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语句提炼
《学会提问》实践篇 作者:粟津恭一郎著程亮 主要语句 1、优质提问具有强大,能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人生轨迹,使她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提问的差距将优秀之人与平庸之人区分开来。 3、只要掌握了优秀之人所拥有的“优质提问的技巧”,任何人理应都能变得优秀。 4、你的提问,有可能使困扰于某个问题的人恍然大悟,从此走向光明的未来,也可能被朋友或同事铭记一生。 5、此外,还有对构建人际关系有益但是缺少发现的“轻松提问”,以及难以回答但能促成发现的“沉重提问”。并非所有的提问都是“优质提问”,也有令对方受到伤害、致使人际关系恶化的“劣质提问”。 6、提升提问的技巧,不仅能够增强交流能力,还直接关系到自己和周围人的人生改善。一个人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是由其自问的内容决定的。 7、如果提问改变,行动也会改变。 8、什么是优质提问?能让被问者不假思索就乐意回答,并能为其带来新发现的提问,就是优质提问。优质提问能给被问者带来新发现,促成新的思考或行动。 9、自己能够在心理创造出多少有效的提问。 10、我们的大脑具有这样一种性质——将意识投向某事物时,其他信息就会难以进入。这样的现象被称为“目盲状态”。 11、提问远比命令更具效能,她有助于创意和对策的产生。穆勒也下结论道:“使你的大脑实现程序化的最强力的手段之一,就是”问一些小问题”这一技巧。提问能够激活、取悦大脑。大脑喜欢受到提问,然后仔细思考,不管问题是愚蠢的还是高明的。” 12、提问分轻松提问、优质提问、沉重提问、优质提问。 所谓轻松提问,简单来水美就是改善与对方关系的提问。应该是在不影响对方心情的前提下力求了解对方的提问,是被问者也能怀着轻松心态回答的提问。 有意识地使用“轻松提问”,为“优质提问”打下基础。对于后面的“沉重提问”“优质提问”而言,“轻松提问”的积累过程是不可或缺的。 13、如果尚未建立良好的关系,就贸然询问别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方肯定会被吓一跳,最多只能给出敷衍的回答,弄不好还能引发“我为什么要告诉你”的反感情绪。 14、关于成功经历的提问完全符合“轻松提问”的三个特征——“容易回答”“乐意回答”“惯于回答”。 15、把提问者的价值或主观臆断强加于人的提问,对对方穷追猛打,致其萎靡不振的提问,也容易成为“劣质提问”。有没有见过那种在课堂或研讨会上,像是向旁人炫耀一样提问的人?神奇的是,这样的提问总是不免露馅,周围的人都清楚那不是提问,而是显摆。 16、有意识地使用沉重提问时,请在已与对方建立足够牢固的关系的基础上,瞅准恰当的时机提问。另外,最好避免一味地抛出沉重问题。正因为是会导致心情沉重的内容,所以对方需要花些时间仔细思考。 17、沉重提问的特征目的是共享,能促成从他责到自责的视角转变。地位越高的人,越难为自己的错误道歉。知道自己下的决定有误后,能够坦诚“我错了”几乎一个也没有。沉重提问除了抛向别人,也能抛给自己。利用提问的力量,解决残留在自己心理的“未完成”。 18、从轻松提问、沉重提问到优质提问。将轻松提问变成能够促成发现和行动的提问,将沉重提问变成乐意回答的提问。直接以“优质提问为目标亦无不可,而采取以上方法,也一定很有效。 19、优质提问多是挖掘5w1h,时间(when)、地点(where)、人员(who)、对象(what)、原因(why)、方法(how)等基本要素的提问。 a询问真正渴望得到的东西的提问 所谓优质提问,就是能够促成发现并引进思考和行动的提问。 b询问工作大义的提问 c询问词语定义的提问 d询问相反概念的提问 e质疑理所当然的提问 f尝试改变立场的提问 g询问现在和未来的提问 h优质提问是开放式提问 20、凝神谛听对方的话语,同时认真面对言外之意和真正想传达的心情,并且也向对方提供反馈,从而深化发现的积极态度。 21、比起好建议,优质提问更容易成为一生的财富。目标本身也不该是给予的,而应由对方“自己导出”。 22、如果自己怀着自主意识,思想积极,就容易在开朗的气氛中向对方抛出优质提问。 23、针对“工作中的错误”的问题,应尽量在周围无人的时候,以一对一的形式提出,这样容易成为优质提问。 24、所谓理想指的是一个人希望达到的状态、真正渴望得到的东西、由衷想去尝试的事。 价值指的是一个人在判断事物时所重视的价值观。 每个人的“渴望得到的东西”“价值观”“常用语”不同,所以提问才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