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冒险游戏《迷失Stray》体验记

2023-04-08 20:49 作者:青云失路  | 我要投稿

一只猫,从阴暗的管道出生,迷失在墙外。 追求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是现实人类的需求,但不应是对故事里流浪猫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陷入一种漩涡,一种以控制论为理论核心的,资源聚集而阶级凝滞的,泥潭般难以逃脱的漩涡。很不幸的是,发展科学技术这一旗号,被当作了一个改善生活,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的诱饵,向世人构建了一个能享受高科技便利生活的美好愿景。 人们被承诺因为劳动而获取报酬,但本身却并不参与资源分配制度的建立、修改和执行。这样的格差是难以逾越的,人们更难实现阶级的跨越,统治阶层,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人,掌握绝大部分资源的NECO,是世界的独裁者,是城市群的治理核心,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垄断控制者。对于这样一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底层人与流浪猫的生活都是受到限制与支配的。同时,这样的社会更多的受马太效应的影响,生活水平和参与都向两极发展。 形成这样社会格差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可知论的原理,即相信世界上不存在不可知的事物,对于一切的知识、规律和技术都有能够掌握的能力,即使现在没有,也终有一天能够达成。这种自大狂妄的论调终将断送一切生物的命运。重要的是,这样的理念已经极大地传达到了教育理念中,在人类灭绝的当下,只有流浪底层的猫咪被定位成世界的创造者和探险家。 流浪猫能做什么呢?猫应该去感受生活,观察环境,亲近自然,不要做地球的B-12,去做一个与地球和谐共生的动物群体。我知道猫咪有很强的创造力,能够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我并不期待它们发挥这种无穷的创造力,或者说,一种对当下时序的破坏力。就如同我鼓励人们追求文学艺术的发展,而不应长久地投身于科学技术的生产打磨,因为在跨国公司和精英管理的NECO核心系统中,后者无异于为自己掘墓。科学技术本身是工具化的,是无偏的,但它会成为指挥和拥有者的帮凶。 在大多数人都追求文学艺术的乌托邦式的社会格差中,所有生物是互相牵制而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的等级是具有可革命性的,因为不存在某一种科学技术的绝对统治,人与人的关系是网状发展的,具有多样化的,不可比的。即便是最朋克的,夸张的情绪,在自然面前,都显得渺小。认识和探索世界的方法更接近于一种自然的态度,不受到工具杠杆的撬动,因此即便出现破坏性的探索,能够造成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控制论被包装在一个华美的礼盒中,掩盖了其中的剧毒。我想要感叹的是,与过去的封建主义中武力威胁所实现的集权控制,控制论实在是高明得多了。与用高压政策控制底层相比,让底层心甘情愿地驱动自己来实现统治实在是优雅极了。而如果用于控制的科学技术本是来自底层智慧的结晶,那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讽刺了。 新自由主义,是控制论得以施展的重要帮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政府干预,核心原理在于资本化一切,或者说,商品化包括自身的一切。新自由主义将价值从生物的天赋中剥离开来,在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中,理性和感性同样被抛弃,要生产不要思考,要执行不要决策,要猫成为人,要人成为机器,要最昂贵的水晶,要全天下的财富、权力、名声。我们生来所持有的平等、利他、和谐被新自由主义完全放弃。 在极端的新自由主义模型中,世界所有的资源被唯一的控制者垄断,绝大多数人为了生活去寻求工作的机会,并通过劳动满足自己基本生活,而这种生活无疑是长期维持在低水平的。这样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接受的,于是在社会滑向新自由主义深渊的前夜,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运行做着微弱的挣扎。抵御新自由主义是相对易于执行的,这种容易并非是指抵御不断提升的物质条件本身是容易的,只是相对于反对科学技术,要劝说减少消费、控制欲望是更为容易的事情。 但是,控制论是更为隐蔽的,更为恶劣的,更为阴险的统治武器,劝说人们放弃对信息技术和应用数学的研究是极其困难的,通常还会被打上愚昧落后的标签。科学本身是中立的,但最强的武器总会落入恶魔之手,这种桥段我们都并不陌生。我们处于信息茧房中,可多的是人们依旧在日夜操劳地为自己吐丝。 控制论是比宗教更为可怕的政治毒药,因为它不仅积极地承认了人类的弱点,并将其作为实现进步的一剂催化剂。控制家们无数次给人们洗脑“人们拥有与生俱来的原罪”,“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一切都是利益”,而人们总是轻而易举地被说服。 这就像学生在试卷上去完成一道正误判断题,当要证明错误时,只需举出一处反例即可。当我们联想到自己的利己想法,便滑坡般迅速地认同了自私的基因这一观点。然而,事实上,人类所具有的追寻美好、向往和谐、友好善良、团结进步这些宝贵的品质却被污名化了。爱被加诸以条件,人们不再相信每个人都是值得爱与被爱的,人们开始怀疑是否一切的行为都是具有目的性的,这个世界宝贵的善良蒙尘,信任受到狙击,美好的品质都畏畏缩缩地躲藏出来,不敢见于人了。 这样的原因是这些情感本身是难以被量化的,疏于证明的,不可重复的,而控制论所高度依赖的信息论和科学技术却恰恰相反,是最容易被量化的,程式清晰的,可以被重复成千上万次的。这样的价值观渗透人们的生活,我们便会过高地评价科学技术,而贬低了人类的另一些天赋,感知、共情、思辨、决策的智慧。控制论的鼓吹者将这些天赋束之高阁,而更多的人被洗脑成认为自己只配完成高同质性的工作,去做可替代性可重复性强的劳动,而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思考的自由,放弃了对人文的需求,在我看来,是一件太过于可惜的事情。如果控制论得以某种程度上实现,那无疑就是人对自己基本权利的过度让渡。 关于控制论还有一个重要的议题是符号学,是更深层次的一种控制论实现方式。即在这一阶段,人类本身的不是必需的存在,只要如B-12般人类的科技遗产依旧发光发亮,就实现了文明阶段的跃升。对于这个故事我持保留看法,并非是我不相信人类终结的发生,而是我并不认为人类会以这般璀璨而体面的方式自我了解。我们对自己的命运并非是重视的,很多人能过好这一生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冒险游戏《迷失Stray》体验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