31截击机的保密工作更加严格。直到1985年,西方才第一次拍到了米格-31截击机的真容。作为对抗SR-71侦察机的王牌,同之前的截击机一样,米格-31截击机从未出口外国仅服役于苏联国土防空军,当然也就没有经过实战检验。

前苏联解体后,约有370架米格-31被合并了原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的俄罗斯空军接收。

之后由于军费被大量削减,俄罗斯空军所有的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7都被强制退役,防空专用的米格-31也被大量封存,到1996年时只有约20%还可以使用。毛熊之光普京上位后,俄罗斯开始对米格-31截击机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进,目前已有75%的MiG-31截击机恢复到了可使用状态。

虽然已经是一款服役30多年的老飞机,但米格-31截击机依然是当今最先进的截击机之一。

现如今,由于T-50产量的不足,经过现代化改造的米格-31仍将长期守卫毛熊的天空。


红色帝国的截击卫士(五)-终极截击王者 米格-3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