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虎”突击虎炮
突击虎又称“强虎”,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款突击炮。它以虎坦克的底盘作为基础,并使用380毫米SturmMörser突击迫炮”RW61 L/54这款大型的海军用深水炸弹发射器。它原本是作为在市区作战中为步兵提供重火力的支援,但在整场战争间却只生产了18辆,全以受损的虎I坦克改造而成。
生产国:德国
投产时间:1943年
生产数量:18辆
参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服役国家与地区:纳粹德国
战斗全重:65吨
尺寸:宽3.57米、长6.28米高2.85米
装甲型式:均质钢装甲
成员人数:5人
主武器:380毫米RW61 L/54火箭推进迫击炮辅助武器:7.92毫米MG34机枪、90毫米NbK 39掷弹筒
发动机型号:梅巴赫HL230 P45汽油机
发动机功:700匹
行走装置:履带
最大速度:40km/小时
最大行程越野:85km、平地:120km
发展
自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后,原本在俄罗斯大草原上进攻顺利的德国国防军,终于在加强防御的市街建筑物与区域中遇到城镇战困境,所以认为有必要生产用作支援步兵的重火力战斗车辆。 当时国防军只有突击步兵炮33型号,就是以150毫米slG33榴弹炮改装在3号坦克的底盘上权充为炮车作为摧毁建筑物的唯一火力,不过仅24辆并且有一半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 1943年初以四号坦克底盘发展用来替代步兵炮33型的灰熊式突击坦克登场;但是国防军还是认为不够,还是需要支援步兵的自行火炮,但是装甲要更厚火力要更强,所以就产生了以虎式坦克为底盘搭配210毫米榴弹炮的构想。 1943年9月克鲁伯(Krupp)就以虎I坦克的底盘作为基础,然后将车体送往亨舍尔(Henschel)进行翻修和改装最后再到阿凯特(Alkett)完成车体上层结构;原型车在一个月后被送往希特勒面前过目。量产第一台车体在12月开始移交到了隔年1944年2月20日阿凯特就完成了3台突击虎式炮车。 由于工期被延后,希特勒在4月19日之前都没要求量产的数量与速度要增加;不过已经有12辆突击虎式炮车的战斗室与火炮已经准备好要安装了。8月的时候阿凯特又完成了3辆重制的突击虎式炮车,原本计划在9月20日之前再完成另外7辆搭配380毫米迫击炮德突击虎炮车,因希特勒已经在8月20日会议中被面呈过。 终于在9月中完成了10辆突击虎炮车;年底又完成了5辆。希特勒这时战局转败,希望寄托在一切新式武器,所以对突击虎炮车打算进行特别的运用,还预计每个月至少要制造300发突击虎炮的弹药才够用。 后来听说新武器是海军380毫米反潜深水炸弹发射器改装成火箭炮版的自走迫炮车,一时之间使得官兵们处于傻眼的状态。有官兵说突击虎自行火炮简直是“插着树桩的怪物”。
设计
突击虎的车体是以晚期的虎I坦克为主,所以连同悬吊系统也相同。原来的结构也被移除用来容纳新的火炮,加上火炮前移,等到装甲安装好之后,一个四方典型德国坦克外观就出现了。 跟虎I式坦克比起来,突击虎炮车虽然在车长数字上明显短得多,只有6.28米长,远短于虎式的8.45米,但其实主要的原因是主炮不同造成的炮管长度差,车体底盘本身并没有刻意缩短。车高也比虎式矮15公分(另一说是8公分)。不过这种身材在市街中反而游刃有余,进退自如,也没有在街道上被有限空间限制的干扰的长管主炮;重要的是短炮管所形成的高仰角射击,对于藏匿在塔楼或高处的狙击手有毁灭性。
装甲
突击虎用于在城区作战,装甲必须足够厚实,所以它的正面装甲厚达150毫米,再加上倾角约45左右,相当于厚达200毫米;侧边与后方的装甲均厚80毫米,所以突击虎跟虎II坦克一样重达65吨。
武装
380毫米的61型5.4倍径是一种后膛装填的火箭(迫击)炮,亦即发射的物体为火箭弹,但是可以像迫击炮一样以仰角发射以增加射程,或者射击制高点;炮膛来福线绕距为205.4公分。
火箭弹体就长达15米,弹头为125公斤的高爆炸药或者是成型装药;如果目标是强化据点或碉堡,380毫米的成型装药弹头可以贯穿2.5米的水泥墙(理论上这种火箭弹对防空塔“Flaktower上3.5米的外墙同一个点射击两次就会穿透)。
火箭迫击炮使用高爆炸药弹头的射程可达5650米,弹体重达345~351公斤。发射时的发射药会将弹体以每秒40米的速度推出炮管,弹体本身40公斤的燃料点燃后再将弹体推送到每秒250米的速度飞向目标。
另外火箭迫炮的前端有个特殊的外观,就是炮口外有一圈排气孔,搞的炮管看起来有如餐桌上的胡椒罐。这圈排气孔的设计原因在于火箭发射时会产生高压且有毒的废气瓦斯,如果发射后贸然打开炮栓只会造成全车官兵悲剧性的下场,况且发射时的废弃瓦斯会造成过高的膛压,对武器本身也会造成损害,因此排气孔的设计就是达成毒瓦斯的排泄与降低膛压的效果
庞大笨重的弹体只能让突击虎带14发上战场,一发已经先在后膛,另一发倒在载弹板上;剩下的十二发全部都在后面的弹架上。车体后面的小吊臂,用途就是把几乎有350公斤重的火箭弹吊起来,经过给弹舱口然后放置到载弹板上,再准备进入后膛。
弹载量低所以就要有弹药车跟随,而这台弹药车也是用虎式坦克改装而成的,但是仅只有一台完工。
在吊譬后方还有一座90毫米口径近距离防卫武器。在敌人步兵蜂拥而上包围攻击突击虎的时候,乘员可以从车内发射弹舱内的高爆榴弹,散射出许多碎片杀伤包围车辆的步兵;车体右前方也有针对软性目标的7.92毫米MG34机枪的配置,弹载量为800发。
战斗记录
突击虎是用来支援步兵的重装车辆,帮助步兵攻击顽抗的敌军碉堡或强化据点。不过等到突击虎上战场的时候,德军情势已经转为守势,反而本车主要用于防御战。
一共3个连被编成突击虎连第1000连,第1001连以及第1002连。本来预计一个连配14辆突击虎,结果最后一个连只配4辆。
第1000连于1944年8月13日成军,主要参加击败华沙起义,连原型车都加入了镇压的战斗,而且这些个突击虎也就真正得发挥它们攻坚的用途。
1001与1002突击虎连最后也在9月以及10月加入镇压,随后转往阿登地区,以总数7辆加入了突出部之役。阿登攻势结束后,突击虎又转为守西线;在枪林弹雨当中突击虎几乎以厚装甲护力打死不退,盟军与苏军如果不是以战术支援轰炸机或者是口径更大的火炮来对付突击虎,盟军与苏军几乎就被突击虎牢牢牵制住,进退不得。
有几辆突击虎与在战场损失;剩下来的突击虎由于机械故障或者燃油不足而被破坏后遗弃。1945年初期挺进德国的战役中,在边境线顽抗的一辆突击虎曾经一发炮弹击毁了属于第3装甲师的3辆雪曼M4A3坦克。
最后有2辆突击虎活过二战,一辆是陈列在德国装甲博物馆的突击虎;另外一辆被俄国拖回库宾卡坦克博物馆,跟八号坦克鼠式一起见证德国的兴亡。一门主炮则被收藏到波文顿坦克博物馆中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